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 星期一

央行找房仲、銀行喝咖啡 房市管制措施受關注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4/06/04 第586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央行找房仲、銀行喝咖啡 房市管制措施受關注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房市熱滾滾,市場傳出,中央銀行近期邀請房仲業者、銀行主管「喝咖啡」,了解近期國內房地產景氣、房價為何驚驚漲等議題;央行將於下周四(13日)召開第2季理監事會,自2020年起連續祭出的五波房市信用管制措施是否再加碼,市場高度關注。

對此,央行官員回應,每年內部都會邀請房仲業者到央行專題演講,與近期房市上漲議題並無關聯;此外,央行在每季理監事會議登場前,也都會向銀行調查相關議題。

據了解,央行近期電洽主要房貸銀行詢問新青安貸款相關事項,包括負債比率是否放寬、新青安申貸40年的比率,以及今年以來有無放寬貸款成數超過八成五等。

央行理監事會議登場前一周,市場傳出,因近來台灣房市交易十分火熱且價量齊揚,央行邀房仲業者、主要房貸銀行主管來行,瞭解當前房市景氣、房價為何上漲等問題。央行在每季理監事會議前也會對主要銀行發出調查問卷,據透露,央行本季調查內容偏重在「對房市未來景氣的展望與看法」。

銀行主管說,央行連續祭出五波房市管制措施後,本月理監事會是否會再出招、對高漲的房市「揮拳」,成為金融圈最關切的議題。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曹體仁先前分析,房市景氣確實較去年上半年更熱絡,主要原因有三,包括台灣出口景氣明顯回升、股市創新高產生財富效果,及新青安政策催出自住需求。不過,央行升息會帶動房貸利率走揚,對房市多少會產生抑制效果。

為避免過多銀行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影響金融穩定,央行自2020年起連續祭出五波房地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國內房市在去年上半年一度轉為觀望氣氛,但財政部2023年8月推出條件超優惠的「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專案,不僅催出房市買氣,也激勵房價上漲。

 
央行打炒房…還有很多武器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房市價量齊揚超火熱,央行在下周四理監事會議上是否祭出第六波房市管制、對房市灑水降溫,被財委會立委稱為「Mr. surprise」的央行總裁楊金龍「葫蘆裡還有藥嗎」?金融圈對此議論紛紛、看法不一。

銀行主管分析,央行先前連續升息,加上陸續推出五波房市管制措施,不能說沒效果,至少在新青安房貸政策推出前,去年上半年房市買氣確實一度冷卻下來,但央行左手升息打炒房、政府右手給予利率補貼,導致央行管制房市成效打了不少折扣。

銀行主管認為,央行若要加碼打炒房,一定有不少「武器」可用,例如再度緊縮「特定地區」的房貸成數,但另一個更關鍵的問題是,用了這些措施,效果卻被利率補貼抵銷,能否達到央行想要達成的目標,有待商榷。

對於目前房市景氣是否健康,央行官員先前表示,央行主要關注銀行逾放比是否升高,截至今年3月底,銀行房貸與建築貸款逾放比分別降為0.06%及0.04%,均低於整體逾放比0.17%;截至去年底,國銀覆蓋率也高達960.96%,顯示銀行為因應未來可能的放款風險而「晴天儲糧」。

 
台幣連兩升 衝一周高點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AI題材火熱,激勵國內股匯雙漲;新台幣匯率昨(3)日升值2.4分,收在32.396元,連兩升並為近一周新高,總成交量為19.9億美元。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2日演講時,在簡報上秀出台灣供應鏈夥伴名單,激勵AI概念股發威,台股加權指數盤中大漲438點,終場上漲362點、收在21,536點。

匯銀主管指出,台股驚驚漲,吸引熱錢昨天滾滾流入近10億美元,新台幣匯率盤中最高攀至32.275元,最多升值1.45角;當新台幣匯率走高,吸引一票美元買盤揮軍進場,央行也敲進美元調節,令新台幣匯率升值金額縮至2.4分後報收。

