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0日 星期一

經部將設泛官股售電平台 初步規劃中鋼擔任統購分銷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格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4/06/11 第586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經部將設泛官股售電平台 初步規劃中鋼擔任統購分銷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電力大計畫動起來,先助中小企業買綠電。經濟部規劃成立「泛官股事業售電平台」,預計今年底前成立,之後開放中小型公司預先登記綠電額度。據悉,初步規劃由中鋼(2002)擔任統購分銷平台,但中華電信也有興趣,最後將交由行政院協調。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表示,會持續擴大綠電投資,宣示綠電「蓋起來、買得到、賣得出去」。針對買得到、賣得出去,經濟部將成立泛官股事業售電平台,亦即泛官股購售電公司,將與綠電信保機制同步進行。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1期、3-2期都是最大受惠者。

目前經濟部已推動綠電信保、並設有團購機制,適用大型集團,一次買下半個或整個風場,買足十年、20年綠電,其中三成可轉售給供應鏈;至於中小企業無法一次大量或長期購買,則可藉由未來的泛官股購售電公司統購分銷,買到少量、短年期綠電。

經濟部官員表示,在2030年前國內很多企業都有購買綠電需求,但對許多公司而言,一次要大量買下20年綠電,很難通過獨董這關,多數公司都希望先買三年或五年;但對風電開發廠商來說,把風場綠電分成小包、不同年份,會導致交易成本很高。

因此官員表示,經濟部擬成立泛官股事業售電平台,由此平台包下風場綠電,再切成小包,賣給中小型事業。

此泛官股平台類似「好市多」,統購大量綠電後,再零售給中小型業者,過程當中會疊加部分交易成本,購電中小型業者表示可接受。

至於由誰擔綱泛官股事業售電平台?經濟部屬意中鋼,主因中鋼本身有大量購買綠電需求,可先買足自身所需綠電,例如先大量包下一個或1.5個風場,中鋼優先認購、滿足集團需求後,讓中鋼有些誘因,再將部分綠電分銷出去。

此外像中鋼這類泛官股事業,在銀行有良好信評,容易取得融資去購買綠電,再分銷給中小型業者,協助更多業者買到小包綠電。

除了中鋼,官員透露,交通部旗下的中華電信也有意摻一腳,因為中華電信設有資料中心,也須購買大量綠電。因此,最後會由中鋼或中華電信出線,將到行政院協商。

經濟部目標是在年底前成立泛官股事業售電平台,之後可開放給中小型公司預先登記綠電額度。

 
金控最強5月 14家賺526億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控雙雄昨(10)日公布獲利,合計14家金控5月稅後純益526.4億元,雖月減2.1%,仍較去年同期增1.1倍,更超越2021年紀錄,成為最強5月,前五月稅後純益達2,638.4億元,僅次於2021年同期2,802億元,為史上次高,年增達94.5%。

14家金控中已有十家賺逾百億元以上,其中,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累計獲利皆逼近600億元大關,中信金(2891)則超過300億元,其餘七家皆在100億元以上,分別是兆豐金(2886)、元大金(2885)、第一金(2892)、永豐金(2890)、開發金(2883)、玉山金(2884)及新光金(2888)。

富邦金5月稅後純益160.2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近3.3倍;累計今年前五月稅後純益594.3億元,年增1.3倍,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57元,奪回三冠王寶座。富邦金指出,子公司富邦人壽、台北富邦銀行、富邦證券單5月稅後純益皆創歷年同期新高;台北富邦銀行及富邦證券累計前五月稅後純益亦皆創歷年同期新高。

台北富邦銀行5月稅後純益25.3億元,為歷年5月新高,單月獲利較同期成長逾三成,累計前五月稅後純益132.4億元,續創歷史新高,較同期成長26%,主要來自核心業務獲利動能穩健,存放款餘額雙位數成長,利息淨收益較同期成長13%,財富管理維持穩健銷售動能,信用卡客戶基盤擴大,帶動有效卡數及簽帳金額較同期大幅成長,手續費淨收益較同期成長48%。富邦產險5月稅後純益5.4億元,累計稅後純益21.4億元,主要來自投資績效及穩健承保業務表現。

國泰金控5月稅後純益為78.8億元,年增99%,累計前五月稅後純益588.1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5倍,EPS達4.07元,皆已超過去年全年水準。國泰金指出,今年以來各子公司核心業務成長動能強健,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純益皆創歷史新高,國泰金控及國泰人壽累計純益也是歷史次高。

