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族、低頭族,或是常拿鍋鏟或抱小孩的媽媽們要小心!除了易有媽媽手、滑鼠手等症狀外,若手腕突然腫脹疼痛時,千萬不可輕忽,很有可能是手腕腱鞘囊腫,若不改善,嚴重的還得動手術。 當手腕部位出現腫大時,雖有可能是腱鞘囊腫引發,但因有些患者不會感到疼痛,容易被忽略。 腱鞘囊腫常發生在手腕手背內側 根據臨床統計,若手腕處發現硬物且凸起,有70%為腱鞘囊腫。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黃永錚表示,不少媽媽們做家事、煮飯、抱小孩,或是上班族打電腦、低頭族滑手機,除了可能造成媽媽手、滑鼠手外,也可能導致腱鞘囊腫。 所謂「腱鞘」,是中空的膜狀構造,長條型肌腱可在腱鞘中滑動,如同刀劍劍鞘,而腱鞘囊腫除好發於手腕手背內側外,其他如腕部橈側(大拇指側)及手部掌指關節、足踝部等部位也可能發生。黃永錚解釋,當手部重複性、同一方向且持續某一動作,關節囊的稠狀關節液會被擠出,在手腕手背內側關節週邊隆起,當壓迫到肌腱或神經時,就會感到痛或手麻。 除了手腕外,黃永錚說,有些老人家因過去經常必須蹲著工作,除膝蓋容易引發退化性關節炎,也可能有膝窩囊腫問題。 小囊腫多半無痛,大囊腫有壓痛感 玉里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邱新時表示,腱鞘囊腫的症狀較為多樣性,多數是在手腕手背內側呈現無痛隆起,且每個患者隆起的大小也不同。小的腱鞘囊腫多半無痛,或是當手腕彎曲時才會發現突起,不過,大的腱鞘囊腫也可能達2公分直徑,除了隆起影響外觀,還會有壓痛感,關節運動也很有可能受限。 腱鞘囊腫好發於20~40歲的人,女性比男性多,約為3:1,此族群正處於工作、繁忙家務時期,且女性肌肉力量較弱,當反覆且同一動作時,比較容易產生腱鞘囊腫症狀。 4大高危險群:媽媽、美髮師、廚師、上班族 經常使用手部工作的人,較容易出現腱鞘囊腫問題: ◆媽媽:女性手部肌肉力量較小,尤其新手媽媽每天抱小孩、幫小孩洗澡,或手拿拖把等打掃、煮飯,都很容易導致腱鞘囊腫。 ◆美髮師:每天靠手幫顧客洗頭,例如手扶著顧客的頭沖水,都會導致手部過度用力,久而久之,形成腱鞘囊腫。 ◆廚師:一整天手舉沉重的鍋子炒菜、拿鍋鏟翻炒,造成手腕過勞。 ◆上班族:除了滑鼠手外,因上班族每天打電腦,如果手肘部位沒有適度支撐、懸空,手腕用力,再加上手指不停敲鍵盤,也很容易造成腱鞘囊腫。 檢測診斷2方法 1.簡易自我檢測法 黃永錚建議,若發覺手背內側突起,卻不覺得疼痛,可試著以LED手電筒照射患部,因腱鞘囊腫與關節液被擠出有關,因此,照射後會發覺皮膚穿透光,感覺皮膚有點透明感,這是簡易的自我檢測方法。 2.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測 不過,如果患部突起較大或疼痛,最好趕緊就醫。一般來說,腱鞘囊腫,可尋求骨科、復健科或一般外科等治療,主要是以超音波方式來檢測,也就是透過骨骼肌肉超音波,就可以精確診斷。 要積極治療、改變生活與工作習慣 在治療方面,患部較小且無痛的囊腫可以先觀察,若休息一段時間後自行消退或消失,就不需要太過緊張。但當發覺腱鞘囊腫一直沒有消退或變大的跡象,就要先就醫檢查治療,因為當患部關節持續過度不當使用,或放任不管,時間一久,患部很容易因為腱鞘與關節囊變厚或纖維化,使得腱鞘囊腫變大、變硬,不但容易造成關節處壓迫感及異物感,慢慢地也會感覺活動受限、握力減少等功能障礙,必須花較多的時間治療,且易復發。 但如果囊腫過大,則可能會壓迫神經,甚至產生疼痛、麻感,就應採取更積極的治療,經過檢查,醫師會評估以粗針把囊腫液體抽出,讓症狀會獲得改善,不過,如果患者生活習慣或工作型態無法改變,腱鞘囊腫問題仍會再度發作。 當腱鞘囊腫反覆發作無法緩解,尤其壓迫到神經、血管,血液不流通時,醫師則會評估以開刀手術方式治療,也就是切除囊腫,術後只要注意傷口癒合的好,就沒有太大問題。不過,雖然術後仍可能復發,但復發機率較小。 此外,如果是發生於老人家膝蓋部位,黃永錚建議,可先將囊腫抽出,並解決退化性關節炎問題,也可戴護膝改善。 常見治療3方法 1.適度加壓:若囊腫小於1公分,可戴彈性護具稍微施壓,並適度休息、避免過度使用患部,讓囊腫自行消除。 2.粗針抽吸:較大的囊腫可使用粗針將關節液等抽出,讓囊腫消退,但此法復發率較高。 3.開刀手術:手術切除囊腫,復發機率較低。 提早防範!跟著做3種手部運動 邱新時教導大家,可利用空閒時間做做簡單的3種手部運動,有助預防媽媽手、滑鼠手或腱鞘囊腫的發生。 1.手肘先放桌上,手握裝有半瓶水或整瓶水的寶特瓶,往上並停留10秒,再往下停留10秒,重複10次,每天做3到5回。 2.5根手指套著橡皮筋,利用橡皮筋彈性,一拉一收的方式,訓練手指力量。 3.右手往胸前伸直,利用左手、將右手掌用力往上固定、停留10秒,然後換手,重複10次,每天做3到5回。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411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