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

安倍下月訪中 盼邀習近平訪日


【NEO數位行銷學習報】提供最新社群行銷、行動行銷等數位趨勢,加入我們一同探索更多數位創意的可能!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9/03 第425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安倍下月訪中 盼邀習近平訪日
金正恩頻視察秀拚經濟決心 日媒吐槽:取消制裁是首要
日本外交 仍是「美國優先」
巴基斯坦挺美不力 3億美元軍援飛了
法國外長勒德里安 稱阿塞德已贏得敘利亞內戰
「把你變孤島」沙國要挖運河 怒切卡達半島
敘利亞欲展開戰後重建 西方制裁可能成阻礙
伊朗最高領袖:不會戰爭 但部隊須強化戰力
官員鬧分裂和辭職潮 凸顯阿富汗安全危機
美控巴基斯坦勾搭神學士 取消90億金援
普亭讓步無效 俄數千人走上街頭抗議年改
影/驚!德州快遞炸彈客遭圍捕引爆身亡 畫面曝光
英執政黨強硬派 有意奪權
脫歐倒數 英相:絕不對歐盟妥協
國際要聞 曼谷寸土寸金 60歲農夫樂種田養綠地
垃圾回收再利用 新加坡須加把勁
俄客機衝出跑道起火 170人奇蹟生還
哈佛疑歧視亞裔生 校方:數據會說話
德東仇外示威 與反制民眾衝突18傷
這家麥當勞 法國救定了
索馬利亞首都市府遭汽車炸彈攻擊 至少6死
龜速遭追撞 蘋果自駕車首車禍

焦點新聞
安倍下月訪中 盼邀習近平訪日
編譯李京倫/綜合報導/聯合報

日本「產經新聞」二日刊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專訪,安倍表示深信日中關係已改善,已完全回到正常軌道。對計畫十月下旬訪問中國,安倍說,非常期待這次訪中,希望能邀請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日本。

安倍說:「(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五月訪日,日中關係已完全回到正常軌道。」

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上月卅一日也表達了類似的樂觀看法。麻生說,這次日中財長對話「非常好」,雙方同意在宏觀經濟政策上保持合作。

有關北韓議題,安倍說,繼美國與北韓改善關係之後,日本與北韓也應該打破互不信任的狀態,發展兩國關係,而這必須透過他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面對面的會談才能做到,而且會談「必須有助於解決北韓綁架日本人的問題」。

安倍還談到日美貿易摩擦。路透報導,產經新聞指出,美國最近在貿易問題上向日本施壓,美國總統川普一再威脅要以加徵關稅體現他對貿易問題的態度,還專門提到美國汽車業對日本和德國的貿易不平衡。

安倍說,雙邊協議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只不過是在方式上有所不同,目的都是為了讓日美兩國從擴大貿易與投資獲得利益,希望能跟川普有這樣的共識。

他強調,在任何貿易談判中,他都不會為了他與川普的友誼,犧牲國家利益。

另外,有關美國「華盛頓郵報」日前報導,川普曾在六月舉行的日美領袖會談上說,他沒有忘記珍珠港事件,安倍表示,這完全是錯誤報導。安倍說,他有很多機會跟川普討論各種問題,但完全沒有跟川普談到如華郵報導的內容。

談到修憲,安倍說,自民黨應該展現領導能力,並在黨內對修憲一事進行討論,以便自民黨能在秋季特別會議上提交修憲案。

   
金正恩頻視察秀拚經濟決心 日媒吐槽:取消制裁是首要
記者陳韋廷╱即時報導/聯合報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2日報導,在跟美國總統川普的歷史性峰會舉行後的2個半月內,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擱置了無核化談判,增加農場□□和工廠視察次數,藉此凸顯他致力改善因多年制裁而陷入困境的北韓經濟。

隨著美國自峰會後對北韓動武機率的明顯降低,金正恩將施政重點轉為拚經濟,而他不尋常的視察頻率也反映出金正恩日漸對峰會以來缺乏進展而感到憂慮。自6月下旬以來,他在全國視察了30處左右的生產單位。

自2012年上台以來,金正恩採行了更多面向市場的政策,例如在2014年大大放寬對企業控制力道,而這些變化讓北韓新興的上層階級更容易向國營企業借貸設施以及土地,「企業家」數量因此激增。根據估計,平壤在2016年約有1500輛計程車,如今已激增至2000輛。

而逐步「市場化」雖讓許多人的生活變好,但在城市以外的地區則未因經濟發展而受益。在長期受糧食短缺之苦的農村裡,許多居民勉強維持生計,因為農場和灌溉設備狀況不斷惡化,加上地方黨政官員貪腐現象十分普遍。

