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6日 星期日

政院穩物價 急採六措施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carol的私房教養】為做童書的總編媽咪Carol從教養可愛孩子的經驗及相處中,分享其最真切的心情與心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2/07 第529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政院穩物價 急採六措施
記者鄭鴻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物價在春節過後蠢蠢欲動,為先發「制漲」, 趕在年假結束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昨(6)日一口氣拍板六大平穩物價措施,自今日起至4月底,免徵進口「黃小玉」營業稅、奶油與烘焙用奶粉進口關稅減半、再度調降汽柴油貨物稅、凍漲天然氣民生用戶與液化石油氣價格、延長水泥貨物稅減半、並研擬蛋價平穩措施。

蘇揆昨邀集副院長沈榮津、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經濟部長王美花、財政部長蘇建榮、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等官員,召開「物價及金融穩定議題討論會議」。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說明,為穩定民生物價、減輕民生餐飲業者負擔,蘇揆拍板以下措施,並自2月7日起實施至4月30日止。

第一,免徵進口黃豆、小麥、玉米等營業稅。減輕業者飼料成本負擔,進而緩和肉類食材漲價壓力,也可減輕食用油製造成本,並降低零售端業者漲價壓力。

第二,減半奶油、烘焙用奶粉進口關稅,以降低糕餅業者原物料成本。第三,調降汽柴油貨物稅:繼去年12月調降汽柴油貨物稅每公升1元,本次加碼調降汽油貨物稅每公升1元、柴油貨物稅每公升0.5元。

第四,天然氣民生用戶、液化石油氣(桶裝瓦斯)價格凍漲。第五,延續去年12月1日核定的水泥貨物稅減半、小麥關稅免稅,實施至4月30日。第六,研擬蛋價平穩措施。

 
進口「黃小玉」暫免營業稅
記者賴昭穎、鄭□、吳姿賢、林海/聯合報
因應春節後蠢蠢欲動的漲價潮,行政院昨宣布新一波租稅減免措施,希望達到穩定物價效果。政院官員表示,這波減稅範圍涵蓋進口玉米、黃豆、小麥、奶油、烘焙用奶粉等原物料,汽柴油減免貨物稅幅度進一步加碼,減稅期間為即日起到四月卅日;至於去年十二月上路的水泥、小麥和牛肉等減稅期限也同步延長到四月底。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指出,為避免物價波動影響國內民生經濟,政府全力推動各項穩定物價措施,請各部會和業者溝通,呼籲廠商共體時艱,採取平穩物價作為。

除了減免大宗物資稅負,羅秉成說,近期雞蛋供給波動,為協助蛋農增加雞蛋生產,以及降低因玉米黃豆進口價格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增加,院長蘇貞昌請農委會研擬對蛋農的生產補助措施,包括對蛋農的成本差額補助、蛋中雞代養補助及淘汰寡產母雞的補助等措施。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今年中雞飼養不順利,因為冬天溫度較低,部分雞場也遭到禽流感感染,加上原物料價格及運費高漲,飼料較為昂貴,而中雞又是吃飼料最大量的時期,由於業者尚未陳報整體虧損量或新增的成本支出,近日會和業界討論如何補助,研擬具體可行的措施。國內養殖大廠大成則坦言,相關措施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看出效果,對於短期內雞蛋的供應與價格不會有什麼幫助。

蘇揆昨召開「物價及金融穩定議題討論會議」,免徵進口玉米、黃豆、小麥營業稅;奶油、烘焙用奶粉進口關稅減半、加碼調降汽柴油貨物稅,以及天然氣民生用戶、液化石油氣(桶裝瓦斯)價格維持凍漲。

蘇揆表示,國內畜產業依賴玉米、黃豆等進口飼料,免徵營業稅有助減輕業者飼料成本負擔,緩和肉類食材上調價格的壓力,也可減輕製作食用油(主要原料黃豆)相關業者成本負擔。進口小麥價格上揚,影響麵粉、麵條及麵包等烘焙食品價格,免徵小麥營業稅可降低零售業者漲價壓力;奶油、烘焙用奶粉進口關稅減半,可降低糕餅業者原物料成本。財政部賦稅署統計,黃小玉營業稅減免三個月的稅收損失約十一億元。

