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題目臨在眼前,要寫些什麼內容呢? 書寫材料取決於腦袋內容,最怕格子在眼前,靈感卻遠飛。那麼平日不妨用「為什麼」來提問,訓練自己拓展對事物的探究。 曾看過,有些長輩為了追求教育效率,常常訓斥孩子並要求「沒有藉口」、「不要找理由」,本意是希望孩子不要規避責任,不過若不假思索全然買單,最後習以為常,這套模式將成為日後的慣性來源,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少了動動腦「發現」更多可能性的機會,反而是得不償失的! 如果意識到生活中,可能存在不動腦的危機,那就有意識的突破它吧!可以養成「要求自己多推想『為什麼』」的習慣,大部分時候,我們可以從「事情發生的原由」、「觀點形成的原因」、「心情感受的來由」三方面來拓展一個題目的思考面向。例如:面對會考預擬題〈那一次,我應該這樣說〉可以拋出幾道問題: (一)為什麼有「那一次」的事件發生? (二)為什麼會有「我應該」的觀點?過程中 (三)為何會有不同的心情? 以該題的六級分樣卷為例,關於事件為什麼發生,就能找出勾連作者有所反應的事件發展片段,再加以組織敘述。因此,文中交代事發當下的時空背景「烈日當空令人汗流浹背」、「同學執意先回家放東西」,由此構成事件導火線。 扣題思考「我應該如何說」的部分,文中能見到作者發揮同理心,檢視過程後、理解朋友難處,反芻後的調整,帶出更圓融的改善做法。此寫法使過程環節串聯得更細膩,使作者為何有想調整的觀點,更合理呈現。 全文可見作者心情有起伏變化,先是煩悶、而後內疚,和解後才有歡樂。描述中同時帶出自己情緒來由,如:「因不願忍氣吞聲低頭道歉,最後不歡而散」體會了三思而行的溝通而更釋懷快樂。如此都豐厚了單純的情緒形容詞。 寫作有時若只是如實的寫表面見聞,可能淪於材料單薄、份量不足。多練習上述三個面向的發散思考,善用「為何」這元素能幫助拓展深度、開啟討論點,想要抓回遠颺的創作神思,快填滿文章的各種「為什麼」吧! (本文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提供) ●想知道更多寫作技巧嗎?《40週寫作覺醒》精選聯合報寫作教室專欄,集結出版,選購電子書還可享66折優惠。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