央行統計顯示,美元指數昨天下挫0.15%,主要非美貨幣多數對美元升值,僅日圓匯率維持平盤、人民幣匯率逆勢貶值0.03%。

另外,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韓元匯率昨天大漲0.61%,新台幣匯率僅小升0.07%,星元匯率升幅更小,只有0.04%。

匯銀只管分析,美國上周公布聯準會關注的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4月增幅符合市場預期,市場正面解讀,重燃聯準會即將降息的希望,進而促使美元下挫、亞幣多數反彈。

 
財長:政院版財劃法 沒時間表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立法院財委會昨(3)日審查《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地方政府意見各不相同,目前還在凝聚共識,何時會提出政院版修法?她坦言,「沒有時間表。」

財劃法已超過25年未修,但由於各地方政府主張各異,被視為「零和遊戲」。立法院財委會昨日排案審查財劃法,國民黨立委羅明才直接邀請「認為有缺錢」的縣市上台,全台有17縣市都表態爭取預算,合計2,575億元。

未上台表態的縣市包含高雄市、嘉義縣、台東縣、屏東縣、彰化縣,藍綠皆有。

朝野立委提出超過14個版本的財劃法修法,財政部先前評估,若照立委提案,將使中央釋出333億元至5,777億元財源給地方。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質詢,若釋出這麼多財源,再加上國民黨花東交通建設三案超過2兆元,政府預算怎麼編?主計長陳淑姿回應,如此一來就連舉債都沒辦法處理。

民眾黨立委黃珊珊表示,每次中央拍板讓軍公教加薪,但中央只補助第一年,之後就要請各地方政府想辦法,但地方政府錢要從哪來,又得再看中央政府臉色,這就是為何要修財劃法。

民眾黨立委黃國昌也說,財劃法多年未修,不少縣市面臨財政困境,修法勢在必行,要求財政部儘速提出行政院版本。

莊翠雲強調,財政部已擬訂初步修法方向,但因地方政府對於分配指標的意見差距仍大,還須凝聚共識,政院版財劃法修正草案「沒有時間表」。

國民黨團昨日則宣布將提案修法,要求中央釋出15%稅收、約5,133億元給地方縣市。國民黨團書記長洪孟楷表示,目前未見政院、財政部提出對應版本,呼籲民進黨政府應加速,現在正是「均衡台灣」的最好時刻,不要再打假球,朝野共同在委員會、朝野協商時,好好討論出適合全國各縣市的財劃法版本。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民進黨團主張再多開幾場公聽會,不但專家學者要好好討論,更要邀請各縣市財政局長。他說,民進黨過去也曾提出財劃法修法,最後都無疾而終,因此民進黨團現在主張不提修法版本,「在沒有把話說清楚、沒有溝通好前,執意提案只是徒增困擾。」

 
三大政府退休基金 4月虧429億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因美國通膨仍高、地緣政治風險升高,4月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勞動基金、國民年金保險基金及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等三大政府退休基金,截至今年4月底止合計收益5,658.9億元,4月單月獲利合計僅回吐429.3億元。

展望5月收益,勞動基金運用局副局長劉麗茹表示,國際股市、債市、另類資產以及台股5月皆走揚,預計5月收益數將會再回升,以勞動基金來說,5月單月有望進帳逾千億元。

劉麗茹表示,因高通膨、高利率、地緣政治的環境還會持續,加上今年底適逢全球主要國家選舉年,皆會為金融市場帶來紛擾,且會牽動財政及貨幣政策,因為變數多,下半年震盪幅度會更大。

截至2024年4月底止,勞動基金規模為6兆5,128億元,收益數為4,560.5億元,收益率7.57%,4月單月回吐389.1億元。

其中,攸關勞工退休生活保障的新制勞退基金規模為4兆2,662 億元,收益數為3,090.3億元,收益率7.56%;舊制勞退基金規模為1兆410億元,收益數755.8億元,收益率8.82%;勞保基金規模為9,810億元,收益數為660.5億元,收益率7.71%。