國泰世華銀行5月稅後純益33億元,累計前五月稅後純益167.7億元,年成長13%。主因存放款持續成長,並於利率高檔持續布建外幣有價證券;另銷售財富管理各項商品收益及信用卡消費等淨手續費收入亦有亮麗增長;累計前五月稅後純益續創同期歷史新高。

國泰產險5月稅後純益0.3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0億元,單月獲利雖受0403花蓮地震提存賠款準備影響,累計獲利仍創同期新高。國泰證券5月稅後純益5.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7.5億元,創同期獲利新高,主因國內景氣復甦,台股成長動能穩健。國泰投信5月稅後純益1.9億元,累計稅後純益9.6億元,年成長43%。

 
央行將按兵不動 利率估躺平到年底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多數金融圈主管認為,今年下半年先進國家央行將掀起降息潮,考量貨幣政策具遞延效果,我國央行本次理監事會將決議利率按兵不動;央行理事昨(10)日透露,不論美國聯準會今年9月還是12月降息,央行今年不僅不會升息,也沒有降息空間,貼放利率將一路躺平到年底。

央行理事表示,今年貼放利率沒有調整空間,主因有二,目前通膨率雖略高於2%,但央行在3月已預防性升息半碼,且央行總裁楊金龍先前提及,「經濟在復甦,但不是非常強勁」,連續升息會墊高企業融資成本,也會讓民間貸款利率跟著漲,對經濟會有殺傷力。

此外,楊金龍先前提及,央行升息主要是打通膨而不是房價,只是升息也會影響房市;所以央行不會用升息打炒房,而是採取信用管制措施。至於央行下半年沒有降息空間,主要是今年通膨仍居高不下。

 
13日理監事會 央行房市管制…四套劇本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將於本周四召開理監事會,市場聚焦總裁楊金龍是否再祭第六波房市管制措施。不願具名的央行理事分析,房市已見三警訊,央行在本季理事會上「必定」會討論房市管制相關議題,預計有四套劇本,降低第二戶房貸的貸款成數,或下調豪宅貸款門檻等,都是可能採取的措施。

央行理事說,「若要打炒房,央行還有很多政策工具可用,只是國內的高房價問題,光靠央行政策是無法全然奏效的。」

他認為,房價居高不下主要是資金太多,加上AI題材激勵股市創高產生財富效果,資金過多會流向股市、房市,助長資產價格上漲。台灣房市問題的癥結點除了強勁的需求外,社會住宅的供給不足更是重中之重;畢竟在自由民主的國家,政府不能禁止人民買房,但為了抑制房價上漲,確實可以適度控管,例如「要投資非自住房地產請用自己的錢,而不是仰賴銀行貸款。」

金融圈推估,央行本次推出的房市管制有幾套劇本。第一,調降「特定地區」的第二戶房貸成數,由現行的七成進一步降至六成;央行目前設定的「特定地區」為六都加計新竹地區。

第二,豪宅定義從嚴,央行目前對豪宅貸款的限制為,台北市鑑價或買賣7,000萬元以上、新北市6,000萬元以上、其他地區4,000萬元以上,符合標準者房貸限貸四成且無寬限期;央行調降豪宅門檻,代表對高價住宅房貸進一步緊縮。

第三,針對青安房貸設限。央行近期電洽主要房貸銀行詢問新青安貸款相關事項,包括負債比率是否放寬、新青安申貸40年比率及今年有無放寬貸款成數超過八成五、條件為何等。研判央行可能委託財政部加強貸後管理,避免人頭戶炒房,或限制成數最高不得逾八成等。

第四,金融圈主管說,央行若要展現打炒房鐵腕,也可能擴大「特定地區」適用範圍,甚至下令對全國不分地區均設下第二戶房貸的限貸措施,而這項措施對房市的衝擊最為顯著。

 
壽險業落袋為安 4月砍台股788億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股四月劇烈波動,金融三業投資布局卻大不同。金管會公布最新統計,相較於銀行、證券業四月加碼台股二四四億元,壽險業大賣台股七八八億元,金融三業四月減碼台股五四四億元,累計前四月減碼台股四七三億元。

