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0日 星期二

外銷訂單連16紅 報三喜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1/07/21 第515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外銷訂單連16紅 報三喜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統計處昨(20)日公布6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37.3億美元,創同期新高,年增31.1%,連16紅。值得一提的是,第2季及上半年外銷訂單金額,雙雙創下同期新高,讓這次外銷訂單報「三喜」。(延伸閱讀:電子傳產催動外銷訂單 上半年首破3千億美元同期新高

第2季外銷訂單金額為1,609.6億美元,為歷年同季新高、單季次高,年增35.9%。累計上半年外銷訂單金額達到3,099億美元,創歷年同期新高,也是史上首次上半年訂單就破3,000億美元大關,年增39.2%,增速為1984年有統計以來、亦即37年來同期最快。

統計處昨日也預測,7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27億美元至542億美元,年增15.7%及18.9%,有望連17紅。

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上半年外銷訂單金額雖然未超越2020年下半年,但依照以往經驗,外銷訂單一年內呈現逐季增加,若下半年維持態勢,今年全年接單可望再攀新高峰。

但同時她不忘提醒,新冠肺炎疫情及美中貿易戰仍會是最大不確定因素,也要注意是否出現「黑天鵝效應」。

以貨品別分析,科技貨品持續因為新興科技應用及宅經濟需求走旺,資訊通信產品外銷訂單金額為138.9億美元,電子產品外銷訂單金額為167.9億美元,兩者均創歷年同月新高。光學器材則因遠距商機加上車市回溫,帶動筆電、平板、電視、顯示器、車用面板需求,接單27.4億美元,年增42.7%,連13個月正成長。

傳統貨品因市場需求回升及原物料價格上漲,帶動貨品價量齊揚,讓所有傳統貨品年增率都超過四成。其中,基本金屬因主要國家擴大基礎建設,推升鋼品需求,外銷訂單金額為32.2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年增逾八成,為連續十個月雙位數成長。

展望未來,統計處指出,全球經貿情勢仍受到變種病毒及美中貿易戰等影響,但各國疫苗施打率提升,全球經濟復甦腳步加速,加上下半年進入消費性電子新品旺季,預期接單可望續強。

據統計處針對廠商調查7月接單看法,按接單金額計算動向指數為48.8,顯示廠商預期7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6月減少。

 
企業上半年募資 創新高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商大規模回台設廠,尤其半導體與零組件電子業增資需求大增,帶動國內資金募集需求大幅提升。金管會昨(20)日公布今年上半年度公開發行公司資金募集情形,其中現金增資及發行公司債募資金額,合計高達4,689.7億元,創下史上新高紀錄。

證期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公開發行公司公開募集(含現金增資及發行公司債)籌資申報生效案件總計有170件,較去年同期件數增加31.7%,金額增加9.5%。

證期局副局長郭佳君表示,今年上半年度公開發行公司辦理國內現增及發行公司債,募得的資金用途以償還債款、擴充廠房設備為大宗;尤其是擴充廠房設備及充實營運資金的金額及比重,均較去年同期增加,顯示國內經濟環境正向發展,企業有擴大營運及生產規模需求。但占比最高的還是償還債款的106件、金額1,993.2億元。

此外,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國內辦理資金募集情況明顯優於海外,根據證期局統計,上半年國內募資申報生效案件計有166件,金額為3,974億元,海外募資申報生效案件僅四件,金額715.7億元。以金額看,國內募資占84.7%,海外募集占15.3%,顯示企業仍以國內募集資金為主,主要反映國內經濟復甦與疫情影響、數位轉型需求所致。

至於私募案,今年上半年度公開發行公司僅辦理42件,較去年件數減少22.2%,但金額229.1億元,成長35.3%。

郭佳君說,今年上半年度有較大型的私募案件,主要是台銀人壽,光一檔私募普通股金額就高達110億元。但私募占上半年整體募集金額比重才4.6%,還是相當少。

 
回台設廠籌資創新高 電子、半導體擔綱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上半年公開發行公司募集金額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紀錄,金管會表示,主要原因是電子廠回台灣設廠,資金需求大增,上半年公開發行公司資金用途計畫在擴充廠房設備的比重高達37.1%、金額1,481.6億元,雙雙創高。

