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過優人神鼓、參與過社會企業,也曾一腳踏入太陽能領域的金點實業總經理林益慶,從藝術、高科技到農業,一路玩轉,最終自創餐飲品牌,成立「8more白木耳鮮物專賣店」,儘管產業型態不斷改變,但唯一不變的,是紮紮實實做好每件事的初心。什麼選擇白木耳?林益慶說,三年前他在太陽能公司服務時,首次注意到太陽能與LED光譜和生物科技結合,種植黑木耳、白木耳或其他中藥材,也是那時他才曉得,由於種植不易、成本高,目前台灣市面上九成五的白木耳,都從中國大陸進口,難以控管農藥殘留和水質。
「第一次看到新鮮白木耳,還想說這是真的假的?為什麼這麼漂亮?」林益慶指出,在世界區域經濟分工下,土地、人工成本低的地區形成強大的磁吸效應,卻也造就了弔詭現象─ ─當我們看到真實食物,反而會懷疑,顯見現代人對真實食物的感受非常低。
為了尋找台灣白木耳為何會消失,林益慶在2013年1月離開了太陽能公司,透過菇農介紹、一一登門拜訪,總算在埔里、東勢、彰化和嘉義,找到生產白木耳的零星菇農。
林益慶說,「那時有點使命感,想去找找台灣的白木耳究竟跑去哪?」不過,越了解白木耳,原本打算自營農場的林益慶,決定從頭轉戰餐飲,塑造白木耳品牌。
林益慶認為,唯有民眾了解、市場接受度提高,產銷量才會自然回到正軌,未來台灣可能甚至不需再向大陸進口,市場會自己找到新的平衡。
林益慶說,種植白木耳最大的風險,是太冷、太熱、太濕都不行。「有時我貨足了,但只要小農打電話來說要賣,我還是會跟他們買,就是希望能維持他們經濟無虞。」尋找白木耳的過程中,林益慶也陸續發現蜂蜜、桂圓、愛玉等台灣好物。
不過,創業之路沒有想像中容易,今年47歲的林益慶苦笑,新創事業除要面對資金不足、人才不到位及民眾不熟悉產品等問題,開店之初他曾在路邊派發傳單,沒有獲得太多回應,「深刻感受到中年危機的滄桑感。」
每當惶恐不安時,林益慶反覆檢視創業初衷。林益慶表示,「可能是年紀到了,如果去做來路不明、摻有糖精、化學原料的東西,可能會賺錢,但那些東西連我都不想吃,又為什麼要做?」
他說,「從劇場到科技到農業、餐飲,很多人都在問我為什麼玩這麼大?其實受限制的是人的心,產業雖然改變,但仍有軌跡可尋,關鍵在背後動機,我的不變之處,是想紮紮實實做好每件事與回饋社會的心。」
這股創業熱忱,在2013年9月開幕後,終於獲得消費者肯定,目前8more白木耳鮮物專賣店在台北共有三家分店,未來還將在新竹設點。
隨著事業版圖不斷擴張,林益慶也和銀髮人才資源中心合作,在中央廚房聘僱兩位超過65歲的長者,其中一位更曾經擔任餐廳廚師。
林益慶表示,煮木耳沒有太複雜的技術,唯一的門檻在於費時、費工熬煮,借助銀髮族媽媽的經驗,不僅研發出超過20種口味的白木耳飲品、點心,更幫助公司省力與提升效率。
「每天早上九點半,我們團隊成員會聚集在一起唸三次心經。」林益慶指出,每天透過安靜潛移默化,要讓所有的成員了解,這不只是餐飲業,更是在從事攸關良心的事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