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成長的過程中,我發現身邊很多很多的家長,他們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
幼兒園的時候,想辦法讓孩子去上什麼全語言、主題探索教學,蒙特梭利、角落教學、皮亞傑認知教學之類的。
小學的時候,開始補一些特別的東西,像心算、大腦開發、很特殊的英文、甚至補科學、小一就開始碰試管、解剖老鼠做實驗。
然後,中學的時候,開始參加一些特別的營隊,參加各種比賽,開始出國拿獎牌。
有趣的是,我發現,這些從小到大都很優秀的孩子,到了大學,都「不見了」。
到了研究所,更是「不見了」。
什麼叫「不見了」?
我發現,我在史丹佛校園所看到的優秀學生,以及我弟弟同樣在史丹佛校園所看到的優秀學生,第一,很多都不是讀什麼特殊的學校或教育出來的。第二,很多沒有特別的補習。第三,很多也沒有特別的科展成就或什麼到外國訪問的經驗。
總而言之,他們很多是成長過程中「不怎麼被呵護」的小孩,他們不是媽寶或爹寶,他們不是養在溫室裡的花朵,他們是自主學習,他們自己成長,他們一路過關斬將。
因此,當我現在自己有了小孩,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會特別的注意,只要是其他家長一窩蜂在「瘋」的東西,我們一定不要去碰它!
為什麼?
因為,你仔細看一看!真正在未來有所成就的孩子,算一算,以比例來看,一萬個人裡面,可能只有一兩人!
意思是說,一整間學校,十幾個班,每班30人,這麼幾百人之中,恐怕只有「一個人」可以達到這樣的成就。
有些學校甚至是「零個人」。
所以,以比例來看,家長根本不應該跟著班上或目前其他家長在做的事情跟著做。這些新東西不是只有現在有,以前也有,而以前到現在已經證明了那些東西並不是必要的。
反而,我認為應該「Do Nothing」。我們不應該幫孩子擘畫「大事」,而是「引導」他去做一些小小的事。
小小的事,讓他產生興趣。
小小的事,讓他開始嘗試。
每個孩子一天就只有24小時,回家以後到睡覺之前所剩的時間更少。
一窩蜂的讓孩子的時間「爆滿」了沒必要的事,不如還給他一個可愛的童年。
(本文為舊文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