證期局副局長郭佳君說,上半年公開發行公司辦理現增及公司債,用來擴充國內廠房設備就有23件、金額1,481.6億元,無論金額或是比重都是史上新高;其中件數較去年增加76.9%,金額增加逾21%。郭佳君說,擴充廠房設備主要集中電子業,半導體與電子零組件最多。

以產業別來看,上半年電子業辦理現金增資與發行公司債占整體公開發行公司的公募比重約42%,居第一;第二高是其他類的15.9%,主因台電算在其他類,而台電上半年辦理357億元增資,金額較大,提高其他類占比。

占比第三高的是運輸業13.2%,尤其以航運業為主,郭佳君說,陽明上半年籌資157餘億元為最大宗,此尚未計入近來陽明現增案。證期局強調,資金用於擴充廠房設備大增,反應國內經濟復甦與疫情影響、數位轉型需求增加,相對帶動電子股資金需求大增。

 
7月住宅夏電凍漲 擬大戶不減免
記者鄭□、李承穎、黃有容/台北報聯合報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表示,因疫情三級警戒仍有許多人七月居家上班,在合理範圍內,應會考量不實施七月夏月電價。據了解,明天行政院會可望通過。經濟部官員說,已準備「住宅用電大戶不列入減免」方案,預計不超過所有住宅用電戶數一成,但這些大戶用電量約占總住宅用電二成,盼能達到節電效果。

蘇貞昌昨受訪說,六月已不收夏月電價,七月因三級警戒又延長,很多人還是在家辦公、居家時間較多,在合理的範圍內,應要給予考慮,確定後會向國人報告,他並拜託國人節約用電。

七月夏月電價是否減免遲未定案,經濟部官員不諱言,除了評估台電損失外,主要原因是擔心對用電量造成的影響。初步估算,七月若不實施夏月電價,台電將損失超過廿億元,但這不是經濟部最在意的,官員說,過去夏月電價有效抑低用電尖峰負載,若太早宣布不實施,很可能導致民眾大幅增加用電量。

至於七月用電超過設定門檻的「住宅用電大戶」,擬照常收夏月電價,但該方案尚未提報行政院,還不是最後方案。但若通過,會排除公益用戶例如庇護工場、公家單位待命值班休息室等,將可達到節電效果,且台電自行吸收的數字可少四、五億元。

 
東協接單 創新高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6月外銷訂單暢旺,其中,接自東協的6月訂單金額為54.5億美元,打破歷史新高,年增逾四成。其餘接單地區也不惶多讓,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歐洲同創歷年同月新高,增速均大於24%。

東協訂單金額創紀錄,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分析,東協6月訂單最主要動能來自於科技貨品。其中,資訊通信產品增加3.4億美元,顯示卡貢獻近二成;電子產品增加3.2億美元居次,產品包括晶片、晶圓代工等。傳統貨品中的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也均挹注外銷訂單金額。

黃于玲表示,美中貿易戰之後,許多廠商都已把供應鏈從大陸移往東協國家,同時也有部分廠商考量人力成本,選擇到東南亞設廠布局。

然而,台商重兵布署的越南疫情近期升溫,政府勒緊防疫措施,包括豐泰、寶成及志強-KY等台廠均宣布停工。對於是否衝擊海外生產基地,黃于玲回應,短期內的防疫限制,廠商仍可透過加班或是產能調配去完成訂單,經濟部也會持續了解廠商是否有因為越南疫情管制造成負面影響。