此外,近幾周的嚴重熱浪更令農民生活變得更為艱難,而在金正恩6月下旬以來視察的單位中,就有一半是農場或漁業工廠,顯示他對此艱難情勢日益警惕,並希望藉由勤加視察來避免成為民眾的憤怒目標。

報導最後指出,北韓面向市場的改革努力頂多刺激經濟成長,但重點仍在於取消制裁,因為制裁除了阻礙外國投資外,還切斷了重要的外匯來源,而金正恩是否在認真拚經濟,則可從他對陷入僵局的無核化談判以及是否感到迫切的態度中窺知一二。

   
日本外交 仍是「美國優先」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接受日本「產經新聞」專訪,親口證實十月下旬將訪問中國大陸,還說日中關係已回到正軌。日中關係回溫,美國總統川普「功不可沒」,若不是他對大陸和日本發動貿易戰,大陸今年不會突然開始拉攏日本。不過,日本雖然順水推舟接受大陸善意,日中之間嫌隙仍在,日本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仍未動搖。

日中關係起起伏伏,最近一次惡化是因二○一二年日本政府將釣魚台「國有化」。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第二任期以及川普上台第一年,大陸和美國關係相對平靜,中方沒有什麼誘因和日本改善關係。到了今年美中貿易戰升高,大陸開始修補和日本的關係。

今年四月,大陸外長王毅訪問東京,和日本展開十年來首次「中日高層經濟對話」,王毅開門見山對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說,中日應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接著是大陸總理李克強五月訪日,安倍稱李克強此行代表「日中關係已完全回到正軌」。今年七月,日本駐北京大使應邀在大陸官媒人民日報上就中日關係正常化四十周年撰文,是十年來首次。上周,雙方還重啟了中斷五年的換匯協議。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北京主動示好,在東京引發兩派不同意見,一派主張持續將大陸視為安全威脅,圍繞在安倍身邊的另一派則認為這是和大陸降低緊張的重要契機。後者也認為,在日本試圖與其最重要盟邦美國維持關係之際,和大陸和解不失為一項外交平衡措施。

不過,雖然中日都被美國祭出關稅對付,日本還對川普片面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非常不滿,但日本和美國的同盟,並未因中日和解而有任何受損跡象。

金融時報說,歷史嫌隙和領土主權爭議,仍強烈影響中日關係,雙方很難變成真正的好友。日本政客對二戰侵略行為的輕率言行,很容易引發鄰國仇怨,大陸當局則很喜歡利用民眾仇日情緒轉移國內政治問題。

相對的,川普對日本很不夠朋友,但日本選擇隱忍。川普決定對各國鋼鋁產品加課關稅,美國其他盟邦迅速報復,日本卻沒有行動。川普還威脅對日本汽車加徵關稅,絲毫不顧他和安倍見過八次面、電話會談廿六次還幾度在高球場球敘的交情。

而在中日關係回溫之際,日本「加賀號」直升機護衛艦上月卅一日還和美國「雷根號」航母打擊群在南海進行聯合編隊航行訓練,完全不顧大陸觀感。

   
巴基斯坦挺美不力 3億美元軍援飛了
華盛頓1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國防部今天說,由於巴基斯坦在支持美國區域策略上缺乏「決定性行動」,美軍有意重新分配援助巴基斯坦的3億美元。

美國督促巴基斯坦打擊好戰分子在國內的藏身處,今年初已暫停對巴基斯坦的數億美元安全援助。

美軍中校佛克納(Kone Faulkner)以電子郵件回覆記者說:「由於巴基斯坦在支援南亞策略上缺乏決定性行動,國防部在2018年6至7月間,已將3億美元(包括非巴基斯坦經費實際上為3.24億美元)重新規劃,挪給其他急迫的優先要務。」

佛克納說,國防部「正等候國會決議,是否批准或否決重新規劃的請求」。

   
法國外長勒德里安 稱阿塞德已贏得敘利亞內戰
記者王麗娟╱即時報導/聯合報
美聯社報導,法國外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 )2日告訴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說,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已贏得國家的內戰,不過,若沒有國際斡旋的政治解決方案,阿塞德將無法「贏得和平」。

勒德里安同時重申西方國家警告,表示若阿塞德在即將到來的北部伊德利布省(反對派的最後據點)的戰事中,禁不住誘惑使用化武,將遭到西方國家報復。

勒德里安說:「阿塞德贏得了戰爭,我們必須如此說。 但他尚未贏得和平。」

他說,即使阿塞德部隊重新奪回伊德利布,7年前引發內戰的問題,仍是無法解決。

他說,法國本月將向聯合國大會施壓,尋求敘利亞政治解決方案,並正與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會談,希望他們對阿塞德發揮影響力, 確保敘國戰後定會展開政治談判。