受衛福部委託管理的國保基金規模為5,565億元,收益數為384.8億元,收益率為7.74%。

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整體勞動基金近十年多(2014至2024年4月)平均收益率為6.06%,國保基金平均收益率為 6.52%,長期投資績效穩健。

 
上市櫃員工薪酬 愛山林、信驊稱冠
記者蔡靜紋、王奐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上市櫃公司2023年度平均員工薪酬統計揭曉。其中上市公司排名前三高,分別是愛山林以552.6萬元居冠,聯德以522.5萬元位居亞軍,季軍由百貨業三商以494.9萬元拿下;而上櫃公司中,則以信驊的345.9萬元、鈊象的316.7萬元、及晶焱的310.4萬元位居前三名。

根據證交所資料,2022年平均員工薪酬前三名依序為日月光投控、瑞鼎、聯發科,全數為科技股;時至2023年出現轉變,科技業去年整體產業處於去化庫存階段,獲利表現衰退,連帶員工薪酬滑落,排名跟著掉,讓傳統產業有機會後來居上。

愛山林在國內房市熱度攀升下,2023年平均員工薪資552.6萬元,較前一年成長93.8%,並高居上市公司之冠;聯德受惠車用訂單,營收、獲利雙雙成長,帶動員工薪資六級跳,以522.5萬元排名第二;三商也是大黑馬,平均員工薪資以494.9萬元位居第三,較前一年成長95.1%。

科技公司方面,IC設計大廠聯發科、聯詠去年平均員工薪資分別為384.5萬元、378.4萬元,分別較前一年衰退23%、6.6%。護國神山台積電2023年穩坐台股獲利王第一名寶座,但獲利較前一年減少17.5%,平均員工薪酬受到影響,降至273.7萬元,較前一年的317.5萬元,衰退13.8%。

以「百萬年薪」來看,2023年共有400家上市公司平均員工薪酬超過百萬元,占上市公司四成三,而平均員工薪酬超過200萬元有52家,平均數超過300萬元公司有16家。

上櫃公司方面,信驊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26.66元,雖然薪資較前一年大減24%,2023年每位員工平均薪資仍高達345.9萬元,為上櫃公司之冠。鈊象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大賺45.61元,全年平均員工薪資達316.7萬元,年增11.6%。

 
台灣5月PMI彈升 終結連14月緊縮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華經濟研究院昨(3)日發布今年5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指數彈升至55.4,結束連14個月緊縮,且為2022年5月來最快擴張速度。中經院代理院長王健全表示,復甦力道滿強, 下月應可持續站穩擴張。

王健全指出,5月PMI指數強彈,主因國際市場不確定性下降,美中經濟回溫,品牌廠商陸續回補庫存,製造業自2021年12月以來首見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雙雙站上60以上擴張速度,二指數分別攀升13.7與10.9,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亦攀升至2022年4月以來最快擴張速度。

不過王健全也提到,美中不足的是製造業仍以採購關鍵物料為主,存貨指數仍持續緊縮,客戶存貨亦已連19個月低於當前客戶所需,且低於50以下,雖然有些長單,但多數仍是短單、急單。原物料價格雖上漲,但製造業客戶並未全面拉貨,仍有些保守。

其中表現較好的仍是AI、半導體相關供應鏈。中研院研究員簡錦漢指出,AI發展帶動台灣經濟成長,台灣產業供應鏈站在AI的風口浪尖上,是台灣的幸運、也是實力,預期未來半年PMI指數應都會持續溫和成長。

 
無薪假升溫 增至5,185人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勞動部昨(3)日公布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統計,目前有263家、5,185人實施,較上期增13家、295人,主因一家橡膠業再次通報500多人實施,另受花蓮震災影響,一家旅宿業者通報113人實施。

