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公私合夥建設發展協會理事長、前交通部長葉匡時昨(20)日表示,規模近兆元的前瞻基礎建設,應討論是否部分項目可採用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夥制度)。
一年前卸下財政部促參司長的國產署長曾國基感嘆,當前台灣社會為了前瞻基礎建設噴口水,卻沒人思考8,800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有多少可以讓民間參與。
曾國基表示,在台灣只要沾上BOT(PPP的一種模式),就會被質疑是圖利廠商,這是反商情節,很多外商都知道到台灣投資會有「民粹風險」,這是台灣特有的文化,全世界其他國家都沒有這樣的文化。
亞太公私合夥建設發展協會昨日舉辦「第一屆台北PPP論壇」,與會企業界人士、學者對於台灣沒有任何一家廠商參與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商機,表示惋惜。葉匡時強調,將扮演平台的角色,協助台灣的企業界走出去打亞洲盃,爭取亞太地區(含中國大陸)的PPP商機。
葉匡時說,前瞻基礎建設經費達8,800億元,加上地方配合款,總規模高達1兆元,政府難道不應重新思考嗎?曾國基說,經濟日報社論在3月下旬提出可透過PPP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的主張,但隨後再也沒人思考這個問題。
曾國基表示,提起基礎建設,政府的答案常常是已經完成規劃,正在編列預算中,然後就沒有下文,既然政府財政困難,為何不推動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制度,即以民間財務主導公共建設制度,或稱為民間融資提案制度,因為政府前幾年不用付費,可以「用小錢做大事」,又不會排擠其他政策預算,且政府是根據績效付費。
他也感嘆公務員在執行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時,很容易被扣上圖利廠商的帽子,自己能不能安全下樁都不知道。
台灣智慧城市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建元說,台灣推動PPP已20餘年,但公務員不快樂,廠商也不快樂。
德明大學財金學院院長張璠則說,台北市的五大案,一下子被打成「五大弊案」,最後卻是「無大案」,把PPP都打趴了。台北市前財政局長邱大展最後獲判無罪,但浪費了四年光陰。他說,短期內台灣的環境不會改變,問題也不會馬上解決,但業者應走出去爭取商機。
新加坡前財政部長陳惠華以「政府在基礎建設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她認為,全球正面臨經濟不景氣,推動PPP正是刺激經濟成長的好時機。政府在推動基礎建設的角色中,至關重要,須積極主動。
陳惠華指出,適當地、有效地透過PPP推動基礎建設,以刺激經濟成長或維持經濟成長是有必要的。世界各國政府正細心檢視、規劃基礎建設的規模、類型,尤其是新興市場,這些政府可透過共同合作推動基礎建設,包括財務、技術和營運等,例如大陸的一帶一路就提供這樣的平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