除了東協,美、陸港、歐等接單地區同樣亮眼,訂單金額均創同月新高。美國為6月訂單冠軍,訂單金額為164.8億美元,年增24%,連17紅;大陸及香港位居第二,訂單金額為144.3億美元,年增36.7%;歐洲訂單金額為92.8億美元。

 
台幣強勢 外銷訂單「虛胖」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公布最新外銷訂單,若以美元計算,6月、今年第2季及上半年均創同期新高,年增率也均超過三成。但若改以台幣計算,發現年增率全部縮水近一成,顯示新台幣匯率持續走強,讓外銷訂單呈現「虛胖」。

據統計處統計,6月、第2季及上半年外銷訂單金額年增率分別是31.1%、35.9%及39.2%,表現十分亮眼。然而,若以新台幣計算,發現年增率「攏總消風」,分別僅剩22.4%、27.1%及30.6%,均下滑約一成。

若再觀察主要國家貨幣對美元匯率,新台幣兌美元匯價6月為27.80元,年增7.03%,亞洲之中僅輸年增7.82%的韓元及10.29%的人民幣;若改與去年12月比較,新台幣匯率升幅達2.67%,為亞洲最強勢貨幣。

而新台幣強勢升值已讓國內電子業示警,大立光(3008)、台積電日前所公布第2季財報均受衝擊,大立光因匯損失去一個股本獲利,也導致台積電毛利率、營益率「雙降」。

對此,經濟部說明,因為各國政府於年底對於自家匯率掌握較強,如韓元變動就很大,因此不能直接以6月匯率對比去年12月的數據來解釋新台幣升值幅度,但也坦言新台幣匯率目前確實處於高檔。

經濟部表示,匯率決定廠商出口與其他國家是否保有競爭力,也牽涉到國內廠商在出口後有多大獲利;中大廠商針對匯率波動都保有抗壓性,因此台灣政府已努力讓中小企業及傳統產業升級轉型,透過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銀行避險工具等,降低匯率對於貨品出口衝擊。

除了匯率,海外生產比同樣也決定外銷訂單「含金量」。據最新統計,6月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為48.9%,為15個月以來的低點。統計處解釋,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降低主因為生產基地多於國內的傳統產業暢旺,以及美中貿易戰造成許多廠商移回台灣投資所導致。

對於後續海外生產比是否仍會低於五成,統計處補充,若傳產接單暢旺,預料海外生產比將持續下降。另外,科技業台商加速回台投資也會讓海外生產比降低。

 
國際財經要聞
華府越南匯率爭議平息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與越南已針對越南盾的匯率爭端達成協議,越南央行將允許提高越南盾匯率波動的彈性,並承諾將抑制讓越南盾貶值、從而給予該國出口商不公平優勢的情況,讓越南免於因匯率作為而遭美國加徵懲罰性關稅的命運。

美國財政部19日發表美越聯合聲明說,在維持總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穩定之際,越南國家銀行(央行)「將隨著時間推移繼續提高匯率靈活性,讓越南盾與金融和外匯市場的發展階段、以及經濟基本面因素,保持一致」。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與越南國家銀行總裁阮氏紅開完視訊會議之後,發表聲明表示,「我相信,隨著時間過去,越南國家銀行對這些問題的關注,不僅會解決美國財政部的擔憂,還將支持越南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並增強其總體經濟和金融彈性」。

川普政府1月下台之前,美國貿易代表在展開301條款調查之後,將越南壓低匯率的行為標示為不合理,並且對美國企業造成限制,但未祭出懲罰性關稅。貿易專家指出,拜登政府上任後,須根據川普政府啟動的調查,公布擬議中產品清單,而這個最後期限即將到來。

越南央行堅稱,沒有使用匯率創造國際貿易的不公平競爭優勢。

 
IEA:全球碳排後年衝高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國際能源總署(IEA)20日示警,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在2023年衝上歷史新高,原因是各國為走出新冠肺炎疫情陰霾而提出刺激措施,但乾淨能源占刺激措施支出的比率只有2%。