受到石油供給吃緊、俄烏情勢緊張等影響,國際油價突破每桶九十美元,為減緩油價對國內企業、民生影響,政院宣布,汽柴油貨物稅繼去年十二月調降每公升一元,加碼調降汽油貨物稅每公升一元(每公升減兩元)、柴油貨物稅每公升○點五元(每公升減一點五元);天然氣民生用戶、液化石油氣(桶裝瓦斯)不調漲。

財政部估算,機動調降汽油貨物稅,每公升減徵二元,每月稅損約一七點六八億元;機動調降柴油貨物稅每公升減徵一點五元,每月稅損約六點六五億元。

 
公銀以房養老 包辦前五大
記者陳芝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因應高齡化社會,銀行自2015年推出「以房養老」,金管會統計,截至去(2021)年底,「以房養老」核貸件數達5,626件,核貸額度更突破300億元,達為321億元,去年承作案件共增加784件、年增2.8%、核貸金額增加45億元,其中公股行庫態度最積極。

目前我國銀行承作「以房養老」共有14家,以公股行庫佔比多數,承作案件數、核貸金額前五名為,合庫銀行共2,177件、131.11億元,土地銀行共1,729件、84.34億元,華南銀行共889件、44.41億元,第一銀行共469件、32.95億元,台灣企銀共237件、17.4億元。

近期銀行推出「以房養老」業務也結合安養信託,同時鎖定三大客群推展「以房養老」,包含單身、子女負擔大者、高資產客戶等,持續拉高銀行承作件數。

銀行指出,銀行針對三大族群推展「以房養老」業務主要原因為,單身者名下有不動產的人因無人繼承,沒有未來子女資產繼承的考量,而家中每月生活開銷大需長期照顧長者,需要足夠資金支撐生活,子女經濟負擔大者,對於以房養老的接受度會比較高。

至於高資產客戶,除透過「以房養老」將不動產活化產生現金流外,也可結合銀行其他業務,像是不動產保全型信託等,協助客戶規劃退休財務及資產傳承等服務,滿足高資產客戶需求。

台灣進入人口負成長,國發會預期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未來銀髮族的退休生活財務規劃更顯得重要,銀行看準銀髮族養老信託服務,也將「以房養老」結合信託商品。

雖然「以房養老」去年突破300億元,件數也突破5,500件,但整體而言,「以房養老」的案件,並沒有爆炸性成長,銀行主管分析原因有三個。第一、我國國人的觀念大多希望將房子留給下一代,除非是真的在資金上非常困難,才有可能以房子貸款來支付每個月的生活費用,不過該房還得是位於具有高價值的地區,如:五都等地,借出來的錢也才足夠使用,否則在偏鄉地區就沒有其價值意義。

第二、有些子女沒有自己買房子,會擔心萬一房子的價值用光時,也沒有能力將房屋贖回,因此大多數人聽聞父母要辦理「以房養老」多會阻止辦理。

第三、由於去年股市、房市大漲,物價也有所波動,使M型化社會情形更嚴重,對於資金充足的人來說,根本不需要「以房養老」來支撐生活開銷,而對資金較為缺乏的人來說,也沒有其價值資產可以貸款。

 
遠距投保 客戶身分確認機制是關鍵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打破保戶買保單得「親晤親簽」高牆的遠距投保,最關鍵的是客戶身分確認機制,依規定,保險業者需在視訊會議的事前、事中做兩道身分確認機制,也可兼採生物辨識方式輔助身分確認措施。

金管會官員說,目前業界生物辨識,多採「刷臉」,透過投保做視訊時,順便將保戶臉部的生物特徵記錄下來,後續可運用在契約變更、申請理賠等,保戶就不用一直重複做身分驗證。

