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及歐洲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亞洲多國國內景氣仍然堅實,但出口出現普遍減弱信號;歐洲經濟雖然降溫,但尚未失溫。
2日公布的中國財新/Markit製造業PMI為51.1,比3月的51略升,也優於經濟學者預估的50.9。分類指標顯示國內經濟續強,消費是主要的成長推力;但出口訂單指標出現近一年半來首次萎縮。
日本情況類似,Markit/日經PMI為53.8,優於3月的53.1;但出口訂單僅微幅成長,主因日圓升值。
南韓PMI為48.4,連續第二個月萎縮(低於50),國內及出口訂單都下降;一些廠商表示已經減產,主因全球需求減弱,尤其是電子及汽車業。4月南韓出口額也出現18個月來首次下降。台灣PMI為54.8,製造業成長減緩到六個月低點。
百達資產管理公司指出,出口去年強勁成長之後,目前進入周期性的弱段,屬正常現象;如果不考慮貿易戰,其實不必擔憂;但若考慮此點,前景便不確定,未來出口可能受損更重。
亞洲有利的因素是國內訂單仍普遍強勁,且原料成本上升勢頭已經減緩;最近美元對新興貨幣大幅升值,也能使亞洲出口業恢復競爭力。
凱投集團亞洲經濟學者譚恩表示,大部分國家通膨仍然正常,使各國央行仍能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以支持經濟成長。
歐元區IHS Markit製造業PMI為56.2,低於3月的56.6,為13個月來低點;但指數遠高於50,且產出指標更從55.9上升到56.2,顯示製造業依然堅實。德國、義大利及西班牙PMI續降,但法國止跌回升。
IHS Markit首席景氣經濟學者威廉森表示,歐元升值及原料價格上漲,也使需求受到抑制;但最近歐元已大幅回貶,可能對出口較為有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