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分的壓力,到底有多重? | 必要的抒發情緒,創造人生高成就 |
因為去探望一位在植物園附近一家綜合醫院住院的長輩,近午時刻路過有「明星」國小之稱的學校;離十二點下課還有十多分鐘,校門口早已三五成群佇立不少家長。
「李媽媽,你想明天月考會不會考『照樣造句』?」
「不知道呢,我家兒子最怕這種題型了。上次考試他就全敗在這一大題,被扣了好幾分。還好,他的數學向來最強,幾乎每次不管大考或小考,很少不拿一百分的!」
「是呀,我兒子也是數學最厲害,老師還沒教的他早就會了。」
「我家小寶九九乘法早在幼稚園中班就全背得滾瓜爛熟了,現在才小二,不論是加減乘除,連開根號都沒問題呢!」幾位媽媽站在校門前樹蔭下好似在上演「分數擂台賽」,嗓門愈說愈高亢,開心得意的神色全躍然於眉宇、嘴角;從懊惱的國語造句到相互較量數學成就,看來,不到鐘響放學一下子是比不完的。
★要剪人家辮子的壞巫婆
這樣相仿類似的場景,不禁讓我想起多年前,同樣的周三中午,同樣是月考的前一天。
「噹噹噹…」鐘聲響起,大門開了,低年級小朋友的隊伍出來了,許多爸爸媽媽急急擁了上去。
女兒馨寶與我大手牽小手走在南海路椰樹下的紅磚道上;我總喜歡在這段二十分鐘不到徒步回家的路上,詢問她今天在學校發生的大小「故事」。
「媽,坐我隔壁的小琪說,她考一科一百分就可以跟媽媽領一百塊錢。不管哪一科,如果考不到九十分,少一分就要被打一下。」女兒說著,突然停頓了一下,仰起粉嫩的小臉蛋:「媽,上次我國語才考了六十多分,你為什麼沒有像小琪媽媽那樣打人?」
我還來不及回答,女兒竟然緊緊拉住我的手,要我彎下腰,更靠近她;她把小小的手掌捲成半圓筒,壓低聲音緊貼我的耳畔說:「媽,告訴你一個祕密喔!坐我前面的敏敏,她媽媽更恐怖喔。敏敏偷偷告訴我,她媽媽已經警告她,說如果這次四科總分沒有360 分,就要把她的辮子剪掉!」女兒說完還吐了一下舌頭,竟然還憤憤地追加了一句:「媽,我覺得敏敏的媽媽好像壞巫婆喔!」。
雖然事隔多年,當年才八、九歲的女兒的天真模樣,而今回想仍彷彿昨日,依稀歷歷在眼前。
我仍記得聽了女兒述說的同學「八卦」新聞之後,我是這樣回答:「上一次月考前,你氣喘住院了好幾天,沒考好是一定的;媽咪相信你只要盡力了就好。」
女兒突然雙手環住我的脖子,對我的臉頰又親又吻的:「媽咪好棒,我家媽咪最好了。考不好不會打人也不會剪人家頭髮!」陽光照在女兒笑得彎彎的雙眼,映著她那繫著粉紅蝴蝶結的辮子,看來教人好歡喜。
「媽,你放心啦!這次我會加油的!明天會考好一點的。」女兒當年補送我的「安慰」和燦爛的笑靨,至今仍令我難忘。
在許多爸爸媽媽的心底,顯然總是科科比賽、分分計較,孩子承受的無形壓力肯定不小;對爸爸媽媽而言,雖然已是成年人,卻也必然是揮之不去的沉重壓力。
不少勵志語錄總愛說:「壓力也是一種動力」,事實上,那是何等不容易呀。
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我想前提一定要先將壓力所帶來的負面情緒給抒發、化解了,才有清明的高EQ來面對壓力,繼而才有能力將壓力擊潰,再提升自我心靈、產生正面思考的能量;如此一來,方才有「動力」產生的可能。
★夢囈,透露心底最底層的秘密