但官員提醒,若保戶整形,如墊鼻子,因「刷臉」會量測鼻子到瞳孔間的距離,當鼻子墊高後,鼻子和瞳孔可能造成位移時,就得重新再做身分辨識。

根據「保險業辦理遠距投保及保險服務業務應注意事項」,客戶進入視訊前,保險業得透過行動身分辨識、會員帳密登入搭配一次性密碼等方式做身分確認。

客戶進入視訊後,得出示國民身分證或居留證,若未成年,也得備妥有照片的健保卡或護照,供保險業者確認;保險業者也可兼採生物辨識方式輔助身分確認措施,以強化客戶身分確認。

官員說,業者若在遠距投保時,有採取生物辨識,後面做保全、理賠時,就可做多次使用運用,程序上可以更加簡化。

 
國際財經要聞
疫情延燒 防疫商品賣翻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本與南韓的新冠疫情持續延燒,日本6日新增確診病例數超過8.9萬人,南韓新增染疫人數也超過3.8萬人、再創新高,促使防疫相關商品熱賣,日本防疫險需求暴增,南韓居家快篩試劑銷售也大增。

根據日經新聞,日本6日新增89,915名確診病例,較5日的超過10萬人減少,但仍在近期高點。

讀賣新聞指出,日本的新冠疫情遲未退燒,帶動防疫險需求激增,民眾只要每月繳340-370日圓的保費,在確診住院後就能獲得10萬日圓理賠。好幾家保險公司已因買氣太熱,而被迫停賣防疫險、或提高保費。例如日本生命旗下的大樹生命保險已暫停販售特定類型的新冠醫療險,第一生命2月起也提高保費到1月保費的三倍多。

在南韓,6日確診病例數為38,691人,再創新高,也比兩周前增加四倍多,主因為傳染力更強的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蔓延,造成感染人數暴增。南韓的累計確診人數也超過100萬人。

南韓居家快篩試劑也熱銷,促使生產商快馬加鞭提高產能。

公衛當局預估,在農曆過年的三天連假後,未來幾天的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可能達到10萬人。

 
新冠療法轉向居家口服藥 輝瑞、默沙東錢景看俏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禮來(Eli Lilly)、默沙東(Merck & Co)、吉立亞醫藥(Gilead Sciences)及Regeneron等四家藥廠,去年銷售新冠肺炎療程的收入共超過140億美元。分析師認為,在Omicron疫情消退之際,新冠療法將轉向居家口服藥,嘉惠相關生產商。

MarketWatch報導,禮來的新冠單株抗體療法2021年營收達22億美元,吉立亞的瑞德西韋(Veklury)全年銷售額55億美元,默沙東新冠口服藥Molnupiravir的銷售近10億美元,Regeneron的抗體療程營收則為58億美元,Omicron病例數在去年12月底激增,讓這些療法的採用狀況優於預期。

輝瑞(Pfizer)的Paxlovid和默沙東的Molnupiravir等口服藥去年都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的批准,多種輕症患者可在家服用。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師亞伯拉罕預期,新冠療程將轉向口服式直接抗病毒藥物。若未來幾個月可廣泛取得,加上確診病例減少,瑞德西韋的需求將下降。

 
防挖角與技術外流 南韓將追蹤核心技術領域工程師動向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南韓政府將建立晶片工程師的資料庫,涵蓋電池、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等12個最具競爭力的「國家核心技術」領域,透過監測這些專業人才的出入境紀錄,遏止中國大陸企業挖角,防止關鍵技術外流。

日經新聞報導,這項措施是南韓跨部會政府機構五年計畫的一環,旨在強化保護智慧財產權;這些部會包含南韓產業部、司法部、智慧財產局、國家情報院(NIS)。首爾當局的目標是遏止技術外流的趨勢,對三星電子等倚賴技術優勢的大型企業而言,技術外洩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問題。過去五年來,南韓已出現397起技術外流案件。