製造業仍是重災區,共187家、4,624人實施無薪假,占全體無薪假人數逾八成九,較上期增加11家、178人。四大製造業中,民生業持平,資訊電子業人數減少505人,但金屬機電業增加98人,化學工業增585人。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先前有家橡膠業者實施800人,因到期後與勞工協商,這期再通報實施500多人;在金屬機電方面,一家機車零組件業提早結束100多人無薪假,但有多家小型工具機業者接續實施。他指出,一家電子零組件業者停止實施500多人無薪假,業者反映訂單回穩,不會再實施。

住宿餐飲方面,黃維琛表示,這期有家花蓮旅宿業者通報113人實施,因地震後住房率下降,加上進行旅館相關整理、修補工作,因此現在才協議實施無薪假。

黃維琛說,業者預計先實施無薪假到6月底,接下來面臨暑假旺季及交通部協助方案實施,加上地震效應和緩,後續狀況仍待觀察。黃維琛說明,這期製造業人數是增加,其中部分企業續簽,也有企業是減少實施人數,整體來說,製造業無薪假情勢仍是朝減緩方向走。

 
經部擴大管制輸俄產品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昨(3)日宣布,為防阻我國硝酸纖維素涉入俄羅斯軍事武器用途,增列硝酸纖維產品(稅則為391220)禁止對俄羅斯及白俄羅斯出口,自本月14日起生效。這是繼今年3月8日禁止77項工具機輸往兩俄後,經濟部再次擴大管制。

經濟部表示,硝酸纖維素為無煙火藥的關鍵成分,歐美均已列為管制項目,我國有必要加強管控,以免成為國際管制漏洞。

 
國際財經要聞
南韓要挖石油!外海油氣藏量估達140億桶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南韓總統尹錫悅今(3)日核准在東南海域開發石油與天然氣蘊藏的一項計畫,他說,探勘後發現工業港市浦項市(Pohang)外海有大量油氣蘊藏。利多消息一出,國營的韓國天然氣公司股價一度狂漲30%,浦項國際也大漲24%,SK Innovation因為旗下有家液化天然氣開發與進口公司SK E&S,股價也漲了12%。

彭博資訊報導,南韓等仰賴化石燃料進口的國家,在俄烏開戰後都積極強化能源安全,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天然氣價格曾短暫飆至史上最高點,而且出現供應短缺。開發國內資源,可降低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而且可讓補貼價格正常化。

尹錫悅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探勘報告顯示,浦項外海水域「高度可能」蘊藏著多達140億桶石油與天然氣。他說,這樣的蘊藏量,相當於南韓四年多的石油消耗量,以及29年的天然氣需求量。

報導指出,尹錫悅雖稱宣稱發現數量「龐大」,但目前的估計數字與美國、沙烏地阿拉伯等主要石油輸出國家相比,不能算多。

尹錫悅表示,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將在今年底展開鑽探,以評估蘊藏量的真正水準;結果預定2025年上半年公布。

 
紐約證交所出現技術問題 波克夏海瑟威A股暴跌99%
紐約3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發生技術問題,影響多檔股價,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Hathaway)的股價錯誤顯示暴跌99%。

根據CNBC,紐約證交所在美東時間10時11分公告,正在調查一項跟漲跌停限制有關的技術問題,亦即防止股價極端波動的機制。

這項技術問題導致美國著名投資家、「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波克夏海瑟威公司A股閃崩將近100%。

 
國際航協預估2024航空業獲利改善 亞太區利潤最高
記者甘芝萁/杜拜即時報導聯合報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表示,相較2023年6月及12月所做的獲利預期,2024年全球航空公司獲利前景將改善,但全球航空業仍無法獲得高於資本成本的總回報,每運送一位旅客的單位收入僅 6.14 美元,在世界許多地方甚至不夠喝一杯咖啡。IATA也表示,今年所有地區預計將連續兩年實現利潤成長,其中亞太地區航空公司的利潤成長最為顯著。

