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華航董座換人 謝世謙接任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19/04/02 第458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華航董座換人 謝世謙接任
記者鄭鴻達、韓化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華航機師罷工事件後,部分輿論要求檢討、撤換華航高層。行政院昨(1)日確定華航總經理謝世謙,將接任何煖軒董事長職位。交通部政次、華航最大股東航發會董事長王國材昨晚證實此人事案。

據透露,交通部長林佳龍希望未來能夠繼續重用何煖軒的專長,但何未來的去處高層仍在審慎思考中。

航發會昨晚召開董事會,變更派在華航的法人代表,華航收到航發會通知後,將召開董事會完成此次人事異動。據悉,在覓得華航總經理新人選前,謝世謙將先暫代原總經理職務。

謝世謙在華航服務30年,從基層做起,擔任過華航高雄、印尼、澳洲、台北分公司總經理,以及華航行銷副總經理 、集團子公司華儲公司董事長,歷練完整。

謝世謙東吳大學經濟系畢業,尤其熟稔財務管理及會計制度,工作勤奮、非常懂「數字」,是相當稱職的航空專業經理人。

華航在今年春節期間爆發機師罷工,謝世謙率領華航經營團隊與工會展開長達一周的馬拉松式談判,不僅化解了危機,也沒有全盤接受工會的訴求,將華航損失控制到最小,可說是平息罷工的功臣之一。

知情人士表示,罷工雖然落幕,但政府難免要問責;加上華航董座在公股事業中,是各路人馬覬覦的「好缺」,使何煖軒下台的傳聞不絕於耳。

華航去年全年累計營收1,707億1,160萬元,營業毛利172億753萬元,毛利率10.08%,營業淨利40億2,238萬元,營益率2.36%,稅前盈餘30億8,124萬元,本期淨利22億7,268萬元,合併稅後純益17億9,036萬元,年減18.91%,每股稅後純益(EPS)0.33元。

華航今年持續強化航空貨運市場布局,自3月30日起開闢日本名古屋貨運航點,採B747-400F全貨機飛航,每周兩班(四、六),新航線從台北飛往洛杉磯、舊金山,回程串飛名古屋返台之模式營運,不僅提升航網營運彈性,更為貨運飛航版圖擴張再下一城。

 
謝世謙精通數字 面臨兩挑戰
記者韓化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華航新任董事長由總經理謝世謙升任,業界人士分析,謝世謙航空界資歷很深,但仍有二大挑戰,包括面臨航空產業日益激烈的競爭,像星宇開航來勢洶洶,如何讓獲利重回成長軌道的挑戰。

另外華航的人事成本因機師、空服員罷工而節節攀升,精通數字的謝世謙還得想辦法開源節流,維繫競爭力,在華航60周年之際展翅高飛。

根據華航財報,去年稅後純益17.9億元,低於前年的22億元。去年油價高漲,對運輸產業而言是不利的一年,但華航的競爭對手長榮航空,去年稅後純益65.5億元,較前年的57.5億元進一步成長,意味著華航在競爭力上,確實還有亟待改善之處。

尤其華航歷經2016年、2019年兩次罷工,機師或空服員的待遇都明顯提升,華航整體人事成本因此提高,造成在與長榮航競爭時,就處於不利的劣勢。

財務及會計背景的謝世謙,精於管控成本,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與浪費,以彌補人事成本驟升而流逝的競爭力。如何開源節流,成了他上任的首要課題。

另外,台灣天空愈來愈擁擠,象徵航空產業競爭愈趨激烈,華航不僅要面對老對手長榮航,還要面對來勢洶洶的外籍廉價航空。

人氣高漲的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明年初就要加入這場天空之戰,亦將成華航勁敵。

走過一甲子的航空老店,要如何翱翔至更遙遠的天際,考驗著謝世謙執掌兵符、運籌帷幄的功力。

 
華航人事異動 兩方角力
記者 侯俐安經濟日報
華航機師罷工結束47天,華航董座確定由總經理謝世謙升任。也讓一場新潮流與正國會進行將近二個月的人事角力戰告一段落,新潮流繼續握有民航體系最肥一塊肥肉,身為正國會要角的交通部長林佳龍組建的「龍團隊」,則在華航董座卡位戰宣告落敗。

今年春節期間華航機師罷工七天、影響將近3萬名旅客,撤換何煖軒消息不斷,各界檯面下角力爭取,傳出接任人選就包含高鐵董事長江耀宗、高鐵總經理鄭光遠、華航前董事長趙國帥、台中市觀光旅遊局前局長陳勝山、行政院前副院長林錫耀。