針對壽險業大賣台股近八百億元,且已連續半年站在賣方,金融圈人士指出,儘管台幣匯率四月貶值百分之一點七三,但由於壽險公司的避險成本仍高,因此仍有賣出相當部位的台股以實現獲利的必要性。至於銀行、券商四月則分別加碼台股二三二億、十二億元。

金融圈人士分析,以金融三業用來投資的資金水位來看,最大的首推壽險,例如以股票市值來看,國銀四月底持有台股市值為八九九六億元,但壽險公司持有的台股市值則有一兆九七九六億元,是國銀總部位的二點二倍,但證券商自營部位持有的台股,若以帳面成本價列示僅一四九三點八八億元,因此在資金相對有限下,券商在投資時會更謹慎。

 
缺工+少客…飯店業賺嘸錢 貸款頻展延
記者朱漢崙、林海/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銀對國外的商辦不動產大樓的授信案頻傳「踩雷」,國內也有新的「地雷」,就是觀光飯店業。多家銀行授信主管私下透露,許多觀光飯店,甚至包括知名的星級酒店在內,由於缺工問題嚴重妨礙正常營運,向銀行表示還本困難,銀行只能一再對業者展延其到期貸款,已形同持續「紓困」。

除了飯店業之外,據了解,國內部分大型遊樂園也面臨同樣困境,已有知名遊樂園因還款困難向銀行申請還款展延。

多家銀行對此已採取三大措施作風控把關,針對增貸部分,首先,若業主還想增貸,必須補提新的擔保品;其次,若要增貸或原貸款展期,利率將拉高,利率水準普遍在百分之二點五以上;最後,若要增貸,會更詳細了解其資金用途。

飯店業者表示,缺工是國內飯店業者最大壓力來源,也是所有同業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房務人員的缺乏,飯店只能延後入住、提早退房因應,即便如此,仍有多個業者房間無法全開放,遇旺季還落入有客卻無法承接窘境。

此外,飯店內的餐飲也受到很大影響。晶華董事長潘思亮曾說,因人力不足就只能推掉了上千桌的尾牙訂單,也要放掉大部分外燴生意;而去年北上插旗台北市南港的漢來大飯店,原在館內還規畫牛排館與火鍋,連餐廳名稱都取好,但也因缺工,開幕時間一再展延,最後不得不委外經營。

而疫情後出國旅遊潮爆發,國內住房率僅靠商務客與國際觀光客支撐,但期盼已久的陸客,受限於種種因素還是遲遲未見蹤影。有業者直言,住房率回不到疫情前,休閒旅館的衝擊特別大,扣除假日,幾乎都是一片慘澹,觀光客人數雖有恢復,但顯然還是不夠,因此希望政府盡快開放移工解決核心問題,也希望政府給予更多補助或政策支持。

據了解,目前的觀光飯店業的紓困案例,金額從數億元到幾十億元都有,且不僅限於雙北市的飯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屏東都有,宜蘭也是重災區,這些業者的自貸案或聯貸案通常借款期限是三到五年,不少案例是在疫情前開業,即使疫情已結束,但缺工導致營運量上不來,無力償還借款,當借款到期,只能向銀行申請展延,這類展延通常申請一次為期一年,已有好幾家飯店申請展延後,期滿又再度申請展延。

 
國際財經要聞
輝達帶動科技股 等待Fed利率決定 史指那指再收新高
財經新聞組編譯張大仁 / 綜合整理世界日報
史坦普500指數小幅上漲,因輝達上漲帶動科技股走高,投資人期待聯準會的利率決定。

史指上漲13.8點或0.26%至5360.79點,再創歷史新高;而那斯達克指數上漲59.4點或0.35%至1萬7192.53點,也是歷史新高。道瓊工業指數上漲69.05點或或0.18%至3萬8868.04點。

隨著10換1的股票分拆生效,輝達上漲0.75%。Meta也上漲1.96%,推動史指科技股上漲。

聯準會最新的利率決定和定於12日公布的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可能是對市場的關鍵考驗,尤其是在7日強勁的就業報告繼續顯示聯準會可能延後降息之後。