   
「把你變孤島」沙國要挖運河 怒切卡達半島
編譯郭宣含╱綜合1日電/世界日報
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的一名資深顧問似乎證實,沙國正考慮在卡達邊界開挖一條運河,讓僅跟沙國相連的卡達半島變成一座孤島。

高官發言 證實運河傳言

沙國顧問卡塔尼(Saud al-Qahtani)8月31日在推特表示:「執行薩爾瓦運河(Salwa Canal)計畫的細節讓我等得不耐煩,這一項歷史性的偉大計畫將改變本區地理面貌。」

該運河計畫由沙國媒體「Sabq」最先於4月報導,該媒體與沙國王室交情匪淺。不過卡塔尼的言論是目前最清楚透露沙國王室認真看待此計畫的參考。

耗資10億 長約60公里

先前報導指出,沙國將延著卡達邊界開鑿長約60公里、寬約200公尺、深20公尺的運河。該計畫估計耗資10億美元,部分河段還預計興建核廢料場和軍事基地。

沙國媒體麥加報(Makkah)指出,有五家未公開名字的建設公司受邀競標運河計畫,預計9月公布得標廠商。

沙國的運河計畫象徵兩大石油國的最新衝突。沙國與其他中東夥伴,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和埃及在2017年6月與卡達斷交,他們指控卡達私下與伊朗交好,支持恐怖組織。

卡達否認這些指控,並稱他國聯合抵制是為了侵犯其主權。

自從去年的爭議之後,卡達對外唯一的陸路邊界已被關閉,卡達國民也被抵制的國家驅逐,相關國家還禁止卡達國營的卡達航空飛經領空。雖然美國和科威特從中調停,但至今仍無法解決這起外交爭議。

   
敘利亞欲展開戰後重建 西方制裁可能成阻礙
貝魯特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就在敘利亞總統巴夏爾.阿塞德(Bashar al-Assad)企圖將內戰的軍事成功轉化為戰後重建力量的同時,西方制裁可能成為一大阻礙,嚇跑原有意參與重建的外國企業。

內戰造成敘利亞受到嚴重的實體破壞,數以百萬計的勞工不是逃往他地避難,就是被徵召入伍或遇害。聯合國機構估算,這場內戰造成3880億美元的損失。

目前看來,可能還要很久以後才會展開大規模重建。支持阿塞德的俄羅斯、伊朗和中國已開始在敘利亞進行一些投資,但無力承擔重建費用,因此希望他國分攤重擔。

西方國家已表示,既不會批准協助敘利亞重建的資金,也不會撤銷制裁,除非敘國交戰各方達成政治和解。在此同時,國際制裁導致外國企業難以在敘利亞營運。

部分外國業者設法在敘利亞經商,不過範圍廣泛的制裁和美國的強力執行制裁,意味企業一不小心就可能違反制裁規定。

敘利亞爆發內戰危機前,美國就已實施制裁;不過阿塞德2011年大舉鎮壓人民示威風潮,導致國家陷入戰火後,美國擴大制裁措施。

歐洲聯盟(EU)2011年5月以敘利亞「殘酷鎮壓和違反人權」為由啟動制裁,此後還數度更新懲罰措施。

美國對敘利亞的制裁措施不但範圍較歐盟廣泛,也更深入:美國的司法管轄權擴及所有「美國人」在世界各地的活動。

華府不只鎖定違反制裁的美國公民和企業,還會將協助他人迴避制裁的外國企業或人士列入黑名單,將他們列為外國逃避制裁者,禁止和美國人從事大部分的生意往來。

   
伊朗最高領袖:不會戰爭 但部隊須強化戰力
杜拜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的官方網站指出,哈米尼今天表示,雖然不可能爆發戰爭,但他要求伊朗武裝部隊強化防衛能力。

網站引述哈米尼對伊朗防空部隊指揮官發表談話指出:「哈米尼強調,根據政治推測,並無爆發軍事戰爭的可能性,但他接著表示,武裝部隊必須維持警戒…提高人員和裝備戰力。」

   
官員鬧分裂和辭職潮 凸顯阿富汗安全危機
喀布爾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儘管阿富汗叛亂分子在戰場上對政府構成的壓力越來越大,兩名高層安全官員日前卻公開爭吵和相互指責,過程透過電視直播放送,清楚凸顯西方所支持的阿國政府正因分裂而受創。