IATA針對2024年航空業獲利預期以下重點,包括航空業淨利潤預計將達到 305 億美元(淨利潤 3.1%),高於2023 年預計的淨利潤 274 億美元(淨利潤率3.0%),亦優於去年12月發布的2024年預估淨利 257 億美元(淨利率2.7%)。其中投資資本報酬率預期為 5.7%,比平均資本成本低約 3.4 個百分點。

航空業的營業利潤預計將達到599 億美元,高於2023年的522億美元。總收入預計將達到9960億美元(成長9.7%),創歷史新高。總支出預計將達到9360 億美元(成長9.4%),創歷史新高。預計將有49.6 億人次出行,創歷史新高。航空貨運總量預計將達到6200 萬噸。

IATA總幹事威利·沃爾什先生(Willie Walsh )表示,航空業正走在可持續獲利的大道上,但仍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彌補。5.7%的投資資本回報率遠低於9%以上的資本成本。每運送一位旅客的單位收入僅 6.14 美元,利潤如此微薄,在世界許多地方甚至不夠喝一杯咖啡。

他表示,為提高獲利能力,解決供應鏈問題至關重要,如此才能有效地部署運力滿足需求。從繁瑣的監管和不斷增加的稅收提案中脫困也是助力,他強調,推動商業競爭力的公共政策措施將是經濟、就業和連結性的勝利。

IATA的報告指出,預計2024年的客運收入將達到7440 億美元,比2023年的6460 億美元成長 15.2%。收入客公里(RPKs)預計同比增長11.6%。從20 年的長期成長趨勢來看,預計2023年到2043年的客運需求將每年增長3.8%。

IATA調查顯示,約39%的受訪旅客預計未來12個月的出行量將超過前12個月,大多數人(54%)表示,他們預計旅行次數字與前12個月一樣多,僅有6%表示他們預計將減少旅行。約46%的受訪旅客預計未來12個月的旅遊支出將高於前12個月。幾乎相同比例(45%)的旅客預計未來12個月的旅行支出相同,而9%預計將減少支出。

貨運收入預計將從2023年的1380億美元降至2024年的1200億美元,都比2021年2100億美元的異常高峰大幅下降,但高於2019年的1010億美元收入,比先前預測的1110億美元有所改善。預計2024年貨運量將下降17.5%,略高於 2019年水平,顯示經歷非同尋常的疫情高峰之後,航空貨運回歸常態化。另一個關鍵因素是,隨著客運量的復甦,2023年進入市場的腹艙運力顯著增加。

2024 年,產業支出預計將成長至9360 億美元(比2023年成長9.4%),燃油平均價格預計2024年為113.8美元/桶(噴射機),總燃油費用為2910億美元,佔所有營運成本的31%。預計航空公司的高油價將持續走高,因為裂解價差(將原油提煉成航油所支付的溢價)預計在2024 年將平均達到 30%。

但今年,SAF產量或將成長,滿足全球0.53%的燃料需求,成本為37.5億美元。比購買相同數量的噴射燃燒料的成本增加了24億美元。 2024 年,CORSIA相關成本預計將再增加 6 億美元。2024 年,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預估為9.35 億噸,消耗990億加侖燃料。

 
美國5月製造業PMI加劇萎縮 歐亞維持復甦動能
編譯劉忠勇、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最新數據顯示,受利率居高不下影響,美國製造業景氣意外加劇萎縮,但出口需求連三個月增加,同時歐元區製造業持續復甦,亞洲維持擴張態勢,全球經濟復甦腳步可望維持穩健。

美國供給管理協會(ISM)3日公布,5月製造業指數意外降至48.7,連續第二個月低於象徵景氣榮估線的50,也是三個月最低,新訂單次指標降幅為2022年6月來最大,暗示高利率限制企業設備投資之際,美國製造業難以凝聚動能。

不過,5月新出口訂單次指標走高,為過去四個月來第三度升高,製造業就業也好轉。

標普全球公司(S&P)同日發布的歐元區5月HCOB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最終值升至47.3,景氣雖為連續第23個月萎縮,但有復甦跡象,新訂單次指標攀抵2022年5月來最高,評估經濟產出的綜合PMI也升至47.3,為14個月高點。