華航資源多,董座之位始終是兵家必爭之地。3月中傳出林佳龍力薦台中市前副市長林陵三接任,當時人事異動公文都已送達行政院。不過,消息傳出二天後,林佳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外傳皆不是事實,請大家不要幫我指派」。針對是否有合適人選,僅強調「現在就是這樣」,恐怕當時就已知道卡位失利。

林佳龍接任交通部長後,陸續替他過去擔任台中市長任內的小內閣安排重要職務,繼台中市建設局前局長黃玉霖接任交通部政次、台中市勞動局前局長黃荷婷接任交通部參事後,昨(1)日上任的觀光局副局長周廷彰、台鐵局副局長馮昇輝,兩人也都曾是台中市水利局長、交通局副局長,有如「龍團隊」。

謝世謙勝任此位,府院對外理由是出身基層、勞資協商有功,不過謝世謙在華航受到重用,多年來更關鍵因素也是跟陳菊關係密切。

他雖在國民黨執政期間遭冷凍,但也在2016年華航空服員罷工後,民進黨藉口撤換處理不力的華航藍營經營層,新潮流趁機塞進人馬,董事長何煖軒屬於「北流」的鄭文燦、屬於「南流」陳菊門下的謝世謙則敗部復活出任總經理,如今晉升為董事長,也可說是新系再度在掌握華航經營權上取得勝利。

 
民營銀行 搶台商回流商機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中貿易戰催動台商回流,搶商機,民營銀行加入戰局。昨(1)日永豐銀行率先宣布推出300億元台商專案融資,利率殺低到1.49%追上公股行庫水準,期限20年、3年寬限期都向公股行庫看齊,各家銀行搶得兇,回流台商成最大獲利者。

桃園經濟發展局長郭裕信昨日指出,24家回流台灣的台商中,有四家落腳在桃園,主要以美中貿易戰受衝擊的ICT等製造業台商為主,包括廣達電腦、亞旭電腦、迅得機械等,估計可帶回百億元以上的投資動能,為迎接這些貴客,桃園市規劃將與五家銀行啟動千億元以上融資貸款,第一家合作銀行為永豐銀。

根據經濟部統計,今年1月推出歡迎台商回台行動方案,上星期五為止,有24家台商回台,合計總投資金額910億元,創造就業機會逾9,000個。經濟部次長王美花昨日甚至透露,回流台商待審案件還有50多件。

其中台商回流台灣,鎖定地點包括桃園、台中等地,桃園擁有ICT生態系、亞洲矽谷計劃等誘因,並有六至七個工業區,可吸引台商供應鏈回台,台中則以機械為重,吸引相關產業。

為協助台商回台投資,政府去年底推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主要針對受貿易戰衝擊、前往大陸投資達2年以上台商,提供年息1.5%利息補貼,總額度200億元,貸款風險由承貸行承擔。

除了政府優惠貸款額度,各銀行也開始積極搶客,國銀龍頭臺灣銀行大手筆推出額度1,000億元的「台商返台購建廠房」專案貸款,最高可貸八成,前三年最低可享1.49%低利。

永豐銀昨日則成為民營銀行首家針對台商回流推出300億專案貸款銀行,假設台商購置不動產最高貸款成最可達九成,營運周轉金如果有不動產擔保最高也可貸款到九成,購置廠房最高貸款可達到20年,利率最低1.49%起跳,寬限期最多三年。

永豐銀法金處資深副總林宏洋指出,此次300億元的專案融資第一個合作城市為桃園市,昨日雙方簽訂扎根融資專案合作備忘錄MOU,鎖定的是當地可望迎接台商回流百億元投資動能,以及未來供應鏈回台落腳桃園機會,永豐銀過去長期經營兩岸三地,將持續透過此模式找到新客戶支持。

但落腳其他城市的台商,也可以使用該專案,林宏洋表示,此次利率1.49%專案貸款已貼近水平位,利潤空間薄,但未來希望帶進的不光是企金貸款,還有企業主背後的財富管理動能,同時拉抬永豐銀消金與企金業績。

 
搶台商回台 桃園將釋七工業區土地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中貿易戰催動台商回台,出現各地政府搶客留人戰。桃園市昨(1)日宣布先與永豐銀合作加入其300億元台商融資專案,並透露因應台商回台用地所需,陸續規劃釋出七大工業區、沙崙產業園區等土地,提供資金與土地給回流桃園的台商。