阿富汗政府消息人士指出,今、明兩年的國會和總統大選即將來臨,在政治氛圍越來越熱絡的情況下,總統甘尼(Ashraf Ghani)政府正設法圍堵叛亂活動,不過內政部長巴馬克(Wais Barmak)和首都喀布爾市副警政首長穆拉迪(Mohammad Sadiq Muradi)上月爆發口角,過程還透過新聞頻道公開播送,只不過是政府鬧分裂的最明顯跡象。

在巴馬克和穆拉迪爆發爭執的同一週,甘尼政府最具影響力官員之一的國家安全顧問阿特瑪(Hanif Atmar)辭職下台。外界揣測,他正準備在明年總統大選中挑戰甘尼。

巴馬克、國防部長巴拉米(Tariq Shah Bahrami)、情報首長斯坦納克塞(Masoom Stanekzai)等3名高層官員也請辭,但甘尼拒絕接受。

過去阿富汗發生重大安全問題後,高層官員常爆發出走潮,不過就在政府和民兵組織塔利班(Taliban)6月達停火協議,讓已飽受戰火蹂躪17年的阿富汗出現一絲和平曙光之際,甘尼政府官員的分裂已重創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美控巴基斯坦勾搭神學士 取消90億金援
編譯李京倫/報導/聯合報

美國國防部一日宣布,取消對巴基斯坦三億美元(約台幣九十億元)的援助,理由是巴基斯坦打擊激進民兵組織不力,甚至容許武裝分子藏身當地。

國防部發言人福克納在聲明中說,巴基斯坦「並未採取果斷行動」打擊武裝分子,反而為阿富汗神學士組織與激進民兵組織「哈卡尼網路」提供藏身之所,國防部已計畫將這三億美元援助撥到「其他更迫切的項目」,正等待國會批准,「我們持續要求巴基斯坦無差別地打擊所有恐怖團體」。

有官員透露,如果巴基斯坦積極打擊武裝分子,美方可能會回心轉意。

美國今年初就已凍結對巴基斯坦總值近廿億美元(約台幣六百億元)的援助。美國總統川普曾批評巴基斯坦窩藏武裝分子,在協助美國反恐方面幾乎毫無建樹,他直斥巴基斯坦當局滿口謊言,把美國總統當傻瓜。

美方指責巴基斯坦庇護阿富汗神學士與哈卡尼網路,讓他們越界到阿富汗發動襲擊,導致美軍士兵傷亡,不過巴基斯坦當局否認窩藏武裝分子。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將於數天後啟程前往巴基斯坦訪問,與該國新總理康恩進行會談。

儘管從二○○一年起,巴基斯坦讓多國聯軍在阿富汗戰爭時使用本國領土,並與西方國家合作打擊凱達等恐怖組織,不過分析家說,巴基斯坦仍繼續庇護並支持阿富汗激進民兵組織,為的是限制區域對手印度在阿富汗的影響力。

法新社指出,美國可能很難找到有效的方法施壓巴基斯坦,美國切斷援助只會減損其影響力,促使巴基斯坦向其他國家尋求援助,特別是長期盟友中國大陸。

   
普亭讓步無效 俄數千人走上街頭抗議年改
莫斯科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俄羅斯各地今天有數千群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計畫調高退休金請領年齡。儘管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近期承諾放寬這項不受歡迎的措施,仍阻止不了這波抗議行動。

路透社報導,普亭雖在8月29日的電視演說中提出讓步,但今天仍出現示威活動,這顯示出對莫斯科而言,這項擬議中的政策仍是政治上敏感議題。

普亭當時在電視演說中首度將改革責任歸於自身,還說這是財政上必須採取的行動。他在演說結尾並請求俄羅斯民眾諒解。

根據俄羅斯拉瓦達民意測驗中心(Levada Centre)所做的民調,自從普亭提出年金改革計畫以來,他的支持率已下滑10個百分點,不過仍達到70%左右。

專門統計俄羅斯集會人數的非政府組織「白色計數器」(White Counter)統計,今天約有9000人聚集在距離克里姆林宮2.5公里處抗議;但莫斯科警方則稱人數僅6000。

許多抗議群眾手持紅色旗幟和主辦單位俄羅斯聯邦共產黨(KPRF)的橫幅。其中一個大大的橫幅寫著「我們不信任團結俄羅斯黨(United Russia)」,也就是普亭所屬的執政黨。

政壇老將俄羅斯共黨黨魁裘加諾夫(Gennady Zyuganov)對群眾表示:「我們今天召集全國人民抗議這項吃人的改革。」他還說,共黨提議的替代選項包括增加國庫收入,和鎖定對所謂的俄羅斯寡頭課稅。