投資人將解析聯準會對降息時間和頻率的最新預測。根據CME FedWatch工具,市場目前預計今年只會降息1次,在11月。

但CFRA首席投資策略師史托佛(Sam Stovall)表示,通膨仍徘徊在高點,引起投資人的持續擔憂。

他表示:「對我來說,最大的擔憂是聯準會在夠長時間內採取的措施還不夠。」「這至少會讓我們保持區間波動,並可能阻止市場在短期內進一步走高。」

事實上,他預計,接下來幾周股市將出現至少5%的溫和調整。

投資人普遍預測,2024年市場漲勢將進一步擴大,小型股將搶走大型股的更多注意力。

然而,Raymond James表示,今年本已狹窄的市場似乎變得越來越受限,「市場持續收窄,史指上周上漲1.3%,基本上處於歷史高點,而中小型股指數下跌約2%,低於50日均線,遠低於歷史最高點。」

禮來公司今年至今已上漲46.07%,但該股10日再創下52周新高。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一個小組一致認為,其阿茲海默症治療藥物多南單抗對阿茲海默症早期患者有效。雖然該小組的建議不具約束力,但該機構通常會遵循其建議。

與衛材和百健(Biogen)開發的競爭療法 Leqembi 類似,禮來公司的藥物可以消除患有這種致命疾病的患者大腦中堆積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

瑞銀表示,5月就業報告強於預期,但仍不足以保證在不久的將來升息。

強勁的就業報告、加上其他證明經濟正在放緩的指標,描繪出一幅複雜的圖景,並使聯準會今年的工作變得複雜。但瑞銀仍預計今年會從9月開始降息兩次。

該行補充指出,「總體而言,我們仍然認為美國經濟正在放緩。」

為此,瑞銀建議投資人堅持買進優質債券以及半導體等科技股。

CalSTRS投資長艾爾曼(Chris Ailman)表示,他本周將投票反對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薪酬方案,「我們付給他普通工人工資140倍的工資。這筆交易怎麼樣?我認為這遠超過公平,而且太荒謬了。」

CalSTRS並不是唯一對該計劃表示擔憂的大股東。挪威主權財富基金也表示將投票反對該提案。投資公司伯恩斯坦警告,該計畫可能無法通過,並可能引發股票拋售。特斯拉10日下跌2.08%。

蘋果公司公布名為「Apple Intelligence」的人工智慧計劃,該公司股價徘徊在盤中低點附近,收跌1.91%。

蘋果公布的一些人工智慧強化功能包括對第三方和本機應用程式的系統範圍校對,以及使用用戶照片庫的生成人工智慧照片功能。

人工智慧更新還包括對Siri的改造,允許該工具跨應用程式採取行動。

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宣布最新一輪軟體更新。在這些公告中,蘋果發布了iOS 18及其Vision Pro頭盔的最新版本作業系統。該公司還宣布對AirPods的一些改進,包括透過 Siri 進行頭部運動偵測。

iShares MSCI法國ETF(EWQ)迎來近一年來最糟糕的單日走勢。

該基金下跌1.42%。是該基金2023年7月6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當時該ETF下跌約2.5%。

 
歐洲議會右傾 股匯債重挫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洲議會選舉最新統計結果顯示,中間派雖仍取得最多席次,但民粹主義和極右派政黨大有斬獲,在法、德等國尤其明顯,法國總統馬克宏拋出解散國會震撼彈,提前舉行國會選舉,歐洲10日股匯債市全面重挫。

接下來歐盟可能持續推動《歐洲晶片法》等法案,但在移民、氣候與環保政策方面可能面臨更大阻力。

根據已公布的投票結果,中間派的政團在共720席的歐洲議會拿下400多席,即約五成七席次,但右翼民族主義政黨預計囊括約155席,歐洲議會除了將因此出現右傾跡象,極右翼勢力在法國、德國與奧地利等國明顯高漲。

法國雷朋領導的極右派「國民聯盟」,得票率遠遠超越總統馬克宏所屬中間派「復興黨」,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會,預計月底進行首輪改選。但對馬克宏來說,這可是一場政治豪賭。衛報分析隨著國民聯盟勢力看漲,此舉恐怕讓馬克宏政黨丟失更多支持。

德國總理蕭茲率領的中間偏右社會民主黨,得票率縮水至14.6%,遭受歐洲議會歷次選舉中最大挫敗;德國極右派另類選擇黨得票率約16%。

華郵指出,馬克宏及蕭茲的處境,就跟如今正在與「川普運動」奮戰的美國總統拜登類似,有分析家認為,極右派在歐洲議會席次增長,可能鼓舞到目前正回鍋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