國銀主管指出,桃園市因擁有龐大工業園區,未來最有機會容納龐大供應鏈回台熱潮,現在得先先卡位,台中則是以機械製造為主,也會積極搶攻,高雄分析則是以批發市場為多,應該會鎖定當地的後台金流,提供支付等消金商品應用。

桃園經濟發展局長郭裕信昨日指出,24家回流的台商中,有四家落腳桃園,主要以貿易戰受衝擊的ICT等製造業台商為主,包括廣達電腦、亞旭電腦、迅得機械等,估計可帶回逾百億元投資動能。

 
環評法不修了 設退場機制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法喊卡,外界關注老舊環評退場機制未入法,恐重演深澳電廠、中油觀塘案爭議。環保署長張子敬昨(1)日表示,不修法也可解決此問題,目前正在研議,未來所有環評案件審查,將在結論中納入退場機制,例如一定年限未開發就廢止,以及一定時間內開發單位可申請展延,以降低環評爭議。

老舊環評是約定俗成的說法,在環評法中並沒有特別定義,以被稱為老舊環評的深澳、觀塘案而言,從通過環評到後來提出環差審查通過,都超過十年。

老舊環評退場機制原是環評法修法重點之一,由於深澳電廠案、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等案,都是在通過環評後,因各種因素遲遲未開發,再透過申請環差分析後,闖關成功的案例。而多年來環境已產生變化,但一紙陳年環評公告卻變成「免死金牌」,導致即使老舊環評案闖關成功,後續爭議仍不斷,也重傷環評公信力。

為改善老舊環評爭議,環保署目前傾向不修法,希望在現行環評法架構下,透過行政程序來解決問題。張子敬昨透露,目前正研議在環評審查結論中納入退場機制,也就是在審查時就告訴開發單位,多久沒有開發就廢止,或開發單位可在一定期間內提出展延。

 
我數據連三升 新單未急墜
記者林于蘅/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經院昨(1)日公布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及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雖然PMI連續五個月呈現緊縮,但指數連三升,續揚至48.8。

另外,未經季調的NMI反映年節淡旺季交替,營建不動產業回溫加上內需消費市場支撐,中斷連二月緊縮,指數大幅躍升為擴張期的53.3。

觀察PMI五項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與人力雇用呈現緊縮,但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指出,新增訂單已明顯沒有向下急墜,生產指數也中斷連四月的緊縮,轉為持平的50,存貨指數甚至連二升,持續擴張來到51.8,但供應商交貨時間仍連五月回報下降,3月續跌至47.7。

六大產業PMI中,有五大產業呈現擴張,僅交通工具產業PMI為49.6,連六月呈緊縮。

 
國際財經要聞
經濟數據穩健 美股開季續漲
紐約1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由於經濟數據穩健,同時市場對中、美貿易談判樂觀,美股今天強力上揚,今年第2季第1天交易持續呈現紅盤。

道瓊工業指數勁揚329.74點或1.27%,以26258.42點作收。

標準普爾指數漲升32.79點或1.16%,收在2867.19點。

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漲99.59點或1.29%,收7828.91點。

 
英鎊轉貶 英脫歐B計畫全未過關 避險貨幣下跌
記者劉忠勇╱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英鎊走貶,吐回周一升勢,英國下議院就四項不同的政策進行投票,卻沒有一項過關。隨著風險偏好回暖推動美債殖利率和美國股市走高,避險貨幣下跌。

英鎊兌美元紐約匯市原本上漲0.6%至1.3115附近,一度上漲0.9%,市場預期英國國會可能支持英國脫歐後留在單一市場的動議,紐約時間下午5點揭曉,四案竟全遭否決,英鎊轉而下跌。

在亞洲盤最新報價,英鎊兌美元走貶0.3%至1.3060。

紐約時間下午5:00,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走勢的美元指數(DXY)跌 0.05%至97.232。在美國2月份零售意外下降後,美元一度跌至日內低點,隨後縮小跌幅,因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數據優於預期。

日圓和瑞郎在主要貨幣中領跌,因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至2.49%左右,並且強於預期的中國製造業數據緩解對全球成長的顧慮,令避險需求降溫。挪威克朗、澳元等大宗商品貨幣隨同原油上漲。

歐元兌美元下跌0.1%,至1.1210附近,一度上漲0.3%,至1.1250。疲弱的經濟數據打壓歐元,歐元區Markit製造業PMI指數報47.5,低於預估的47.6,3月核心CPI漲幅也略低於預估的0.9%。