IEA在報告中表示,各國迄今宣布的振興經濟措施,將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3年寫下歷來新高,且未來數年排放量會進一步增加。

IEA指出,截至第2季,各國政府提出的刺激措施規模共計16兆美元,但分配給乾淨能源計畫的支出只有3,800億美元,占全球整體刺激支出的比率僅達到2%。IEA說,若世界想在本世紀中葉前實現淨零碳排目標,3,800億美元僅占所需金額的三分之一左右。

IEA署長畢羅(Fatih Birol)指出,包括政府或民間資金在內,各國政府所調動的資金,遠少於要實現氣候目標所需資金。

他說,疫情爆發之初,許多政府都表示將打造一個更乾淨的未來,但大多口惠而實不至。

畢羅說,各國應該採取進一步行動,帶動乾淨能源投資,而且眼光要超越經濟復甦時期,如此全球才可能回到實現淨零碳排放目標的道路。

各國分配給乾淨能源的3,800億美元,三分之二資金將在2023年耗盡,其餘資金差不多將在2030年前用完,意即這筆資金會在十年內中快速減少,到2030年可動用的資金,將不到2021年的二十分之一。

聯合國表示,若全球要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2030年前碳排放量平均每年必須減少7%以上。

 
晶片荒 智慧手機大漲價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全球晶片荒正在波及智慧手機,出貨量正在放緩,並出現多年來首見的大幅漲價,部分業者也被迫縮減生產、並延後發表新品,可能導致今年初的銷售盛況戛然而止。

智慧手機製造商迄今多半能躲過其他產業碰上的零件供應中斷困境,都約提前半年採購關鍵組件,但這些庫存已減少。

全球最大智慧手機製造商三星電子遭遇關鍵組件採購問題,導致出貨量比上季大減20%,Google也限制Pixel 5a 5G手機只在美國和日本出售,不像前一年廣泛上市。

小米3月在印度推出最新旗艦機種Redmi Note 10,價格約161美元,但本月零售價為174美元,比原價高約8%。小米4月在印度推出Mi 11 Ultra,但銷售延遲,本月稍早才買得到。晶片荒對智慧手機業者的衝擊並非完全一致。分析師說,蘋果已因其對供應鏈的影響力,沒遇到什麼麻煩。三星多數高階設備也一樣。但逾80%的業者苦於買不到零組件。

Counterpoint估計,第2季出貨量將比第1季減少10%。今年下半年的出貨量則估計將年增1.3%至7.71億支,原因就是零組件短缺抑制了下半年的銷售增幅。分析師表示,多數業者都在努力採購各種半導體,除了4G和5G晶片組,電源管理晶片、顯示驅動器、應用處理器都面臨採購難度。

零組件漲價,也使業者提高裝置價格,轉嫁給消費者。策略分析公司的數據顯示,全球手機上季平均批發價上漲5%,漲幅大於近年來的不到2%。

多國新冠疫情復熾不僅抑制消費者支出,也影響到生產,導致新手機發表數下滑:今年上半年共推出約310款手機,比一年前的370款減少18%。

 
比特幣跌破30,000美元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比特幣20日盤中跌破30,000美元大關,為6月22日以來首見,並且拖累整體加密貨幣行情下挫,市值共失血近1,000億美元。

根據彭博資訊報價,比特幣20日盤中大跌4.8%至29,307.89美元;比特幣在4月中飆上65,000美元歷史高點以來,迄今已回吐逾50%漲幅。乙太幣20日盤中也重摔近9%,瑞波幣的跌幅逼近10%。

一些投資人視30,000美元為關鍵支撐,一旦跌破可能導致比特幣價格進一步下挫,進而引發加密貨幣市場震盪,甚至導致資金加速撤離股市等風險資產。

加密幣金融服務公司Amber合夥人黃安娜(音譯)表示,投資人對經濟復甦的動能感到憂心,因而對風險資產轉趨審慎。

新加坡加密貨幣交易所Luno亞太區主管艾雅爾表示,比特幣在重拾下一波多頭走勢前,必須先築底、找到另一個支撐價位,他預估比特幣今年將在20,000至40,000美元的區間波動。