政治不確定性重擊歐洲金融市場,巴黎股市一度跌2.4%,寫11個月來最大跌幅,銀行股受創尤甚,法國巴黎銀行和興業銀行跌幅一度超過8%;其他歐洲股市也全面下跌。歐元兌美元盤中貶值0.6%,報1.0733美元,觸及5月初至今低點。法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改寫今年高點紀錄,約3.19%,價格反向走低。

 
避免選前貨幣政策轉向 FT:美英降息估落在大選後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美、英央行考量是否降息之際,正逢兩國國內大選迫近,兩大央行都希望避免給市場感覺,他們降息是為了幫助現任政府,如此反而可能避免貨幣政策在選前就開始轉向。

報導引述前貨幣決策官員指出,對英格蘭銀行(BoE)來說情況尤其棘手,因為下一次利率政策會議就在7月4日大選之前的兩周。英國央行總裁貝利已表示,距離降息已經不遠了。

前英格蘭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說:「央行一點也不希望給人搞政治的印象,因此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什麼都不做。」他說,比選舉日晚一個月降息也未嘗不可。

西方國家央行為了遏止通膨飆高而將利率調升至多年來最高,如今多面臨著貨幣政策勢必得轉向的龐大壓力。加拿大銀行和歐洲央行(ECB)上周先後已宣布降息,率先寬鬆貨幣政策。

然而,聯準會(Fed)和英格蘭銀行尚在評估服務類通膨膠著的影響,因此在寬鬆貨幣的步調落後一步。

而在美國,Fed面臨比英國更長的選舉造勢歷程。儘管上周五的就業報告有超強表現,市場仍預期Fed會在9月降息,也就是在11月總統大選之前。但有人認為,決策者要在這時機降息恐怕有困難。

華府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所長波森(Adam Posen)認為,Fed在9月之前不太可能降息,「如果數據許可的話,他們會設法在11月之前都按兵不動。」

康乃爾大學教授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表示,美國上周五公布的5月就業數字,幾乎可以確定7月降息已無望。

至於上周已先宣布降息的歐洲央行,有決策官員表示,下一次降息可以等夏季過後再考慮,因為歐元區通膨仍未被擊退,物價壓力仍虎視眈眈,隨時可能捲土重來。路透報導,ECB決策官員卡茲米爾(Peter Kazimir)10日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寫道,「9月將是很關鍵的一個月」。

 
礦脈難尋…黃金產量穩定成長 愈來愈難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世界黃金協會(WGC)表示,由於黃金礦脈已愈來愈難找到,要維持金礦開採產量穩定成長將愈來愈困難。

CNBC報導,WGC首席市場策略師瑞德(John Reade)表示:「雖然2024年第1季開採量年成長率達到破紀錄的4%,但從整個大方向來看,我認為開採量事實上在大約2016、2018年左右就已趨於穩定,之後就從未有過任何成長。」

根據這家國際貿易協會的數據,2023年的全球黃金產量僅年增0.5%,2022年則年增1.35%,再前一年則為2.7%;2020年的黃金產量則出現十年來首次下滑,年減1%。

瑞德說:「經過大約從2008年開始的十年快速成長後,採礦業正為了維持穩定的產量成長上陷入困境。」

他表示,隨著許多可能潛藏礦脈的地區都被探勘完畢,要在全世界找到新的黃金礦藏已愈來愈困難。

WGC表示,大規模開採黃金是一項資本密集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探勘和開發,一座礦場在準備好生產前平均要花十到20年。

即使是在探勘過程中發現金礦,最後要發展成一座礦場的可能性也很低,全球發現到的金礦只有約10%含有值得開採的足夠蘊藏量。

瑞德表示,除了發現過程外,要取得政府許可也已愈來愈困難,這也讓開採更困難。礦業公司要取得營運所需的執照和許可,可能要花好幾年時間。

此外,許多位在偏遠地區的開採計畫,需要道路和水電等基礎設施,這也導致在興建這些礦場和籌資上增加成本。

國際金價10日收復上周五(7日)的部分失土,現貨金價一度漲約0.4%至每英兩2,301.12美元,上周五收盤跌破2,300美元大關,重挫3.5%,寫2020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因當天公布的美國就業報告意外強勁,導致市場降低對Fed降息的預期。

 
美房屋持有成本 四年增二成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美國,擁有一棟房子必須付出的常態成本從2020年來已大增26%,原因是在高通膨時期,從稅費、保險費到電力等公用事業費用,全面同步激增。