美元兌日圓升0.4%,至111.35,有望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上漲,受風險偏好增強提振。美元兌瑞郎上漲0.4%,至盤中高點0.9995。

Hondius Capital Management投資總監、前Cantor Fitzgerald執行長Shawn Matthews認為,美元已經到頂。他表示,如果美中達成貿易協議,他傾向做多亞洲貨幣兌美元。

 
道瓊大漲330點 美中製造業數據強勁緩解成長疑慮
記者林奕榮╱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美股周一收漲,因美國和中國的製造業數據樂觀,緩解投資人對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的疑慮。

道瓊工業指數收漲329.74點或1.27%,報26,258.42點;標普500指數上漲32.79點或1.16%,報2,867.19點;那斯達克指數收漲99.59點或1.29%,報7,828.91點。

中國3月製造業意外恢復成長,為四個月來首見。美國3月製造業指標優於預期,刺激美國公債殖利率創1月以來最大漲幅。JonesTrading首席市場策略師Michael ORourke表示:「中國經濟數據反彈,風險意願因此增強。」

對全球成長放緩的疑慮以及美國聯準會(Fed)政策轉變打壓股市,使美債殖利率倒掛。但10年期美債殖利率已回升,且在周一觸及一周高點,扶助提振金融股。

SunTrust Advisory Services的首席市場策略師Keith Lerner表示:「公債殖利率已消化暗淡的前景,這是金融股周一領漲的原因。」

不過,對經濟成長放緩的疑慮並未完全消散。投資人正在等待美企第1季財報季,分析師預期,美企獲利將自2016年以來首次下滑。

汽車類股周一上漲,中國國務院決定,4月1日起繼續暫停對原產美國的汽車及零件加徵關稅。通用汽車、福特汽車股價分別上漲1.8%和2.3%。

晶片類股上揚,因製造商的營收大部分來自中國。費城半導體指數周一上漲2.5%,

Lyft股價暴跌11.9%,跌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發行價。Lyft上周五在那斯達克掛牌上市,Guggenheim Securities的初始評級為「中性」。分析師指出,Lyft的公司成長和盈利路徑可見度有限。

 
台股ADR周一大都上漲 台積電漲1%
記者劉忠勇╱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台股ADR周一大都上漲,大致跟隨台股起伏。台積電漲1%,較台北交易股票溢價拉大為3.8%。

美股周一收漲,因美國和中國的製造業數據樂觀,緩解投資人對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的疑慮。

道瓊工業指數收漲329.74點或1.27%,報26,258.42點;標普500指數上漲32.79點或1.16%,報2,867.19點;那斯達克指數收漲99.59點或1.29%,報7,828.91點。費城半導體指數大漲2.5%。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昨天漲1.59點點收10,642.63點,台積電平盤。

以下是台股ADR各股溢價率/折價率

個股 ADR代碼 ADR收盤(換算後) 漲跌幅(%) 台北上市股票收盤價 溢價率(%)

日月光投控ASX 68.52 +3.25 68.70 -0.26

友達 AUO 11.18 -0.27 11.30 -1.07

中華電 CHT 110.50 +0.93 110.50 0.00

台積電 TSM 254.81 +1.00 245.50 3.79

聯電 UMC 11.58 0.00 11.55 0.26

資料來源:彭博

 
現代、起亞在美遭訴未撞車起火數千起 美監管當局在查
記者劉忠勇╱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國家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正對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生產的300萬輛汽車展開調查,以查明為什麼在未撞車的情況下也發生起火,這類投訴已有數千例。

NHTSA統計,車主向NHTSA或向車商反映已多達3,000例以上。投訴中宣稱103例因此受傷,還有一例因此喪命。

現代汽車發布新聞稿說,正配合NHTSA調查,「將這問題全面的資訊提供當局」。起亞汽車表示會「完全而透明化的方式」配合調查。

調查涵蓋起亞 2011年至2014年款的Optima和 Sorento,2010年至2015年款 Kia Soul,一共將近170萬輛。還有2011年至2014年款現代汽車 Sonata和 Santa Fe約130萬輛。

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是兩家個別競爭的南韓製造商,但都和同一家汽車零組件集團關係密切,兩家廠商的汽車也經常共用底盤、引擎和其他技術。兩家汽車製造商也交叉持股。

