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解除門禁」、「透過人臉辨識迅速抓住通緝犯」這些電影場景中看到的科技應用,現在已經落實在許多人日常生活中,創立僅七年的曠視科技掌握了關鍵技術,結合人工智慧(AI)與辨識技術,最近結合機器人產業,希望全球企業可以普及應用。曠視成立時間短,但已經獲得創新工廠、SK集團、螞蟻金服等富爸爸資金青睞,目前估值高達25億美元,都看好它是具備未來潛力的獨角獸企業(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新創企業)。鴻海集團看好曠視在人臉辨識及AI未來發展潛力,去年參與募資,不但成為重要股東,更是營運合作夥伴。
收購艾瑞思 補強硬體能力
曠視科技聯合創辦人兼技術長唐文斌下周訪台,昨(6)日接受經濟日報越洋專訪。唐文斌表示,拓展台灣及亞太市場,與鴻海集團及亞太電信的合作是最大助力。曠視的核心技術是跟AI跟人臉辨識,裝有可辨識的攝影機作為「眼睛」,獲取外界資訊、建立包含周邊的人、車、物等模型,AI就是「大腦」,分析資訊,做出決策。
曠視已經擁有眼睛跟大腦,今年收購艾瑞思(Ares robot)則是補強「手、嘴巴」等硬體能力,進一步完善AI加上物聯網的布局。
問:未來人臉辨識及AI市場趨勢及商機?決勝關鍵是什麼?
答:以AI技術分析物聯網帶來的大量訊息,提高各種場景效能是未來的趨勢,但決勝關鍵是持續提升AI與辨識技術,並推廣物聯網。
物聯網時代,各種感應器跟終端蒐集大量數據,以AI分析出來的結果,可以改善服務品質、提升效率,可說AI加上IoT物聯網,發揮最大綜效。曠視在戰略上,強打三種場域:個人、城市、商業三領域的物聯網,都是從人臉辨識技術出發,配合AI的分析及應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並簡化各種程序。
從個人物聯網來看,AI讓個人終端設備變得更好,曠視與華為、小米等Android手機品牌合作,提供人臉辨識跟影像管理功能的手機超過1億支。現在已經有銀行業者開始以行動裝置和辨識技術,進行線下跟線上的客戶身分認證。
城市物聯網應用,是善用各地政府已經架設好的網路攝影機等感測設備,收集相關資料,就能分析與應用,特別是應用在安全方面,可以提前發現潛在威脅,目前在100多個城市及5萬台城市級攝影機提供人臉辨識服務。
商業物聯網則可應用在物流跟零售等產業,可以輔助勞動密集的行業,我們參觀過一個天貓超市的倉儲,因為太大,冬天時室內溫度還是零下10度,員工每天在低溫下,推著手推車來回估計走30到40公里,非常辛苦,如果改為智慧倉儲會更好。曠視有1.5萬台智慧機器人、智慧貨架、智慧攝影機等相關終端,可提升整體物流效率。
問:國際大廠斥資投入人臉辨識,蘋果在手機上應用,Facebook收購以色列Face.com,曠視如何迎戰?
答:人臉辨識加上AI是技術,技術要透過應用跟場景的結合才能發揮價值,例如蘋果應用於手機解鎖;Facebook應用在社交網路的圖像分析跟朋友關係鏈;曠視則是鎖定在個人、城市及商業領域,
我認為將來不完全是技術競爭,而是應用場景競爭,因此競爭對手反而是能結合技術及應用,具備解決方案的大型企業。
問:曠視在人臉辨識及AI的產業地位很高,主力產品Face++、FaceID目前市場拓展的程度?
答:曠視應該是全球人臉辨識技術最好的企業之一,可以在行進間進行多人同時辨識,在國際間拿過非常多技術及評測大獎。
目前Face++人工智能開放雲平台擁有來自全球220個國家的30萬個開發者;第三方身分驗證平台FaceID已經應用在中國、印尼、新加坡、美國,提供3.5億人次的身分認證,有200家互聯網金融、交通、直播業、20家銀行機構,應用這項技術驗證用戶身分,未來一些簡單業務如開帳戶、借款可以用這項技術取代實體的身分證驗證方式。
完善應用面 構建城市大腦
問:下階段設定的目標跟策略為何?
答:過去公司剛成立,要把技術應用在業務上,就像是拿著槌子(技術、解決方案)出發去找釘子(客戶、應用場景),希望找到對的用戶,帶來最大價值。
現在應用場景已經累積一定基礎,接下來關鍵是在把釘子釘的更好,所以要把槌子(核心技術)發展的更完善,讓應用更好。
曠視有十年目標,未來十年內要做成10億個機器人,每一個攝影機加上人工辨識跟AI技術,都可以是一個智慧機器人,提供各場景適當應用。
問:曠視掌握人臉辨識跟AI技術,未來拓展合作夥伴及成長重點為何?
答:曠視的使命是「Power Human with AI,為了人工智能終將能創造的所有美好」,願景則為「賦能機器之眼.構建城市大腦」,落實場景包含手機、金融認證、城市大腦及物流零售產業。
機器人應用場景包含智慧工廠等,像是鴻海集團內的富士康工廠,有好多工作可以透過有輪子的機器人來提升更高效率。而未來曠視重點在於尋找各種可以讓服務跟應用落地在各種場域的合作夥伴。
鴻家軍助陣 發展空間更大
問:與鴻海及亞太電信的合作規劃了哪些方向?
答:與鴻海集團及亞太電信合作,希望把產品跟技術推廣到台灣市場,甚至是整個亞洲市場。
首先,鴻海集團內有很多場景可以與人臉辨識及AI技術結合,現在鴻海不少廠區已經引進人臉辨識進行差勤系統管理;在製造端則有智能機器人、AI等技術,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在自動化跟機器人領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鴻海集團除了製造外,也有智慧設備布局,包含夏普手機、智慧家電、機器人等各種硬體及軟體應用,結合相關技術,有很多可以應用的地方。有了設備、終端,亞太電信是技術落實的關鍵角色,將技術拓展到金融、城市大腦等產業應用場域,台灣市場先跑起來,下一步要前進亞洲市場。
問:安全是人臉辨識跟AI的重要功能,但也是大眾對科技憂慮所在,如何兼顧?
答:安全跟隱私是雙面刃,但這個問題並非今日才存在,全球各個城市在裝設攝影機時,就有「裝了攝影機,讓城市更安全,還是損害了隱私」的議題。曠視在相關應用場景提供技術,但將選擇權交給用戶,自己決定及主動希望獲得認證。在都市等大場景的應用,應由政府決定,但不應該被濫用。「安全」及「隱私」不是由曠視決定,而是由人們、政府及整個社會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