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的變遷VS.感覺統合 究竟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是否真的比以前來得多呢?這似乎無從考證,畢竟在台灣「感覺統合」是近十幾年來才逐漸地廣為人知,不過在職能治療師努力推廣感覺統合的正確觀念之下,著實增加了一般民眾對於感覺統合失調的敏感度與警覺性,也讓更多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得以接受相關訓練。 那麼跟「環境的變遷」有沒有關聯性呢?有許多研究證實,社會環境的變遷確實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某些負面的影響,諸如活動空間變少、不放心讓孩子在戶外玩、缺乏時間陪孩子從事戶外活動等,因此孩子的生活中缺少了「陽光」、「微風」與「土壤」,取而代之的則是「日光燈」、「空調」與「黏土」,而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孩子感覺刺激與動作的經驗不足,導致感覺統合失調的可能性也相對提升。 戶外是最佳的遊戲與教育環境 一年之中最舒服的「春天」已經接近尾聲,何不把握這春暖花開的好天氣,帶著家人們一同去郊遊踏青呢? 1.戶外充滿玩不盡的遊戲題材,而且是在室內玩不到的,例如打水漂、灌蟋蟀、堆沙堡等。 2.戶外富有永遠探索不完的新鮮事,不只提升小朋友參與活動的動機,也能增長孩子的自然科學常識。例如看到螞蟻在地上爬行時,可以帶著孩子沿著螞蟻爬行的路徑找到蟻窩,並藉機給予孩子關於螞蟻的相關知識。 3.自然環境瞬息萬變、較難預測,可以藉機訓練小朋友的危機反應與處理能力,培養自我保護與適時求救的觀念。例如在戶外看到茂密的草叢不要隨便靠近,裡面可能躲著蛇等。 4.戶外所能提供的感覺刺激較多樣化,例如光線、風吹、溫度、聲音等更富有變化性,讓小朋友學習整合更多感覺訊息。 5.透過戶外的巡禮讓孩子對於自然環境感到興趣進而重視,並藉此傳遞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例如垃圾不落地、愛護動植物等,將保護地球未來的責任繼續傳承下去。 6.室內的遊樂場所通常有時間限制,而戶外環境永遠敞開大門迎接您的到來;最重要的是,您隨時都可以找到免費的戶外遊戲場所。 透過遊戲認識鳥類 帶著孩子觀察自然生態,對他們而言,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四處都充滿了新鮮事,不只是孩子,連大人也是如此。在大自然裡,除了常見的植物、昆蟲或水池動物生態以外,鳥類生態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鳥類也是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最常看到的動物之一,無論住家周圍、公園、學校,甚至是大馬路上。此外,鳥類也是一年四季都能看得到的物種。孩子的遊戲與玩具也都以鳥類做為題材來設計,因此他們自然對於鳥類的認識與接受度也相對較高。 不過如果單純只是賞鳥,對於孩子而言,熱度可能只維持3分鐘,因此我們可以透過一些遊戲的方式,來讓孩子們對於賞鳥更感興趣。 鳥類圖鑑集點卡 1.出發賞鳥前,家長應該先了解目的地鳥類棲息的情形,將可能看得到的鳥類做成集點圖鑑。在現場可以讓孩子對照圖鑑進行搜尋,找到的話可以在圖鑑上蓋戳章,蒐集滿戳章可以得到獎勵。 2.事先蒐集介紹鳥類的相關影片,當孩子蒐集完戳章後,除了口頭解說外,也可以透過更生動的影片,讓孩子更深入了解所見鳥類的生長與生活型態。 鳥類模仿秀 1.每種鳥類都有獨特的飛行、行走、動作方式,例如:有些鳥類走路時會不停點頭,透過觀察鳥類的一舉一動,讓孩子也試著模仿牠們的動作,可以加深孩子對於鳥類動作特徵的認識。 2.將孩子認識的鳥類做成圖卡,抽取圖卡決定模仿的鳥類,利用模仿鳥類獨特的動作來場特別的賽跑吧! 鳥蛋對對碰 1.鳥類不只擁有色彩繽紛的羽毛,鳥蛋也與我們一般常看到的雞蛋大有不同,尤其是蛋殼具有不同的顏色、斑紋、形狀,透過這些特徵可以判斷與預測即將誕生的鳥類是何許「鳥」也。 2.先上網搜尋各式各樣的鳥蛋圖片(以目的地鳥類為主),調整至四分之一張A4紙大小,列印出來後沿邊剪下,並從中央以鋸齒形狀對半裁切(猶如蛋殼破裂一般)。 3.搜尋鳥蛋所屬的鳥類圖片,調整大小(比鳥蛋小,鳥蛋可覆蓋住鳥身),列印後剪下。 4.先帶著孩子認識鳥蛋的特徵,和鳥蛋將孵出的鳥類 5.接著用鳥蛋圖片將鳥類圖片遮蓋住。 6.家長說出某種鳥類的名稱或秀出鳥類圖片,請孩子去找出對應的鳥蛋,並翻開確認。 7.如果過程中孩子猶豫不決,家長可以把幾顆鳥蛋一半的殼先開,讓孩子透過露出一半的鳥身特徵來進行研判。 【完整內容請見2016年0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本文由媽媽寶寶《bobo小天才》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