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家魯比亞認為,這可能象徵歐元區製造業及將擺脫去年4月來低迷的轉捩點。

在亞洲,標普全球發布的台灣5月PMI升至50.9,是2022年5月來新高,產量和新增訂單增幅擴大,廠商兩年多來首次加增採購。

中國大陸5月財新製造業PMI也揚升到51.7,為2022年7月來最高,景氣加速擴張。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表示,5月製造業景氣度維持向好,供給、內需、出口不同程度擴張,企業維持樂觀情緒,但價格水平依然偏低。

日本5月自分銀行製造業PMI升至50.4,一年來首度重返擴張領域,升抵去年5月來最高,廠商也樂觀看待前景。南韓5月標普全球製造業PMI攀升至51.6,終結連兩個月的景氣萎縮,且為2022年5月來最高。

不過,台灣、南韓、日本及印度等地的製造商都擔心投入成本壓力升高,來源包括匯率貶值、原物料價格上漲等。成本壓力加重,可能增添亞洲央行降息前景的不確定性。

 
南韓發了? 浦項外海潛藏石油 類股應聲大漲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南韓已發現東南部的浦項外海可能蘊藏多達140億桶的原油與天然氣,當局3日批准今年稍後展開探勘與鑽探活動,有望降低對能源進口的依賴,南韓石油與天然氣類股也應聲大漲。

南韓總統尹錫悅表示,地質調查結果顯示,浦項迎日灣「高度可能」蘊藏大量石油與天然氣,「調查顯示蘊藏量上看140億桶石油與天然氣的可能性非常高,且已獲主要研究機構與專家驗證」。

他說,他已批准產業通商資源部提出的探勘與鑽探計畫,美國探勘與生產顧問Act-Geo今年底將開始鑽探活動,以評估實際蘊藏量,結果可望在明年上半年得知。能源部官員透露,韓國國家石油公司(KNOC)將主導鑽探活動。

南韓總統府與產業通商資源部指出,這些疑似的蘊藏量是1990年代末東海天然氣田的300倍,金融價值2,200兆韓元(1.64兆美元),足以滿足南韓之後29年的天然氣需求、以及之後四年的石油需求。從鑽探到實際生產通常需時七到十年。

這個消息公布後,南韓石油與天然氣類股3日應聲大漲,國營的韓國天然氣公司股價收盤飆漲29.9%,浦項國際也狂漲19%,SK天然氣公司大漲近7%,煉油業者SK創新公司也漲逾6%。

雖然尹錫悅以「龐大」形容潛在的蘊藏量,但與美國、沙烏地阿拉伯等主要石油輸出國家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南韓能源部推估,這些能源蘊藏相當於多達12.9億噸天然氣、多達42.2億桶石油。

尹錫悅也說,若確定蘊藏量,也還沒決定開採在商業上是否可行。南韓必須在外海鑽探至少五次,以評估開採的經濟可行性,每次鑽探成本都約為1,000億韓元(7,230萬美元)。

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安德根表示,若證實蘊藏量、商業開採可行,將約在2035年開始商業生產,但現在要估算整體投資額還太早。

在俄烏戰爭爆發,導致天然氣價格飆高、供應短缺後,南韓等仰賴化石燃料進口的國家都積極強化能源安全,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

開發國內資源也能降低對外國油氣供應商的依賴,而且可減少價格補貼。根據KNOC,南韓是全球第四大油氣買家,也是第九大能源消費國。

 
OPEC+規劃取消部分減產 國際油價重挫
紐約3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盟國(OPEC+)近日同意從今年10月開始取消部分減產,時間比一些觀察人士的預期還早,這項消息使國際油價今天挫跌。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7月交割價下挫2.77美元,來到每桶74.22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8月交割價下跌2.75美元,來到每桶78.36美元。

 
要聞
關鍵原物料降稅 延至9月底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昨(3)日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拍板關鍵原物料降稅措施再延一季至今年9月底,另逢端午節,也指示各部會關注相關物價。