這項計畫要求造冊列管電池、OLED顯示器、船舶、鋼鐵等12個領域中,擁有先進知識的人才。企業和研究機構將旗下任何符合這些標準的員工登錄於名單中。

南韓政府將追蹤這些工程師的動向,產業部指出,此舉旨在防止工程師跳槽至國外的競爭對手。這個資料庫追縱的對象將不僅限於南韓人,受僱於南韓企業或外企設在當地子公司的外國工程師,也會被納入追蹤名單。

南韓政府也將對違反營業秘密法者祭出更重罰則,包含對洩漏資料給外企者處以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當局也正密切關注可能透過併購造成的技術外洩。南韓目前規定,若外企欲對擁有先進技術的韓企持股逾50%,必須先經過審查,而當局擬將門檻降到30%。此外,南韓政府將開始對提供特殊獎金給高技術員工的企業,進行30%的補貼,以鼓勵這些員工留在國內。

 
日韓設「法」 防先端技術外流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本與南韓政府正採取行動避免機密或先端技術外流,日本研擬對企業及研究人員等祭出「兩年以下有期徒刑」等罰則,南韓則將監控12個最具競爭力的「國家核心技術」領域晶片工程師的出入境紀錄,避免遭外國企業挖角。

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推動的「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案」草案,共包含七章、共98個條文,由四大重點組成,分別是強化穩定確保國民生活與經濟所必要的重要物資供應鏈、因應網路攻擊的基礎設施的事前審查、先進技術的官民合作,及專利非公開,並附帶相關罰則。

另據日經新聞報導,南韓的跨部會政府機構五年計畫,也包括建立涵蓋電池和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等12個領域的晶片工程師資料庫,並且監控這些專業人才的出入境紀錄。

這項計畫要求造冊列管電池、OLED顯示器、船舶、鋼鐵等12個領域中,擁有先進知識的人才。企業和研究機構將旗下任何符合這些標準的員工登錄於名單中,納入資料庫的對象也不僅限南韓人,受僱於南韓企業或外企在南韓子公司的外國工程師,也會被列入。

南韓政府將追蹤這些工程師的動向,產業部指出,此舉旨在保護智慧財產權,並避免工程師跳槽至國外競爭對手。首爾當局的目標是遏止技術外流。過去五年來,南韓已出現397起技術外流案件。

當局也將提高違反營業祕密法者所面臨的罰則,並關注併購活動可能引發的技術外洩風險。依現行法規,外企對擁有先進技術的韓企的持股若超過50%,須接受審查,當局計劃把這個門檻降到30%。

 
歐洲央行擬升息 預估時間點在今年第4季
阿姆斯特丹6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歐洲中央銀行(ECB)利率決策委員、荷蘭中央銀行總裁諾特今天表示,他預估歐洲央行將在今年第4季升息。

路透社報導,諾特(Klaas Knot)接受荷蘭電視節目Buitenhof訪問表示,他支持歐洲央行的資產購買計畫(Asset Purchase Programme, APP)盡快結束。諾特是立場比較鷹派的歐洲央行官員。

他說:「個人認為,我預估我們首次的升息大約是在今年第4季…正常情況下,我們將會升息25個基點,我不認為我們會採取其他的措施。」並說首次升息後,預料第2次的升息將在2023年的第1季。

諾特大談升息之前,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3日表示,不排除今年升息的可能。這番說法不同於她先前曾說「不太可能」的立場。

 
Fed利率決策 炒熱新興股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在即,投資人的目光正從已開發股市轉向新興市場股市,尤其在成長股遭到大舉拋售之際,新興市場的價值股顯得格外物美價廉,準備展開一波反彈,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更點名台灣的台光電子及聯詠科技為首選股票。

過去十年受到各種「縮減恐慌」衝擊的開發中市場投資人,正焦慮不安地關注Fed準備展開17年來最激烈的升息循環。不過,Fed的緊縮政策未必就是所有新興市場資產的利空。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說:「在(Fed)首次升息後,新興市場(股票)的表現引人注目。」在1980年以來的Fed升息循環中,MSCI新興市場指數在首次升息後的六個月內平均漲了17%。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尚未「喊買新興市場」,但「這顯示更加看多新興市場的時機可能正在接近」。

