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明尼蘇達州康考迪亞大學舉辦華語活動,讓外國人學習中文的同時也能體驗華人文化。(圖/美聯社) | | |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語言學家發現,不同語言說話者對時間的感受不同,進而影響說話者對世界的看法。雙語人士的認知靈活高於只會說一種語言的人們,且學習外語對身心都有益。 好萊塢科幻電影《異星入境》講述艾美.亞當斯飾演的語言學家破解外星人語言的故事。她發現,外星人談論時間的方式讓它們擁有預見未來的能力,她也學著這麼做而看見了自己的未來。這就如同電影角色所述:「學習外語,彷彿讓腦袋重新配線。」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語言學與英語學教授阿瑟納索普洛斯及其研究團隊發現,雙語人士對時間的看法的確根據不同語言而有所差異。雙語人士雖然無法如電影般看見未來,但這項研究證實,學習另一種語言的說話方式,確實會「讓大腦重新配線」;這項研究也是第一個雙語人士認知靈活的心理與物理學證據。 語言學家已經知道,雙語說話者能夠在兩種語言間快速且無意識的轉換,這種現象稱為「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但不同語言說話者對世界觀及組織周遭事物的看法不同,卻是語言學家仍未理解的奧秘。 不同語言 改變時間縱橫排序 以時間為例,時間的迷人之處在於它非常抽象,看不見、摸不著,卻組織著我們的生活。人們透過想像、語言和更具體的時空經驗來描述時間。瑞典文的未來(framtid)字面意思是「前面的時間」,英文也普遍將時間的概念圖像畫;這兩種語言對未來在前方的解釋是,人們期待未來的好時光,並把過去留在身後。 相較之下,秘魯艾馬拉語的未來(qhipuru)字面意思是「時間的後面」。艾馬拉人認為,人們看不見未來,正如同看不見自己的身後,但我們知悉往事,就像我們能夠看見前方的影像。艾馬拉人的「橫向時間軸」與瑞典及英美人士相反,這影響了他們以前進或後退談論未來的方式。與前三者橫向時間軸不同的是,中文採用「縱向時間軸」。我們用上、下的方向來談論時間,例如上周、下周。 一項研究發現,不同語言說話者對時間的縱橫線性概念,影響了人們對老化演進的排序。研究者請中英雙語者排列布萊德彼特與李連杰從年輕到老的照片,結果受試者將布萊德彼特根據年輕到老,從左到右擺放,但李連杰的照片卻依年輕到老,從上到下排序。這驗證了文化與意思,在背景獨立的情況下緊密連結且會改變說話者的行為。 研究團隊透過不同語言人士「測量」事件發生時間的方式,觀察雙語人士的心理與物理影響差異。舉例來說,只說瑞典語或英語的人以物理「線性距離」來指稱事件持續的時間,如短暫休息(short break)、漫長派對(long party)。但只說希臘語或西班牙語的人則以物理「容量」來描述事件持續的時間,如小休息(small break)、大派對(big party)。 語言轉換 觀點情緒也受影響 根據前述語言對時間測量的方式,研究人員讓同時會說西班牙語和瑞典語的人接受測試,並在聽到兩種語言的「期間」提示時,估算螢幕裡一條直線被拉長的時間,或一個容器被填滿的時間,或兩種方式同時進行。結果發現,雙語受試者會根據聽到的語言,以線性或容量來回應持續的時間。研究人員說,雙語人士似乎在學習新語言的時候,就無意識的習得該語言的時空測量概念。 雙語人士能隨意轉換語言,而新的語言不僅影響說話者的觀點,也影響其情緒、看法和對時間的感覺。愈來愈多證據顯示,雙語人士若每天交互使用不同語言,在學習和多工任務,甚至對長期的精神健康都有好處。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