東芝董事會宣布,選擇以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為首的美日聯盟作為優先競購者。但離真正的「決標」還很遠,最大不確定因素在於威騰,威騰提出的法律訴訟仍可能使東芝案一切回到原點。一旦全部重來,不僅影響出價,甚至有些競標廠商將暫時退出觀望。事實上,東芝案開標過程愈久,得標者的「時間紅利」愈少。去年開始拜缺貨之賜,DRAM及Flash價格不斷上調,先前推動併購大筆舉債的廠商,如美光與威騰,財務都改善許多;然同時間,各廠也不斷擴充產能,市調機構Gartner已預告,到2018年第4季,至少有3%的產能過剩,待後年中國長江存儲再開出至少20萬片的月產能,市場恐哀鴻遍野。參與競標各集團以及東芝債權銀行團相信都清楚這個狀況,因此趕著完成交易。
本案決標關鍵因子在「日本政府的國家安全考量」,東芝昨(21)日的聲明重述了這個觀點。長江存儲先前宣稱2030年月產能達100萬片,但其技術方面,僅有飛索(Spansion)半導體的NOR Flash授權,3D NAND技術毫無著落。所以日本政府嚴密防護東芝半導體技術,避免流出,自然對美日之外廠商皆懷戒心,此為鴻海非戰之罪也。
以博通為首的美商集團,歷經從安華高併購博通到博科通訊被併購,主要還是走專業IC設計模式,經營記憶體晶圓廠要經歷相當的學習曲線;再加上過去整併裁員的紀錄,可能是未獲出線主因。威騰雖抬出訴訟王牌,目標應為經濟補償,而非拿下產能,否則與東芝產能相加後,會在中國、甚至歐盟面對嚴峻耗時的反托辣斯審核;SK海力士有類似問題,可能僅以純財務投資加入任一集團。
前陣子鴻海集團大動作澄清,未與威騰共同出資競標,代表其在聯盟夥伴選擇上,至少秉持兩項基本原則:
1. 財務必須非常穩健:鴻海要獨資2兆日圓吃下東芝記憶體不是問題。威騰雖有優先承購權,之前併購新帝,財務槓桿變得非常高,考量到明後年市場供過於求,也許為改善財務或擺脫反托辣斯審核,再度轉售東芝股份,故鴻海不會選擇它作為合作對象;同理,鴻海也不會考慮跟美光合作。
2. 與NAND Flash出路必須息息相關:除了向合作夥伴(蘋果、亞馬遜與夏普)表明沒有要「拆隊重組」之外,買下東芝記憶體後,蘋果代表著全球最大的手機Flash用戶,亞馬遜代表著全球最大的白牌伺服器Flash用戶,兩者都是鴻海不同市場區隔中的最大業主。找這些公司一起競標,將來消化NAND Flash輕鬆許多。
鴻海聯盟是否出局?距離2018年3月尚久,現在還很難說。即使鴻海聯盟最後未標得,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1. 鴻海進入半導體事業的企圖暫時受挫,短期對日常營運不會有影響,長期將改變集團投資方向。由於全球大型半導體事業併購標的缺乏,再加上預見記憶體價格將因大陸產能開出而崩盤,投資標的可能轉向大陸現有500家IC設計公司。這些公司現仍享有充沛的地方政府資金,但淘汰潮很快就會來臨,應藉此時買進,備好IP的Portfolio。
2. 另一個未來投資方向會是人工智慧相關新創公司,例如由創新工廠主投的曠視科技(Face++)已在鴻海的龍華廠區布署實驗。拜大量互聯網人口創造出的大數據平台,大陸還有很多人工智慧新創的商業模式與公司正在崛起,也是絕佳的標的。
(作者是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中心首席研究員,本文與資深研究員石立康合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