個人理財網站Bankrate的最新資料顯示,不含房貸費用,在美國光是擁有並維護一間一般獨棟屋的平均年支出,在3月時達到18,118美元(新台幣約58.7萬元)。

這項計算是基於房仲業者Redfin當月中位數銷售價格436,291美元的房屋所計算。

Bankrate分析師歐斯卓斯基表示:「看到要維護一棟房子需要如此多的成本,著實驚人。直到你擁有一棟房子,才知道你每個月和每年要花多少錢投入房子。」

在這份分析中,Bankrate計入了房屋稅、房屋保險、能源費用、網路與有線電視費用,以及以房價2%來估算修繕費用,最後這一項是許多屋主常會低估的成本。

Bankrate的研究結果發現,房屋維修費用占了房屋持有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在租稅水準較高的州,房屋稅費是擁屋成本的第二大項目。

 
巨災債券發行額創高 今年美颶風季損失恐吃掉報酬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異常天候事件頻傳,促使業者大舉發行巨災債券(Catastrophe Bond)避險,去年全年發行額超過160億美元,創歷來紀錄,今年前五個月的發售額也再寫新高。但據氣象預報,今年美國颶風季將異常活躍,報酬也許不會像去年一樣亮眼。

彭博資訊報導,據保險連結證券的數據彙整商Artemis,今年1~5月的巨災債券發行額,較去年同期破紀錄的發售額,再高出38%。不只如此,光是5月的巨災債券發售額,就達40億美元,寫史上單月新高。去年尚未償還的巨災債餘額,高達490億美元。

巨災債券允許保險業者將風險轉移給資本市場,也就是倘若發生災難,投資人將蒙受鉅額損失,但若平安度過,則可獲得豐厚獲利。

去年天候事件相對較少,巨災債券的支付條款較未觸發,讓投資人大賺一筆,報酬達20%,寫近30年來的最佳年度報酬,也是避險基金去年表現最突出的操作策略。

但今年情況似乎不同,海水溫度逼近歷來新高、以及反聖嬰現象下,估計美國颶風季將極其活躍。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預測,今年的颶風與風暴數量,將遠高於歷史平均值,而且至少有一個大型颶風登陸的可能性增加。

儘管沒有人能準確預測颶風的規模或路徑,但氣候變遷、房產曝險攀升、通膨等風險日增,提高了颶風季可能的財務衝擊。

穆迪分析經濟學家卡明斯說,美國去年躲過了災難性的颶風季,要是預測正確,2024年可能沒那麼幸運。高風險的沿海地區,建設幾乎沒有減緩跡象,強大風暴將造成嚴重後果。

穆迪的資深信貸主管埃克表示:「如果有部分投資人說,他們今年不要交易佛州風暴的巨災債,我不會感到驚訝」。部分資深的巨災債投資人,也開始想辦法減少曝險。

由於持有此種債券的風險日增,投資人如今要求更高的報酬。Artemis指出,3月到5月底之間,巨災債的利差飆升23%。

但資產管理商Twelve Capital認為,這或許是個機會,巨災債的殖利率升至2023年9月來新高,凸顯了具有吸引力的潛在長期利差前景,投資者應正面看待。彭博行業研究(BI)的保險分析師葛瑞翰也說,一切要看颶風在哪裡登陸,風暴侵襲人煙稀少的農村地區,可能只有輕微損害,但如果風暴直接穿越邁阿密,狀況會大不相同。

 
要聞
中型銀攻信用卡祭高回饋 永豐喊到6%、星展可達5%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型銀行瞄準卡友喜歡「一卡刷通路乾脆給高回饋」心情,包括永豐銀、星展銀等中型銀行今年力推信用卡擴展市場,5%起跳的回饋成為中型銀行第2季刷卡高回饋顯學,同時藏有隨時力搶大型發卡行客戶企圖。

過往國內大型消金銀行阿莎力針對旗下信用卡,動輒給出3%高回饋,包括中信銀、北富銀、國泰世華銀都曾搭上高額回饋列車,也成功靠旗下各大夯卡,拓展信用卡市場;惟伴隨信用卡版圖擴大,大型消金銀行近年刷卡回饋策略,都轉為略降回饋比例,將銀彈放在特定通路才加碼給回饋,例如刷機票、刷旅行社等。國泰世華銀更於股東年報提到「將針對CUBE卡推出權益分級、設定回饋上限」。