這是卓內閣上任後首度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行政院表示,考量國際地緣政治風險續存,原油及大宗物資價格走向仍有許多變數,且部分物資如黃豆、小麥、奶油等進口價格仍較2021年降稅前高,原本關鍵原物料降稅至6月底,昨日決議延長至今年9月底。

行政院指出,雖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處相對低檔,我國進口黃豆、小麥、玉米等關鍵物資價格持續穩定,今年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已回落至1.95%,穩定物價小組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CPI年減0.16%,創2020年4月來新低,顯示國內物價上漲壓力略為趨緩。

但俄烏戰爭、中東衝突等地緣政治風險仍大,加上主要產油國減產、極端氣候頻率增加;其中,原油價格緩步上升,布蘭特原油價格由去年12月的77.58美元,漲至今年4月的89.94美元。政院請相關部會持續關注,審慎因應輸入性通膨的可能性,持續從源頭減輕國內業者營運負擔。

免徵項目包括,進口黃豆、小麥、玉米營業稅;小麥進口關稅;奶油、烘焙用奶粉、冷凍牛肉關稅稅率減半;汽油貨物稅每公升調降2元、柴油貨物稅每公升調降1.5元;水泥(卜特蘭一型)貨物稅減半。

此外因應端午節來臨,粽子為主要應節食品之一,節前糯米、豬肉等食材需求大幅增加。鄭麗君會中請相關部會持續監控相關農產品及應節食材價格穩定,確保端午節前市場供貨無虞、價格合理。

 
國產車品牌蓄勢反攻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紅海危機未解,全球貨櫃輪繞道問題持續,導致今年首季載運進口車的船舶抵台數量減少,不少車輛遞延到本季掛牌,業界認為,在紅海危機的前提下,進口車的淡、旺月恐怕愈來愈明顯,車廠也正積極因應調整。

進入6月,車廠指出,在各品牌夏季競賽、擴大促銷方案推波助瀾,車市規模上看4.4萬輛;另在進口車交出短暫空窗期的情況下,國產車品牌可望反攻,暫時搶回市占大宗的優勢。

車廠指出,去年第2季車用晶片供應正常,進口車大量抵台,滿足之前大量未交車訂單,同時也墊高整體車市規模,推升掛牌基期。今年首季又遇到紅海危機,因此不少進口車輛遞延到本季開始交車。

歐系車廠指出,紅海危機尚未解除,船舶全球大繞道問題持續,但車廠開始積極因應、調整,努力不讓船舶航行到港延遲因素影響消費者的交車時間,期許明年就能恢復正常供應。

雖然有紅海因素,和泰車就指出,截至目前為止,和泰車(2207)仍維持45萬輛的全年車市預估值。業者指出,45萬輛已是非常好的成績,因為去年海運大開、大量訂單消化,造就一波交車的榮景,墊高了基期,因此不可等量齊觀。

 
裕民總座 唱旺散裝船前景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紅海危機推升運價價格飆漲「大航海時代」再現,裕民(2606)昨(3)日股東會後,徐旭東表示,地緣政治問題難解,運價隨著供需變化、衝高,產業界也無法解決。裕民總經理王書吉表示,樂觀看待未來一到兩年的散裝船市況表現。

全球海運市場受紅海問題難解影響,徐旭東指出,中東政治因素問題造成的市場的變化,影響到全球航運的市場供需結果,市場不穩就會產生價格變化,目前是政治產生的問題,不是海運業界可以解決。目前運價、穩定性都受到很大的挑戰,因為看不懂、說不準、變化快。

王書吉表示,散裝航運新船供給數量有限,需求將呈現穩健成長,大型海岬型船的需求將會跟著增加,市況未來一到兩年都樂觀。

 
去年度所得稅收達8,885億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昨(3)日統計,今年5月申報去年綜所稅與營所稅申報件數,分別年增3%與3.18%,綜所稅淨額年增8.29%,營所稅淨額則受去年獲利衰退影響,年減21.44%。營所稅、綜所稅合計入帳8,885億元。