 
要聞
告別4字頭 外幣利變險全面降息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在金管會緊盯高利保單下,4月各家壽險宣告利率昨(1)日下午紛紛出爐,富邦人壽4月一共調降逾50張保單,國泰人壽也下調39張保單,4%以上的外幣保單幾乎全面調降,紛紛降至4字頭之下,未來4~4.03%高宣告利率利變保單將從市場上消失。

在金管會緊迫盯人下,中國人壽3月起已率先調降宣告利率,其他壽險公司原本還在觀望其他業者作法,怕宣告利率太低影響競爭力,不過4月第一個交易日,一早富邦人壽率先公告大幅度調整50張保單,且美元保單都降至3.65%。最大降幅32個基本點(1BP等於0.01個百分點),新台幣則降到2.7%以下,最大降幅26BP,澳幣也降到3.65%以下,降15BP,人民幣利變保單則是降到3.1%,只降1BP。

隨後友邦人壽、國泰人壽也跟進調降,國壽同樣大舉調整39張保單,最高宣告利率由4%以上降至3.65%,其他壽險業隨後也陸續公告調降,台灣人壽也調整現售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至最高3.7%左右。目前新光人壽與全球人壽還有4字頭以上的高利保單,尚未公布。

4月絕大多數壽險公司的美元利變保單大多數會降到3.65~3.73%之間,之前4字頭的高利保單4~4.03%將從市場上消失;新台幣保單則多數降到2.58~2.73%之間,也是從2.9~2.98%降下來。至於網路投保的新台幣利變年金,多數會宣告2.66~2.7%以上。

由於壽險業海外投資愈來愈多,避險成本居高不下,但對外招攬外幣保單的宣告利率動輒在3.8~4%以上,引發金管會留意風險,因此農曆年假後金管會邀請南山、台灣、中國、全球、遠雄及宏利人壽「喝咖啡」,了解宣告利率的情況及考量,3月26日再發函要求各家法遵人員,交出躉繳高利率保單宣告利率決策過程及相關會議紀錄等等。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更多次對外表示,壽險業賣保單宣告利率「不能亂喊價」,若要賣高利率保單,必須要有對應的計畫,像是大股東要拿錢出來增資或是其他動作,才符合壽險業的穩健經營原則。龍頭國壽亦在法說會後承諾一定會降後,各業者才紛紛跟進調降。

 
目標到期債保單 又被盯上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緊盯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日前發函要求保險公司銷售連結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投資型保單,必須符合商品適合度規定,避免衍生爭議,這是金管會一年內二度發函盯上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保單。

最近一、二年來,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熱賣,也引起主管機關的關注,除了對投信公司發行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展開專案金檢之外,去年6月發函要求保險公司,銷售連結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投資型保險商品時,不能以誇大不實的話術招攬,讓消費者誤信是保證「保本保息」。

金管會上月又再度發函,要求所有保險公司銷售投資型保險商品時,應確實依規定辦理,充分瞭解產品及客戶,以符合商品適合度規定。

金管會官員表示,去年6月的函主要在招攬面,要求銷售人員對商品說明清楚,上個月的函,則是強調商品適合度規定;官員說,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投資標的也有不同的風險,屬於高風險的商品,就不能賣給保守型的客戶,這就是商品適合度規定。

最近金管會接獲民眾陳情,保險公司銷售連結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投資型保險商品時,讓消費者購買不適合自身的保險商品,引發後續爭議。

為維護消費者權益,金管會特別發函,要求所有保險公司,辦理銷售連結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投資型保險商品,應確實依「投資型保險商品銷售應注意事項」規定辦理。

金管會並且要求,如果投資型保險商品連結標的,是屬於境外基金,也應確實依照金管會發布的函令規定,落實充分瞭解產品的相關作業規範,以維護消費者權益。

官員表示,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主要投資新興市場債券,收益率會高一些,可能因此吸引投資人,如果沒有發生信用風險,也就是債券發行人沒有違約,投資人到期可拿回本金;但是這類商品仍有風險,並不是保本保息。

這類商品會鼓勵要持有到期,若中途解約,除了手續費外,還要有2%左右的買回費用。

 
公司無息借出資金 須報利息收入課稅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所得稅報稅即將展開,財政部南區國稅局提醒,公司資金「無息」貸與股東或他人,或約定利息偏低者,依所得稅法規定,必須按資金貸與期間年度1月1日台灣銀行基準利率,計算公司利息收入並課稅。

