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沒台灣人禮數多,但也有「紅包文化」,舉凡婚姻嫁娶、滿月喬遷等等,都應包個紅包以示賀意,及儀式或聚會完成,主家自會打開紅包清點,是親是疏,是應酬還是厚意,一目了然。香港特區20歲,由北京主辦了一場成年大戲,被香港人稱為「阿爺」的,沒有理由不包個大點的紅包過來。到今天各人返工,那成年禮算是過完,是時候拆包見喜。
今次被大陸方面視為送給香港的「大禮」,大致有三項。首先一項是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有一份《關於2017年下半年CEPA項下部分貨物實施零關稅的通知》,宣布自今年7月1日起,中國對新完成原產地標準磋商的六項香港原產商品和27項澳門原產商品實施零關稅。一般而言此舉有助大陸與港澳兩地間經濟要素自由流動和經濟融合。但令人不解,這時應給香港送禮,反而伴郎澳門紅包更大。
第二件「大禮」,是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經貿關係(CEPA)框架下,簽署兩地的《投資協議》和《經濟技術合作協議》的正式簽署。
其中,《投資協議》將CEPA投資承諾擴展至非服務業,並附有最惠待遇條款;《經濟技術合作協議》則將「一帶一路」建設在經貿領域的合作納入CEPA框架下,兩者都有開放度加大、交流更便利的意義,所以大陸方面高抬起為「里程碑」。
但回觀香港財經界,對此「大禮」顯得不大激動,那可能是香港財經界對大陸的負面清單改革理解不深,加上香港本身有更高效率根本用不上負面清單,大陸單獨給香港負面清單,香港商界因不領會而沒有領情。
第三件「大禮」,被認為是由國家發改委代表中央政府做主角,拉上香港、澳門和廣東,在香港回歸禮當日,簽署首份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協議。
對這份協議和協議中談到的大灣區,推動這事的國家發改委、原創這主意的廣東省都特別激動,認定這是給香港最大的禮物,而且對香港維持三大國際中心,即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是重要的保證。香港新舊特首對這事都熱心,但香港商界反應平平,主因是那大灣區如沒有香港,談不上國際,還可能如那已經不提的「泛珠三角」建設一樣,白忙多年。
香港財經界反而對大陸反面沒大留意的兩件禮物,特別在意,一叫「「債水北上」,一叫「險資南下」。
「債水北上」,是「中國債券通有限公司」宣布,中港兩地「債券通」的「北向通」,交易日為7月3日,這等於說「債券通」的「北向通」3日正式啟動。
這「債水北上」看似有利中國債券市場,但想想其對國際熱錢的吸引力,而國際熱錢不借道香港北上,近看是千億人民幣的商機,遠看就是成兆的大生意,怎能不暗暗激動。
如果說「債水北上」是做過路生意,「險資南下」則是家門口大展拳腳。繼去年9月放行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後,中國保監會發布《保險資金參與深港通業務試點監管口徑》,允許保險資金參與「深港通」業務試點。
這是天大喜訊,不僅因為中國保監會為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打開了另外一扇門,而在於大家都知道中國保監在吹「嚴監管」風,保險大佬人人自危,突然門開窗敞,險資放行「南下」,大把錢流入而「水漲」。香港生意佬自將「船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