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股至少可以漲到哪裡?巴菲特指標代表單位GDP對資本市場的承載能力,以今年試算大盤,上看11132點。
文.馮泉富
2018年第一個交易日,加權指數開高走高,收復六十日均線,是好的開始。新的一年變數比去年更多,尤其是全球股市基期已墊高,挑戰將更為艱巨。
美股續創高 台股大多頭
美股三大指數仍是最重要觀察指標,2017年美國道瓊指數漲幅高達25.1%,有七十一個交易日改寫收盤新高;S&P500指數去年漲幅達20%;NASDAQ指數全年勁揚28.2%,連續六年年線收紅,這是1981年來最佳成績;與台股關聯性最高的費半指數去年更漲了38.2%,是台股萬點常態的大功臣。
不過,去年的優勢有可能反而成為今年的缺點,主要因素就是基期墊得太高。今年多方還有什麼籌碼可以繼續向上挑戰,必須先看基本面條件。
去年十二月,聯準會下屆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自己的提名聽證會上表示,美國經濟增長於2018年將觸及2.5%的軌道。華爾街的經濟學家也不斷上修他們對美國經濟未來的成長預測,例如,高盛把2018年的美國經濟成長調升0.3%至2.6%,2019年的成長預測上調0.2個百分點至1.7%。
針對S&P500成分股整體的獲利展望方面,高盛首席美股分析師柯斯汀(David Kostin)認為2018年標普500企業每股盈餘預估可望成長一四%,S&P500指數可望攀升11%,2018年底上看2850點。
德意志銀行也估計標普500企業每股盈餘可增長11%。企業獲利能夠維持雙位數成長,不但有利美股指數發展,也代表全球需求持續熱絡,更有利於依賴出口的亞洲新興市場國家,這是維繫多頭發展的最佳溫床。
將焦點拉回國內股市,本刊去年曾以巴菲特指標預估2017年加權指數高點為10660點,結果去年上半年加權指數高點為10545點,誤差115點,下半年高點10882點,誤差了222點,當然,當初也低估了美股的漲幅。
從巴菲特指標看台股目標值
巴菲特指標對於「總經面與股市的關聯性」還是有相當程度的參考性,其數值是股市總市值除以GDP總量而得出,可追蹤歷史數值(峰值與谷底)之變化,它代表單位GDP對資本市場的承載能力。
如前所述,假設今年美股因標普500企業每股盈餘可雙位數成長而維持強勢,若此基本條件不變,而美元也未大幅波動,然後以主計處預估2018年的台灣GDP總量計算(預估2017年GDP成長2.5%,2018年增長2.29%),台灣GDP總量預估2018年末將達約17.967兆新台幣,按照過去巴菲特指標數據峰值推估,今年加權指數高點有機會推升達11132點。
這個點位距離截稿前加權指數的空間為3.9%,顯然,基期墊高是今年資本市場的最大缺點。
基期高是今年股市的最大考驗
今年金融市場變數多過去年,不但基期已墊高,且FED預估今年將升息三次(每次一碼),歐元區下半年又得面臨貨幣QE將結束,全球資金的移動絕不會等到下半年,尤其亞洲新興市場又有美元回流美國的潛在威脅,台股也可能受大陸A股正式納入MSCI指數所影響,權值被調降。
其中,美元走勢一直是國際金融市場投資人與企業關注的焦點,因為不僅影響產品報價與獲利,同時也牽動原油、銅價與金價等原物料的價格,進而影響FED最關心的通膨數據。
2004年底,布希政府任內也曾提供海外獲利匯回的稅負優惠,根據美國國稅局的資料,美企總共匯回3120億美元,而美銀美林證券預估,這次川普稅改估計可吸引美企匯回二千至四千億美元囤放於海外的獲利,這樣的資金移動若掀起羊群效應,影響性不可小覷。
由於有以上的變數,衍生出的交易策略可分兩大部分,第一種是針對產業趨勢仍舊向上的族群,短線技術面修正之負乖離已大,將有波段反彈可期待,例如光學鏡頭族群就屬之。
觀察指標股大立光(3008),本波由十一月的5995元修正至3800元,不到兩個月跌幅達三六.八%,但全球雙鏡頭智能手機之市場滲透率仍將快速拉高的背景下,2018年獲利仍將高成長,其它光學鏡頭個股,未來也將受惠於車用鏡頭增加,監控市場持續成長,終端零售影像感測需求大增,營收大幅成長可期,這是波段反彈的底氣所在。
大立光(3008)未來數年仍可望為高階鏡頭市場領導者,技術上領先同業的幅度至少也有一年。受惠全球手機雙鏡頭採用率提高(由2017年約18%,預估提高至2018年的30%)以及3D感應鏡頭之興起,其中包括接收端模組鏡頭、發送端模組鏡頭市場、背面3D感應鏡頭。
目前大立光已是iPhone 3D感應接收端模組鏡頭最大供應商,具指標意義。整體而言,預估未來數年鏡頭產業複合年成長率可達20∼30%。
台耀今年polymer訂單產能滿載
第二種交易策略則是繼續聚焦在2018年基本面否極泰來的低基期個股,生技族群裡不乏這類標的。例如台耀(4746),Polymer產品為2017年成長動能貢獻最多的品項,目前主要客戶Impax產品已經順利上市,其他廠商也陸續跟進,加上今年初還會有Colesevelam、Sevelamer HCl等兩項產品上市,預期2018年polymer訂單將呈現全年產能滿載狀態。
另外,公司積極發展新藥合作部份,包括CMO產品目前已有四項新藥上市,兩項替原廠代工生產。同時台耀也直接投資新藥公司,子公司台新藥本身進行ADC新藥開發,由台耀進行後段研發生產。
台新藥去年八月併購日本新藥開發公司Activus,取得原料藥奈米化技術平台,以及兩個眼科產品,2018年將開始進入臨床,將申請505b2類新藥藥證,預計四∼五年可上市,可望為台耀帶來新的長線發展機會。由於利基原料藥具有市場寡占地位,獲利能力佳,客戶需求強勁,最壞情況已過,法人預估今年每股獲利可達5.14元,年增率73%,股價基期也低,容易吸引市場資金關注。
南光今年獲利爆發將創高
再舉一例,南光(1752)為國內針劑大廠,2016年底南光取得第一張美國藥證,Linezolid為抗生素針劑,其藥物市場約七億美金,針劑佔約三成約二億美元。去年七月開始正式出貨,目前包含南光在內共九家學名藥廠產品上市,但仍是原廠市占率佔絕大多數,而南光合作客戶為美國Top 10大型學名藥廠,具有通路優勢,2018年將透過取得醫院標案逐步拓展市佔率。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906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歡迎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學對一招,賺錢很容易《專業財經DVD函授教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