新興股市今年來的表現大致優於已開發市場,由25個國家組成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來表現持平,卻比MSCI國際世界股價指數高出5%。從拉丁美洲股市1月的表現大幅優於已開發國家來看,可能預示新興市場股市將更上層樓。

巴隆周刊指出,以價值股來看,iShares Edge MSCI價值因子指數型基金(ETF)已從去年11月底的低點反彈7%,表現分別優於更廣泛新興市場同期的持平、以及標普500指數的下跌2%。GMO新興市場股票主管戴維查認為,這只是新興市場價值股反彈的開始。

巴隆也指出,首選的股票包括兩家台灣二線科技製造商,分別是生產用於電路板的層壓板的台光電子材料公司,以及生產微晶片的聯詠科技。這兩家公司的預估本益比分別為16倍和八倍,相較之下台積電為24倍。

股利也是新興市場價值股具吸引力的重要元素。Barrow Hanley新興市場投資組合經理人萊夫頓正在買進銀行股,原因之一是銀行發放的股利,「我們已從大幅減碼金融股轉為大舉加碼」。中國大陸國有銀行已成為股利之王,中國銀行收益率為7.9%,中國工商銀行為6.8%。

許多投資人認為,去年暴跌的陸股今年很有可能反彈,因為當局正再次為經濟提供支持。歐洲重量級基金百達集團(Pictet)上周調高對陸股的看法至「正向」,因為如果俄羅斯與烏克蘭爆發全面軍事衝突,陸股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避險處,首席策略師保利尼表示:「中國股市未來幾個月可望收復去年的跌幅。」

 
要聞
小客車奢侈稅收創高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統計,去年全年小客車課徵奢侈稅共35億元,創歷年新高,顯示高價進口車受到市場青睞;此外觀察全年貨物稅,車輛類也有高達20.1%的成長,官員分析主因是國產車出廠量增加。從稅收來看,去年無論是進口車、國產車的買氣皆堪稱熱絡。

民眾購買完稅價格達300萬元的小客車,須課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俗稱奢侈稅。

財政部統計,去年全年小客車課徵奢侈稅達35億元,是前所未見的高點,年增34.6%,看得出去年高價車市場較去年更熱,尤其以進口車為大宗。

觀察近年小客車奢侈稅課徵情形,去年創下新高點,而2019年全年課徵27億元居次,2020年也有約26億元,近三年稅收入帳表現皆亮眼。其餘年度都多在20億元上下。

 
新聞中法律/CFC效應 留意報稅三關鍵
洪連盛經濟日報
行政院已於日前正式核定,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將於2023年元旦起施行,對個人而言,CFC上路後,過去在境外公司的財務報表如何重建、現在如何準備申報資料、未來該具備何種運用境外公司的新思維等三大關鍵,將決定台商能否「稅」得安心。

為了防杜跨國企業或個人,藉由在低稅負國家或地區成立受控外國企業保留盈餘不分配,來規避我國稅負,配合國際反避稅趨勢,台灣在2016年、2017年,先後透過《所得稅法》、《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修法,分別建立營利事業及個人的CFC制度。

不過當時為避免影響台商全球投資布局,CFC制度日出時間留給行政院決定。後來在2019年迎接台商資金回流,立法院通過《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時附帶決議,請財政部在資金專法施行期滿後一年內,報請政院核定CFC制度施行日期。

財政部考量接軌國際,因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推動實施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最後決定將CFC制度日出時間訂在2023年,與全球最低稅負制同步施行,行政院也已經在今年1月14日正式核定。

國際反避稅潮流持續,財政部高度關注全球最低稅負制變化,個人、企業因應CFC稅制上路,應加快腳步、超前部署,降低稅務風險。

在CFC施行後,個人須申報CFC所得,要檢附境外公司經會計師查核簽證的財務報表等七項資料,然而問題在於,現行境外公司普遍未記帳,因此重建財務報表,將會是新制度施行前,首要解決的棘手問題。