   
影/驚!德州快遞炸彈客遭圍捕引爆身亡 畫面曝光
記者尤寶琪╱即時報導/聯合報

美國德州首府奧斯汀,在今年3月發生連環「快遞炸彈」攻擊事件,造成至少2死6傷,24歲白人嫌犯男子康迪特(Mark Anthony Conditt)在遭警方追捕過程中,眼看逃跑無望,最終引爆身上炸彈身亡畫面在8月31日終於曝光 。

德州公共安全局(Department of Public Safety; DPS)在8月31日,公開執法部門直升機在追捕過程中拍攝的畫面;影片中可見,德州警方在今年3 月21日,一路追捕開車逃逸的康迪特,最後在35號公路上前後包夾,才逼得康迪特停車,但當警員衝上前企圖擊破車窗時,康迪特車內卻發生爆炸,影片中從警方通訊可清楚聽到有人大喊「發生爆炸,車內發生爆炸」。當局表示,一名警員因此受波及受傷,所幸傷勢並不嚴重。

康迪特在今年3月2日到20日之間,總共製作7個爆炸裝置,其中4個以郵寄方式寄到不同地址,造成一名29歲男子及一名17歲少年被炸死,多人受傷;第5個炸彈則在謝茨市(Schertz)聯邦快遞(FedEx)派送中心被發現,警方依此循線搜查,最終鎖定康迪特;而康迪特最後眼見逃跑無望,引爆車內最後2個炸彈身亡。由於死傷者包括非裔及拉丁裔,警方一度以為可能是仇恨犯罪,但後來定調為本土恐攻。

當局至今仍未公布康迪特行兇動機,調查人員表示,康迪特留下一段長25分鐘的影片,據悉康迪特在影片中坦承犯案,但當局至今仍未公布這段畫面。

   
英執政黨強硬派 有意奪權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英國執政黨保守黨內部因脫歐議題產生分歧之際,近來新進黨員激增數千人,引發親歐派質疑,擔心強硬脫歐派意圖奪權。

今年夏季有數千人申請加入立場中間偏右的保守黨,但保守黨內部並非完全歡迎。支持軟脫歐的議員葛里夫(Dominic Grieve)表示,他的選區近幾個月來約有100人入黨,黨員總數達到1,200人,「他們的真正目的很難說」。

留歐派議員懷疑,右翼的英國獨立黨(UKIP)硬脫歐支持者正試圖加入保守黨,以顛覆領導權。

英國企業家班克斯(Aaron Banks)曾在2016年英脫公投時,號召其Leave.EU組織約9萬名成員和140萬名社群媒體追隨者加入保守黨。

依據保守黨黨章,入黨三個月的黨員就有黨魁選舉投票資格。班克斯表示:「確保英國脫歐和未來的最佳方式,還是得靠保守黨,目前他們掌控政府,擁有決策權。」

   
脫歐倒數 英相:絕不對歐盟妥協
編譯陳韋廷/報導/聯合報

在正式脫歐倒數半年之際,英國首相梅伊堅稱在跟歐盟談判期間,不會在脫歐計畫上做出妥協,並明確表示不會舉辦第二次脫歐公投,因為再次公投是對英國民主的「嚴重背叛」。

梅伊在周日電訊報撰文指出,她不會向那些呼籲就脫歐協議舉行第二次公投的人「讓步」,因為這將「嚴重背叛我們的民主與信任」。

梅伊寫道:「在二○一六年夏天,數百萬人出來表示自己的意見。他們幾十年來第一次相信自己的選票會算數,自己的聲音會在被政界忽視多年後被聽見。再次提出此問題將是對我們民主的嚴重背叛,也是對這種信任的背叛。」

英國將於明年三月廿九日脫離歐盟,但一些國會議員組成跨黨派團體「人民的選票」,呼籲就英國脫歐最終協議舉行公投。英國與歐盟目前仍未就脫歐方案達成協議,歐盟希望協議最慢能在十一月敲定。

梅伊也表示「不會被迫」在契克斯協議上做出不符國家利益的妥協舉動。

契克斯協議將使英國與歐盟在貨物貿易方面達成共同規則,減少邊境貿易摩擦,但批評人士認為,這將使英國無法與歐盟規則脫鉤,並阻礙英國在未來幾年與其他國家談貿易協定。

   
國際要聞
曼谷寸土寸金 60歲農夫樂種田養綠地
曼谷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60歲的桑波特在泰國首都曼谷水深及膝的稻田裡耕作,用機器犁田。他已在這片土地投資2000萬泰銖(新台幣1850萬元),然而賣米和甜瓜的收入尚難打平,但他一點也不急著賣地。