綜所稅方面,總申報件數683萬件,較前一年度663萬件成長3%。而今年透過網路申報的占比較前一年成長15.7%,衝上581萬件。

綜所稅自繳稅額3,292億元,年增6.31%;減除退稅金額582億元後稅收淨額2,710億元,成長8.29%。

值得注意的是,退稅金額為582億元,年減2.02%。

財政部初步分析,結算申報件數略為增加,稅收淨額增加推估主要是受到薪資所得、利息所得及最低稅負申報稅額增加所影響。

另外營所稅總申報件數109萬件,成長3.18%,總自繳稅額6,175億元,年減21.44%。另外境外電商申報營所稅件數138件,申報應納稅額21億元。

其中,最低稅負申報為56萬件,與去年相比微幅成長0.33%,但自繳稅額卻大幅衰退,從去年的434億元減少至94億元、年減78.32%。

財政部初步分析,申報件數略為增加,成長率與去年相當;申報自繳稅額減少,主要是因為部分公司獲利較前一年度衰退。

從申報方式來看,今年申報去年綜所稅,共有97萬件為稅額試算,占比約14.33%;網路申報共581萬件,占總申報件數逾85%,是最受歡迎的申報方式;另外還有少部分納稅人習慣透過二維條碼、人工申報等方式來報稅。

 
生前應納稅捐 可從遺產扣除
記者許如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依《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被繼承人生前應繳納的各項稅捐、罰鍰及罰金,可自遺產總額中扣除,免徵遺產稅。

高雄國稅局指出,被繼承人死亡前,依法應繳納的各項稅捐、罰鍰及罰金,依規定可自遺產總額中扣除,免徵遺產稅;另外,被繼承人死亡年度所發生的地價稅與房屋稅,應按被繼承人生存期間占課稅期間比率計算(地價稅課稅期間為每年1月至12月,房屋稅為每年7月至次年6月),再從遺產總額中予以扣除。

舉例來說,洪小姐的母親在2022年11月15日過世,名下遺有土地一筆,尚有未繳納的地價稅18,230元,已於繳納期限前由家人繳納,申報母親遺產稅時,這筆稅款可從遺產總額中扣除。

國稅局說明,洪小姐母親2022年期的地價稅共18,230元,自地價稅課稅起始日2022年元旦起至死亡日2022年11月15日,生存期間共319天,按生存日數占全年比例計算,申報遺產稅時可自遺產總額中扣除,可減除的應納而未納地價稅為15,932元(18,230元×319/365)。

 
三大市場夯 國銀業者搶插旗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銀今年赴新南向市場設點,以印度、澳洲、新加坡最熱。2月北富銀先申設印度孟買分行、4月12日遠東銀再前進新加坡,同月19日則是王道銀赴澳洲雪梨插旗設辦事處,顯示這三大市場經濟轉趨熱絡,引發國銀搶進。

銀行主管說,這三大市場各有優勢,印度有內需消費穩健、供應鏈移轉和政府財政擴大等三大利多,吸引台商進駐;澳洲則將在2032年舉辦奧運,蘊含基礎建設業務商機,加上各產業疫後復甦和暫停升息,預料企業籌資及再融資需求可望逐漸增加;新加坡則位居東協金融中心區位優勢,市場資金需求可期。

各銀行均看好2024年新南向市場,有三大主因,一、全球供應鏈板塊挪移,台商赴新南向設廠和投資額可望逐年攀升,二、新南向國家經濟成長快速,人口紅利、各國推經濟金融利多政策加持,三、美中續抗衡帶來新南向投資商機。

據金管會4月底統計,整體國銀在新南向18國共申設了336處據點(含分子行、辦事處),其中以泰國107處最多,占了三成,主因是兆豐銀有設泰國子行,越南設62處,約占18%、柬埔寨54處、菲律賓34處、印尼18處。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