中型銀行看中卡友缺乏的痛點,今年以來不手軟給高回饋。包括永豐銀第2季新推出的DAWAY卡,基本給出最高3%無上限回饋,最新活動最高回饋喊6%,「永豐DAWAY卡」聯手國內行動支付龍頭LINE Pay,享國內及海外消費LINE POINTS回饋最高6%,只要9月30日前刷永豐DAWAY卡,除原權益新戶如果綁定永豐自動扣繳、最高拿到LINE POINTS回饋3%無上限外,同時於日本、韓國、泰國及越南當地實體商店或指定旅遊通路消費,再享LINE POINTS加碼回饋3%,總計回饋6%。

星展銀eco永續卡國內外基本回饋1.5%無上限,但如果前往新加坡、日本、韓國、美歐持實體卡片可以再加碼3.5%回饋,總計最高5%回饋。

台新銀信用卡7月起推出最新回饋活動,到年底前,只要使用信用卡數位帳單並設定台新帳戶扣繳台新信用卡費,享節假日與海外消費最高3%台新Point(信用卡)回饋,可以用來折抵帳單、即時折抵消費。台新銀在618檔期更推出與電商業者合作,最高分期交易可以享有8%回饋。

 
金融三業搶債 砸7,000億元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4月政經情勢詭譎,美債、海外債殖利率大彈,價格反向大跌,買債「甜蜜價」出現,讓銀行、壽險回頭搶。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4月銀行、壽險業砸2,024億元補債,買債量均是今年次高,累計前四月金融三業已砸逾7,000億元搶債。

據統計,金融三業1月砸2,333億元買債,2月砸1,952億元,3月驟減到956億元,4月再回頭補債1,789億元,補債量是3月的1.9倍,銀行壽險均大買,僅券商逆風站賣方。

金控主管坦言,4月中東戰事起,市場預期美國將維持高利率環境更久,降幅將縮減,推升美債10年期殖利率大彈到4.6%的今年高點,讓有補券需求者,伺機逢低進場,拉升收益率。

再以壽險業需配置長天期債券來看,4月美國穆迪A級公司債殖利率,更大彈到5.8%,月增42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業者逢低進場也是看好今年第3季降息後,債券評價利益可望進一步推升淨值。

惟法人也示警,債券殖利率居高不下,也會讓舊債評價損失擴大,又以「買債王」銀行業為最。據金管會數據顯示,銀行業債券投資部位,扣除一路飆漲的成本後,4月底帳上債券未實現損失已攀升到2,133億元的近半年高點。

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4月底三大金融業(銀行、證券和保險業)持債部位31兆2,184億元、月增1.23%。其中4月券商終止連三買,反手減碼國內外債券235億元,又以台債砍145億元最大,顯示3月台灣央行意外升息,台債遭空襲,券商持續縮手。

4月僅銀行、壽險業各積極補券1,585億元和439億元,其中壽險業續減碼13億元海外債,加碼452億元台債,顯示壽險業逢低搶台債,以減少匯率風險。

累計前四月仍以銀行業大買6,008億元續居「買債王」,券商和壽險業各加碼142億元和880億元,合計金融三業買債7,030億元。

 
五大壽險 5月獲利210億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壽險雙雄最新獲利昨(10)日出爐,六大壽險裡僅南山人壽一家尚未公告獲利,其餘五大壽險5月合計賺進210.9億元,較去年同期2.5億元,大幅增加83倍,但較前一個月減少53億元,減少20%。

5月獲利居冠的富邦人壽,稅後純益為113.5億元,創歷年5月新高,累計稅後純益為378.7億元,5月及累計前五月獲利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726%及175%。

富邦人壽指出,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利息收入。5月台股逢高持續實現資本利得;不過,外資回流台股、推動新台幣匯率升值1.22角,升幅為0.38%,單月出現小幅匯損。

國泰人壽5月稅後純益41.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393.2億元,為歷史次高。國泰人壽指出,單月獲利表現佳,主要反映資本利得及經常性收益貢獻。

