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中國大陸西南邊陲的雲南普洱持續陰雨,當地猛先河水流清而急,滾滾向南匯入曼老江後,流入亞洲最長國際河流瀾滄江-湄公河。中新社報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猛先河邊一度毀林造田,青山變荒山。「1984年一場洪水和土石流,吞了上千畝即將秋收的良田。」當地農民陳啟學感嘆損失巨大。
自那以後,普洱推進植樹造林和育林護林。家家戶戶扛著鋤頭鐵鍬爬上荒山種樹。有人盜採林木,就會被民眾舉報。
普洱這座與緬甸、寮國、越南三國接壤的邊境城市一點點復「綠」,成為北回歸線上最大的生態綠洲。2013年,普洱被大陸官方委以重任——建設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探索一條邊疆欠發達地區立足自身優勢發展綠色經濟之路。
十年間,普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強化生態空間管控,加強生態保護和汙染源頭管控,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係,從源頭保護好綠水青山。
如今,普洱森林覆蓋率達74.59%,建成自然保護區18個,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350天以上,生物多樣性愈發豐富,境內活動的野生亞洲象佔大陸種群數量的六成以上。
2016年,普洱率先在中國大陸推行GDP與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雙核算、雙運行、雙考評機制。GEP的核算讓森林、空氣等這些原本「無價」的自然資源,轉化成「有價」的生態帳本。當年普洱GEP就高達5058億元人民幣。
殷實的綠色家底,為經濟發展增加了底氣。普洱逐步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建設特色生物、清潔能源、休閒度假、現代林產業四大綠色產業基地。
普洱有著上千年的種茶史,茶產業近年朝著有機茶方向發展,有機茶認證面積、認證企業、證書數量目前均居大陸第一。
普洱還是大陸發展生物藥的最佳地區之一。普洱淞茂滇草六味製藥公司負責人周正鳳介紹,普洱得天獨厚的原始森林資源,有助於珍稀藥材的保護和開發。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普洱GDP年均增長10.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大陸平均水平。大陸在普洱的試驗證明,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優勢,綠水青山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