國稅局表示,公司願意以無息或低於市場行情的利息借出資金,通常是借給股東或公司關係人。

不過依據所得稅法規定,即使公司實際上沒有收取利息,仍要計算利息收入,只有預支職工薪資者不在此限。

此外,企業支付利息費用可在申報所得稅時扣除,但依據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規定,如果公司一方面借入金錢時支付利息,另一方面借出金錢,卻不收利息,或收取過低利息,這種情況下,即使確實有這筆利息支出,也無法在申報所得稅時認列費用。

 
和泰新車 催動本月車市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3月車市總掛牌達32,391輛,較去年同期衰退17.5%,但較2月大增64.9%。在和泰車RAV4上市後,帶動新車掛牌,也拉升車市買氣,預期4月另一款神車ALTIS加入市場,車市單月掛牌數可望拉升至3.4萬輛,較去年同期增加1,000輛,車市規模可望逐漸回到正軌。

今年1月與2月由於和泰車旗下兩款車RAV4與ALTIS都處於產品末期,甚至2月時已全數出清,無車可賣,影響車市規模,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

3月初RAV4新車發表、並開始交車,情況獲得改善,車市買氣重新回歸,截止目前為止,RAV4接單已破9,000輛;ALTIS雖然是3月底才發表改款新車,接單已達2,000張,但對3月車市買盤助益不大。

和泰車指出,由於新車加入市場,預期4月整體市場規模大約會在3.4萬輛左右,將較去年同期增加1,000輛。和泰車內部預估目標為1.1萬輛,市占率重回三成以上、達到32%。

3月車市幾乎各家車廠掛牌數都較去年同期衰退,前十大品牌中,僅和泰車、裕日車與福特等三家因為有新車上市,衰退幅度在一成以內,其中裕日車甚至與去年同期相當。除許多消費者為等新車上市,買氣陷入觀望,另一個原因是即使接單滿手的車廠,也大都有交車不及的困擾。

以裕日車的KICKS為例,去年底上市後接單已超過8,.000張,仍然供不應求,無法全數供應。

福特的FOCUS上市後好評不斷,接單已破2,000輛,但是幾乎集中在頂規車款,與車廠原先的預估不符,也是供不應求,無法大量交車。

 
大同集團 負債高達1,854億
記者張義宮/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大同集團八家上市櫃企業財報昨天全數出爐。旗下三家公司華映、綠能及尚志半導體營運狀況最差。三家企業的負債比均超過三位數,綠能與華映更因淨值轉負數,綠能將在5月2日下市,華映在5月13日下市,兩家公司約31萬股東手中股票都成廢紙;尚志的負債金額與負債比高到驚人,成為下一個隱憂。

分析師表示,現在除了大同、精英的現金及約當現金分別有89.73億、41.75億元之外,大同集團其他公司約當現金水準偏低。母公司大同去年認列華映和綠能損益影響達99億元,導致去年大虧333億元,每股虧損4.75元,以集團其他企業營運狀況來看,大同負擔依然沈重。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昨(1)日公告,大同集團八家上市櫃公司目前握有現金及約當現金僅159.71億元,總資產2,220.19億元,但總負債1,854.39億元,整體負債比由去年第3季的65.27%,上升到82%。

到去年第4季底,大同總資產1,391.61億元,雖是大同集團中最高的一家,總負債高達1,082.36億元,也是集團當中之冠;負債比由去年第3季的68.3%,提高至77.7%。

大同集團企業當中,華映、綠能、尚志受到財務危機,負債比都超過三位數,分別是113.5%、124.3%、116.8%,相較前一季的63.6%、86.5%、83.1%都升高到危險幅度。

利空罩頂下,大同集團股昨日在股市呈現一片慘綠,除了尚化上漲0.15元之外,其他七家股票都下跌。華映、綠能及尚志都是開盤就跌停鎖死到收盤,華映股價僅剩0.37元,還有14.57萬張委賣單。

華映債務問題連環爆,上周收到福建法院起訴狀,中國大陸華映科技向華映子公司華映百慕達追討人民幣19.14億元(約新台幣88億元)業績補償款,華映和大同負連帶清償責任,子公司向母公司討債,引發市場關注。昨天證交所也以華映轉投資資訊揭露不充分、大同違反重訊規定,各罰鍰20萬、10萬元。

證交所昨日公告華映將依規定在5月13日下市,成為大同集團第2家股票下市的企業。

市場人士指出,華映與綠能的財務危機波及債權銀行團,31萬名股東手中股票淪為壁紙,跟當年的盛況相比,令人不勝唏噓。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