此外,從事金融商品投資的境外公司,金融商品帳務上不同的會計科目,將產生不同的CFC所得,連帶影響個人的稅負。因此在CFC施行前,個人應妥善檢討財務報表,思考因應之道。

有部分台商認為,目前台灣的共同申報及盡職審查準則(CRS)交換國僅日本、澳洲及英國,因此心存僥倖,以為稅捐機關無從掌握境外公司,然而實際上,稅捐機關可從其他管道取得個人境外公司資訊,例如常見個人透過境外公司投資中國大陸或台灣,實務上都須向投審會報備或報准。

此外,大股東個人透過境外公司持有上市公司,更可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一覽無遺。

更有部分情形,是遭金融機構洗錢通報或有心人檢舉而遭查獲,種種來源,都是稅捐稽徵機關的獲知管道,心存僥倖並非上策。

CFC課稅新制度,對於台商個人長久以來運用境外公司的思維與習慣,將是一大挑戰與衝擊。建議值此CFC施行前的空窗期,台商應轉念思考,危機就是轉機,可將其視為改變的契機,透過尋求專業人士協助,釐清境外公司過往情況、重建財務報表,思考可能的因應措施,透過超前部署才能「稅」得安心,也才是長治久安之道。(本文由資誠家族及企業永續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連盛口述,記者翁至威採訪整理)

 
車廠拚產品 也拚價格力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22年的新年度市場持續樂觀,各車廠積極搶攻車市、盡顯神通,除了拚產品吸引力,也拚價格競爭力。

除了裕隆(2201)集團外,和泰車今年要拚再創新高,商用車成為新動能,裕日車則是特仕車當道,各種特色的特仕車搶利基市場,而福特遲未漲價,要讓訂單先入手。

中華車商用車仍為主力,但是未來在新品牌持續入手之後,今年有機會成為中華車多品牌搶市的「元年」,後市值得期待。

不過,今年車市仍有一個變數,即晶片供應情況是否穩定,晶片仍是決定新車銷售的關鍵因素。和泰車受到原廠Toyota晶片短缺影響,新車供應將縮水,裕日車則是且戰且走,隨時關注原廠供料進度,很難做較長期的預估,而福特則是因為線束供應廠的產線受損,整體產出也受衝擊,換言之,今年2月的車市表現仍有變數。

去年車市總計掛牌未達45萬台,主要就是因為晶片短缺,進口車供應量大減所致,進入新的年度,進口車缺晶片的問題並未改善,預期要到下半年才可望好轉。去年年底國產車占市場的比重也因此明顯拉高,成為撐住台灣車市量能的主力,不過以今年年初的情況看來,國產車的供應還有待觀察。

 
中華車擴大品牌戰線 市場注目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裕隆集團旗下中華車(2204)近年積極延伸觸角,面對汽車產業的重大變革,不只是投入電動機車的開發,轉投資事業將擴大品牌經銷戰線,未來,中華車在新汽車品牌的引進上,將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

去年中華車股東會時,總經理陳昭文即宣示,中華車將擴大代工與掌握進口車擴大商機,積極尋找代工機會,而為了攫取進口車市場的成長空間,中華車投資的經銷商匯豐、順益及菱威已逐步開拓進口車品牌經營,包含奧迪(Audi)、富豪(Volvo)等。

裕隆集團人士指出,中華車的公司名稱保留相當大的空間,並非中華三菱公司,不致限縮中華車發展更多元品牌的腳步,也因此可以預見,未來中華車將會有更多的品牌投入經營。

中華車大動作的多角化調整,主要是台灣汽車市場面臨進口車比重拉高,國產品占整體市場比率減小,對應市場的轉變,中華車將經銷商量能部分轉向進口車,對應市場的發展。

另外電動車已成為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中華車積極投入環保減碳的新能源車事業,希望擴大生產及銷售優勢,尋求更多元的合作機會。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