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發生骨鬆及相關骨折後,會引起許多併發症,以髖部骨折為例,病患發生髖部骨折後的一年內,約20%死亡,30%發生永久殘障失能,40%無法自主步行,80%無法完成至少一項日常生活的動作。 老年人失去自立生活能力之後,無法自行完成生活動作,必需依賴許多輔具,社交應酬活動急速減少,讓病患的生活品質直線下降,更可能牽連許多共病的惡化,嚴重時甚至造成死亡,因此「老年人骨折,是死亡的開始」,一點也不為過。
骨鬆骨折的重要特色是,病患在發生第一次骨折後,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後續的骨折,第一次骨折後發生再次骨折的風險比對照組增高3倍,發生第三次骨折的風險增高5倍,發生第四次骨折的風險增高8倍,可能原因包括病患的體適能減退、平衡感變更差、營養情況惡化、跌倒風險增大、使用藥物或共病情形更嚴重。但最近有報告直接指出,這些病患發生在髖部後,骨流失程度較對照組更嚴重,值得注意。
美國學者先前曾在Osteoporos Int.報告過一個研究,包括84位≧65歲的髖部骨折女性和168位無骨折的對照組。
研究發現在骨折後一年內,髖部骨折年老女性的股骨頸骨密度減少4.9%,但對照組為0.4%(即增快11.8倍),全髖部骨密度減低3.5%,對照組為0.7%(即增快4.9倍),可見髖部骨折年老女性的骨密度降低速率遠大於對照組。
在2017年10月的Osteoporos Int.電子搶先報導中,同一組美國學者利用兩個世代研究資料,包括339位髖部骨折的住院男性,和694位男性對照組,分析骨密度流失情形。
結果經校準後,髖部骨折的全髖部骨密度和股骨頸骨密度年流失率分別為-4.16%和-4.90%,但對照組則分別為-1.57%和-0.99%,皆具有統計意義。
可見,年老男性發生髖部骨折之後,未骨折側髖部的骨密度降低速度遠大於對照組,且高於正常流失速度,因而可能會增加第二次骨折的風險,如此快速流失的情形,髖部骨折的病患是雪上加霜的打擊。
針對這些髖部骨折的病患,無論性別,都面臨相同的骨骼保健問題,如果未能在短期內復原病患的生理功能,必然會增加許多生理功能的障礙,引起惡性循環,增加肌少症和骨鬆症的程度,增加跌倒風險,引起第二次骨折的機會必然增大。
在擬定防治策略上,必須及早注意及加強防範。主要防治策略包括規律運動,維持骨強度,增加肌肉量和功能,維持平衡和體力,減少跌倒和骨折;建議病患攝取骨骼保健營養飲食、鈣、維生素D和蛋白質。多攝食水果和蔬菜也可減少骨流失量,這些都是降低骨折風險及健康狀態的有效處方。雖是老生常談,但能夠落實,才能發揮效益。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