路透社報導,桑波特(Sompote Tubcharoen)原是大學研究員,他4年前離開大學講堂,換穿長筒靴和戴上草帽,經營起8公頃大的家族農田。這面積以泰國的單位計算大約是50萊(rai)。

他的農田位在曼谷市中心東北30公里,種植混種稻米,還有一行一行數百株甜瓜樹,是曼谷罕見的綠地。曼谷土地只要價格合適,開發商很快便下手,眼見住家房產、辦公大樓和交通壅塞的道路迅速侵蝕他的農田周圍地區。

桑波特說,他經常回絕要跟他買土地的開發商。「他們去年開價一萊2000萬泰銖的價格,最近還有人問我,3300萬泰銖要不要賣。」

許多在曼谷有地的人無法抵抗這樣的價格而賣地,根據商務地產公司世邦魏理仕集團(CBRE),曼谷市中心地區土地價格2017年破紀錄大漲30%,部份反映出可使用的空間越來越稀少。

英國外交部今年稍早出售曼谷市中心佔地4公頃的大使館,這塊持有96年的土地以5億4713萬美元出售,成為泰國史上最高價土地出售案。

桑波特說,他相信,他的農田在曼谷是罕見的綠地。2011年亞洲綠城市指標是探討都市區域環境因素的最新研究,這項指標顯示,在22個亞洲城市當中,曼谷平均每人擁有的綠地排名倒數第3。

桑波特計畫在農場設立度假村,給人們一個遠離城市塵囂的地方。他說:「曼谷生活壓力大,人們渴望大自然。他們可來住上一、兩天,充分休息恢復精力後返家。」

   
垃圾回收再利用 新加坡須加把勁
新加坡2日專電/中央社
新加坡環保意識逐漸抬頭,鼓勵消費者自備購物袋減少塑料垃圾。不過調查顯示,仍有7成民眾不瞭解那些垃圾適合循環再利用,甚至認為分類與清洗很麻煩。

新加坡去年產生的垃圾種類中,塑膠材質居首位,達76萬3400噸,回收再利用比率只有6%。新加坡人每年使用至少17億6000萬個塑料產品,近半數是超市膠袋,約15%的民眾會自備購物袋。

新加坡現階段未考慮塑膠袋收費,而是與企業或民間機構合作鼓勵民眾減少使用,改用環保袋或自備食物容器。

速食連鎖店肯德基響應無吸管計畫,新加坡84家分店6月20日起不提供消費者塑膠杯蓋與吸管,引起迴響,大學校園餐廳也跟進不提供塑膠吸管。

塑料垃圾再循環仍是挑戰,新加坡環境理事會8月底公布調查,7成新加坡人不清楚那些塑料垃圾適合循環再利用,超過4成受訪者認為分類太麻煩直接棄置垃圾筒。

不過調查顯示,仍有超過3成新加坡人選擇再利用廢棄物並重新賦予價值,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志工投入環保,希望垃圾分類思維融入所有人的日常生活。

慈濟新加坡志工張榮富向中央社記者指出,慈濟在新加坡有近40個社區環保聚點,志工與居民固定每月第2個週日進行資源回收,對廢紙、舊衣、塑膠、鐵鋁罐等資源回收分類。

他指出,慈濟志工們與新加坡居民分享環保生活經驗與心得,盼民眾力行低碳生活,資源有效回收再利用。

   
俄客機衝出跑道起火 170人奇蹟生還
編譯中心/綜合1日電/世界日報
俄羅斯烏塔航空(UTair)一架客機1日凌晨驚傳降落時衝出跑道墜入附近河道,左側引擎起火燃燒,造成至少18人受傷,幸好機上164名乘客和6名機組員全部奇蹟生還。

中新網報導,出事的UT579航班客機從莫斯科飛往索契,降落時衝出跑道、撞上圍欄,之後滑進河裡,飛機起落架和機翼受損,導致左側發動機起火。消防員趕到後將火勢撲滅,並疏散了機上人員。

俄羅斯衛生部稱,事故的傷者已經得到必要的醫療援助,傷者中至少有2名兒童。該國衛生部長正密切關注情況,心理醫生也在現場提供心理援助。

   
哈佛疑歧視亞裔生 校方:數據會說話
記者李牧權╱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亞裔美國人受歧視而被削減獲哈佛大學錄取的機會?美國司法部日前表態支持非營利組織「大學生公平錄取」(SFFA)控告美國常春藤名校哈佛大學,在評鑑錄取亞裔生的過程中涉嫌種族歧視。司法部長賽辛斯更表明會站在亞裔一方,對抗種族歧視。惟哈佛校方否認指控,並羅列數據,反駁歧視之說。