新光人壽5月稅後純益28.4億元,月增2.2%,累計稅後純益60.4億元。新壽投資績效表現不俗,實現資本利得優於上個月,加上避險操作得宜貢獻獲利成長。

凱基人壽有效掌握資本市場上揚契機,實現投資獲利,雖然新台幣走升增加匯率避險成本,5月稅後獲利仍穩健,達14.5億元,今年前五月稅後獲利為85億元。

台灣人壽受惠股票及基金處分利得挹注,5月稅後純益12.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來美元累積升值達5.5%,產生匯兌利益,再加上資本利得較佳,稅後純益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SCFI 連九漲 法人上修航海王獲利
記者黃淑惠、周克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海運市場在紅海危機延燒等事件推動下,貨櫃運價(SCFI)指數已連九漲,法人機構預期,隨全球海運市場隨歐洲旺季提前,美洲線即將進入需求旺季,亞洲中轉港塞港加劇中,同步掀起新一波航海王的獲利上修潮。

永豐、台新等投顧指出,由於紅海繞道持續,需求回溫,航商航班時間拉長造成延誤,4月航商準班率降至52.1%,約當2020年10月時的水準,其中,亞洲的中轉港口新加坡、馬來西亞巴生港、印度等陸續出現塞港加劇現象,東南亞航線的6月中報價也開始狂飆,遠東到歐洲的特定航線每大櫃甚至衝上1萬美元大關。6到8月為北美線運送需求旺季,預期短期運價易漲難跌。

根據統計,在SCFI連續多周上漲後,法人圈也掀起新一波航海王上漲獲利潮,其中,自5月中下旬以來,在長榮(2603)方面,上修後的今年每股獲利(EPS)來到34.4元;陽明 (2609)方面,在法人上周調高獲利預估後,整體法人圈的今年EPS預估已上看12.8元;萬海(2615)方面,狀況與陽明類似,法人已上修今年EPS至11元。

陽明、萬海上周大漲後,國內多家法人近期新出爐的報告都是持續看好貨櫃輪,普遍認為,船公司繞行好望角後,運行時間明顯拉長,已有效稀釋全球運力過剩問題,再加上旺季提前展開,看好貨櫃三雄今年獲利可期,所以上修股價及獲利目標。

 
貿協:抓緊歐盟5,000億商機
特派記者邱馨儀/柏林10日電經濟日報

歐洲台灣形象展昨(10)日在德國柏林首發,聚焦兩大關鍵,包括智慧(生醫、生活)、綠色。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此次歐洲台灣形象展帶逾百家台廠來歐探路,預估抓緊歐盟政策衍生近5,000億元商機。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與外貿協會共同籌畫的海外經貿推廣旗艦型活動—台灣形象展(Taiwan Expo)首度登陸歐洲,在柏林市具有146年歷史的德國電信大樓登場,昨日開幕典禮,來自德國、歐盟官員,及多位德國國會議員蒞臨現場,表達對台交流的重視。

適逢四年一度的歐洲國家盃在柏林開打,台灣形象展啟動儀式因此搭上足球賽熱潮,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踢出象徵台歐合作共創共榮的致勝球,揭開序幕。

黃志芳指出,半導體與無人機都是未來將大幅成長的產業,此外電動載具前景樂觀,此次前進歐洲,可望為台灣產業與歐洲市場擴展合作商機。

此外,台積電(2330)在德國德勒斯登建廠,更引發歐洲相關產業的高度重視,辦展同時,並辦理台歐半導體合作論壇,除了台積電之外,參與論壇的業者並有歐積電、墨克、英飛凌等,外貿協會希望能為台灣歐洲半導體產業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次展覽主題「Digital Horizon, Green Tomorrow」呼應歐洲最新綠色、數位發展政策,結合歐洲市場需求與趨勢,共徵集110家台灣企業國家隊參與展出。

歐洲台灣形象展展出內容包含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醫療、低碳環保、臺灣美食、文化創意等優勢產業。其中,最具人氣的智慧交通館,推出電動載具、無人機載具、充電、共享及車載應用產品,提供智慧移動產業全面的解決方案,為台灣與歐洲產業開發共同商機。

智慧醫療館則針對兩大主題—智慧醫院及遠距醫療,展出AI先進醫療科技產品。低碳生活區主打在生活中實踐永續,展出符合循環經濟3R(Reuse, Reduce, Recycle;重複利用、減量、回收)理念的產品,其中有運用回收牡蠣殼和廢料製成的產品以及展示政府輔導減碳包裝的設計成果。智慧生活展區打造一日智慧生活圈概念,運用AI、IoT等技術展示產品和服務,如work from home (WFH)情境展示、VR電競及娛樂體驗,透過智慧科技產品輔助,讓智慧居家生活成為新日常。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