曾有媽媽這樣憂心忡忡地來跟我「求救」:「兒子今年國小畢業,既是優良學生代表又領市長獎的,可是不曉得為什麼,最近我發現,他老是在睡覺的時候喊呀叫的說夢話。有幾次我認真靠近聽他到底在說什麼?結果聽到他只是叫:『不要!不要!』或『可惡!可惡!』白天醒來我跟他說:你昨天晚上睡覺說夢話,他卻一臉茫然,直說:不可能。美儒老師,你可以告訴我為什麼嗎?」婦人的老公幾年前意外過世、身為單親媽媽的她,是十分用心努力在撫養這唯一的孩子。
依照心理學大師佛洛依德《夢的解析》理論來看,夢裡說出的話,往往是一個人內心最深藏的祕密;當壓力、負面情緒在夢裡一再出現時,終至突破夢境「衝口」而出。
我慎重地對這位辛苦養家帶孩子的單親媽媽說:「學業品德表現這麼優秀的兒子,一定正遭遇莫大的壓力和事件,他很懂事又很貼心,他怕你為他擔心,所以一直隱藏自己的恐慌情緒,沒想到在作夢的時刻卻不自覺地洩露了。媽媽,請你一定要跟兒子好好溝通,讓他說出心裡到底害怕的是什麼?也請多觀察他近來的生活細節,是不是跟過去有什麼不同?說不定從這裡也可以找出一些蛛絲馬跡。」
說到情緒與壓力,有些成年人常常會故意選擇「忽略」壓力、故意假裝沒有負面情緒,結果潛意識裡不自覺地把「低氣壓」流向孩子,孩子成了爸爸媽媽的「情緒垃圾筒」,成了爸爸媽媽壓力的「代罪羔羊」。
年幼的孩子面對壓力,往往不懂如何化解情緒,甚至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壓力?最慣用的表現手法就是:「生病」。以頭痛、拉肚子或「大」不出來種種身體不適的方式來引人注意;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則很可能直接用外在行為來反應,如:生氣鬧脾氣、拒絕上學、故意做出違反跟爸爸媽媽的一些原本約定,如:逾時不肯上床睡覺、不刷牙、躲在被窩裡打電動遊戲。
★鬼剃頭、拔眉毛與壓力
春風化雨任教建中近四十年,讓我深深感慨的是,近年來,遇見官能性強迫症、憂鬱症、人群恐懼症、過動兒、亞斯伯格症、恐慌焦慮的少年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很多爸爸媽媽總是「處心積慮」地隱藏孩子的病情,擔心會被看成「精神官能障礙者」,擔心被「污名化」貼標籤,數十年一直擔任班級導師的我,只有努力與孩子們「交心」,取得他們的信任,發覺病情;才有可能幫他們分擔壓力、排解情緒困擾。
提醒天下所有爸爸媽媽,壓力、情緒困擾,在這紛紛擾擾的二十一世紀現代社會裡,早已不是成年人或青少年的「專利」,目前國小幼童也多有這些症狀困擾,甚至有年齡愈來愈幼小的趨勢走向。
著名港星莫文蔚、鄭秀文都曾被媒體報導披露,在演藝低潮、情感失意時,竟然大量掉髮,甚至形成「圓禿」,也就是俗稱的「鬼剃頭」。不久前台灣也有幾件「鬼剃頭」事件躍上新聞版面,被「鬼」剃頭髮的受害者卻都只是十二、三歲左右的國小學生。
在社會兒童個案中,過去也有七、八歲女童,因為爸爸外遇,爸爸媽媽兩個成年人為了要不要離婚,天天吵呀鬧呀談判了大半年;小女孩認為爸爸媽媽吵架全是因為她不夠優秀、不夠乖所造成,每次想到「爸爸媽媽是否不愛我了?」所產生的焦慮和不安全感,促使她不由自主地以拔頭髮、拔眉毛來發洩壓力情緒—經兒重身心科醫師診斷,才發現原來「拔毛症」的壓力來源,全來自於爸爸媽媽長久以來的相互謾罵、吵架,讓女孩在不和諧、驚恐的情緒中不自主產生。
~以上資料摘自《如何培養高EQ孩子》陳美儒◎著
人類智庫【人類文化】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