司法部介入調

SFFA於今年六月向司法部門呈交調查文件,顯示逾16萬份哈佛大學錄取學生分析紀錄,在「人格特質」(Personal traits)的評分準則上,給予亞裔學生的評分,較低於其他申請入學學生。SFFA更指控哈佛大學較偏向錄取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申請人,就算亞裔學生成績表現更佳,卻屢屢出現「人格特質」評分被拉低,導致錄取機會大受影響。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司法部日前接納SFFA的訴訟證據表示,哈佛大學的招生流程「顯著不利」(significantly disadvantages)於具較強學術優勢的亞裔申請者。司法部表示已經介入調查哈佛大學是否因種族待遇差別而涉侵犯公民權利,司法部長賽辛斯更明言:「沒有一個美國人會因種族因素而被拒絕入學」。

校方:亞裔生上升中

對此,哈佛大學端出數據反駁指出,亞裔美國人的入學率逐年上升,目前更佔大學總錄取學生的22.2%,遠比非洲裔、西班牙裔或拉丁裔等錄取率高。數據又顯示白人學生錄取率不足50%,足以反映大學的招生政策具多元性。加上,在「優惠性差別待遇」(Affirmative action)政策下,容許大學把「族裔」納入錄取考量因素,故哈佛大學堅決否認指控。

然而,據《衛報》引述司法部意見表示,哈佛大學未能提供充分理由解釋,在招生過程中,基於「種族」因素如何影響錄取結果。因此,司法部門日前發出權益聲明,反對哈佛大學要求在審判前駁回訴訟。

除了司法部高調表態哈佛大學歧視亞裔學生爭議外,亞裔美國人的身份近期亦因電影《瘋狂亞洲富豪》而備受外界關注, 使得其權益將漸成關注焦點。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德東仇外示威 與反制民眾衝突18傷
德國肯尼茨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德國肯尼茨市(Chemnitz)上週爆發仇外示威活動,反移民極右派人士和反制抗議民眾昨天又舉行對立的示威集會,共造成18人受傷。

肯尼茨市8月26日有一名德國男子據稱遭一名敘利亞人及一名伊拉克人刺死,引爆暴力抗議後,頓時成眾人關注焦點。

數以千計民眾回應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和反伊斯蘭的「歐洲愛國者抵制西方伊斯蘭化」(PEGIDA)等團體聯合呼籲,昨天再度走上街頭,在前共產東德城市肯尼茨集會示威。

不過,包括來自綠黨和社會民主黨的民眾發動反制抗議,集合了數量相當的大批抗議民眾,挺身反對種族歧視。根據警方估計,雙方各有約1萬1000示威民眾。

來自全國各地的警力加入支援,警方出面強力維持秩序,分開雙方避免衝突。

但當集會解散,小批群眾爆發扭打。社民黨國會議員巴爾托(Soeren Bartol)在推特上表示,他來自馬堡(Marburg)的團隊走向巴士時,「受到納粹分子攻擊」。

他說:「所有社民黨旗幟都遭破壞,有些人受到肢體攻擊。」他又說,警方很快抵達制止了攻擊行動。

警方今天發布聲明說,共有18人受傷,數字是稍早估計的2倍,包括3名警察。

警方正檢視至少37件可能的攻擊事件,包括身體傷害、破壞財物及違抗執法人員。

今天預計有2場較小型示威,一場名為「肯尼茨居民發出民主訊號反暴力反仇外」,第2場活動由新教教會籌辦。

明天另將有大型活動,由死褲子樂隊(Die Toten Hosen)等音樂人領頭,舉辦免費音樂會,共同反對種族歧視。

   
這家麥當勞 法國救定了
記者王麗娟╱即時報導/聯合報
法新社報導,數十年來,法國對麥當勞又愛又恨,認為這家美國速食餐廳賣的是高熱量的垃圾食物。不過,位於南部城市馬賽最貧窮郊區的這家麥當勞,法國是救定了。

1970年代,麥當勞進軍法國,但被視為是美帝經濟、文化入侵的象徵,法國人以法國菜為傲,左派人士更是積極捍衛法國的文化與語言。

法國農民與前總統參選人波維(Jose Bove)即以反麥當勞為政治生涯職志,1999年還在法南痛罵一家麥當勞;法國西部奧雷龍島的一位市長也以驅逐麥當勞為己任;反資本主義示威者上街示威時,麥當勞這個品牌仍是他們偏愛的攻擊目標。

不過,在馬賽的這個貧窮郊區,包括當地市議員在內,都加入拯救這家麥當勞,不讓它關門大吉的行列。地方議員與強硬左派領袖梅蘭森上月在這家麥當勞說:「從外觀看,它只是家餐廳,但它是這個地區唯一還有活動的地方,人們可以和朋友吃點、喝點什麼的地方。」

不讓這家麥當勞歇業,讓梅蘭森和當地的社會黨,甚至共黨人士團結一心,是一項不尋常的發展,這些政治人物往往是多國公司的痛批者。它同時突顯這家麥當勞已成當地社區的中心與經濟機會,它雇用了77名員工,是當地僅次於一家連鎖超市的第二大雇主 。

當地居民馬梅希帶著她的孩子進入麥當勞。她說:「這一區沒了麥當勞?那就什麼都沒了。想和人聚會就是這裡,沒別的地點了。」

   
索馬利亞首都市府遭汽車炸彈攻擊 至少6死
摩加迪休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休市中心的市府辦公室今天遭汽車炸彈攻擊,造成至少6人身亡,同時摧毀了這棟建物及對面的可蘭經學校。

伊斯蘭派好戰團體青年黨(al-Shabaab)說,這起發生在霍瓦達格區(Hawlwadag)的攻擊是他們所為。爆炸威力還掀掉了一座清真寺的屋頂,損壞附近房屋。

警員胡笙(Mohamed Hussein)指出,至少6人在攻擊中喪命,包括軍人、平民和炸彈客自身,另有12人受傷。

爆炸發生時,可蘭經學校雖開放,但因是休息時間,大部分學童都在校外。

現場路透社記者看見一隻人手,瓦礫堆血跡斑斑,人們持續搜尋生還者。

索馬利亞自1991年以來苦於毫無法紀,並飽受暴力摧殘,青年黨作戰要推翻西方支持的政府,索國政府目前受非洲聯盟委任的和平部隊保護。

   
龜速遭追撞 蘋果自駕車首車禍
編譯郭宣含╱綜合報導/聯合晚報

美國加州道路管理當局8月31日證實,蘋果公司持有的自駕車最近發生車禍,據了解這可能是蘋果汽車首次發生意外。

該輛自駕車由一輛凌志(Lexus)RX450車改裝,搭載自動感應器,遭一輛日產(Nissan)Leaf汽車的駕駛從後方追撞。兩車駕駛皆未受傷,但車輛輕微損傷。

蘋果汽車被認為是蘋果極具野心秘密計畫中「泰坦計畫」(Project Titan)的一環,蘋果尚未針對8月24日的車禍發表評論,據悉這是蘋果汽車首次發生意外。

外界紛紛猜測「泰坦計畫」的目標,有人認為蘋果要發展成熟的蘋果汽車(Apple car),也有人覺得只是提供自動駕駛技術給現有的汽車業者。

蘋果自駕計畫早已不是秘密,現在蘋果有66輛這類自駕車,111名駕駛註冊擔任操作員。

加州每間實驗自駕技術的企業都需要提交報告給加州車輛管理局(DMV),蘋果汽車此次車禍也不例外。根據DMV在8月31日公布的文件,該輛蘋果車開在矽谷桑尼維爾市的道路,離蘋果庫帕提諾的總部不遠。

車禍發生在24日接近下午3時,天氣乾爽,無異常狀況。事件描述報告指出:「一輛蘋果自駕測試車準備從基弗路(Kifer Rd)轉到羅倫斯高速公路時,遭後方車輛撞上。」

蘋果自駕車當時時速不到1英里(時速1.6公里),準備等待安全距離轉進高速公路,後方的2016年的日產汽車時速約為15英里(時速24公里)。

不過,自駕車後方被撞可能是種趨勢,當行人轉身走路時,自駕車可能會突然剎車,造成後車追撞。

   
貫徹「6個對」數位人才一步到位
台灣企業如何跨出培育數位人才的第一步?數位化的轉型帶來從單一型人才到複合型人才需求的轉變,需求開始從量變轉為質變。因此,企業因應數位轉型活化組織與人才的積極作為,魏美蓉提出「6個對」解決方案。

今夏絕不能錯過!宛如「珠寶盒」般絢麗的東京人氣海鮮丼
源自江戶時代政經重地日本橋,人氣排隊名店來台開設旗艦店。嚴選北海道旭一水產海鮮食材,透過留、拌、鋪、淋、湯、鮮的6字訣吃法,呈現出一碗可感受到起、承、轉、合的多層次美味。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