今年初帶動比特幣大漲的論述,如今面臨多方質疑。當時一些人主張,供應有限的比特幣具有抗通膨的避險作用,但比特幣今年以來只上漲2%,落後標普500指數13%的漲幅。

比特幣已遭遇多重利空,包括中國大陸監管機構打壓耗電量龐大的挖礦產業,央行推出數位貨幣計畫也可能擠壓非官方數位貨幣的生存空間,以及炒作熱潮消退。

 
憂心疫情重挫後反彈收高 歐股收復部分失土
倫敦2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由於擔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變種病毒株Delta快速傳播可能影響全球經濟復甦,歐股昨天重挫,不過今天收復部分失土,三大股市在平盤附近盤旋一段時間後收高。

歐洲三大股市昨天都大跌超過2%。

倫敦FTSE 100指數今天上漲36.74點或0.54%,以6881.13點作收。

法蘭克福DAX 30指數上揚83.07點或0.55,收在15216.27點。

巴黎CAC 40指數攀升50.88點或0.81%,收6346.85點。

 
要聞
豐興22日改選 第三代接班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豐興(2015)明(22)日舉行股東會並改選董事,據悉,現任董事長林明儒並不在候選董事名單中,將內定由現任總經理林大鈞接任新董座,同時兼任總經理職,換言之,豐興第三代將正式完全接班,開啟新里程碑。

豐興創辦人、會長林文貴今年98歲,每周仍會到公司視察;75歲的董事長林明儒卸任後,專職全國工業總會副理事長,繼續為產業做出貢獻;67年次的林大鈞年僅43歲,將扛起主導企業的重任,豐興三代同堂在鋼界服務,傳為佳話。

林明儒昨天指出,他已經75歲,早該要退休,當然要交棒世代交替,「哪能一直做下去?」提到兒子接任董事長一事,林明儒說,「做父親的不要講期許,會給人家壓力」,年輕人有不同的想法,就放手讓他發揮。

林明儒表示,現在是人工智慧(AI)的世代,對他而言「提到這種科技的東西就頭大」,就交棒年輕人,希望在年輕一輩帶領下愈來愈好。林明儒指出,鋼鐵業受美中貿易戰及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的嚴峻考驗,及新冠疫情衝擊,造成去年上半年世界鋼材需求萎縮,至下半年疫情趨緩後才逐步解封,慢慢恢復正常,並進一步好轉。

 
未來半年景氣 34%民眾看好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泰金(2882)昨 (20) 日公布 7 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受到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趨緩影響,民眾對景氣展望上升,大額消費意願開始回復,此外,國人對股市的樂觀情緒與風險偏好也都呈現回升表現,儘管台股指數在萬八出現賣壓,但仍有43.1%民眾認為未來半年股市會上漲。

國發會最新公布的5月景氣對策信號維持紅燈,領先指標微幅下滑,近期防疫政策雖維持第三級警戒,但本土疫情逐漸緩和,民眾對景氣展望指數回升,從6月的-20.3轉為正數的3.7。據國泰金調查,有34.1%民眾認為未來半年經濟景氣會較現在稍有改善。

民眾薪資上漲預期與大額消費意願指數同步回升,國泰金經濟研究處經理陳志祿表示,這顯示本土新增確診人數下滑支撐消費信心。

此外,據國泰金7月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的平均預期值為3.99%,高於6月的3.87%,但低於主計處預估的2021年經濟成長5.46%。

民眾對於2021年平均通膨預期值為2.02%,高於6月的1.82%,亦比主計處預估的1.72%要來得高,預期今年通貨膨脹率介於1-2%的民眾比例為52%。

股市部分,台股加權指數7月15日一度創下史上新高的18,034點,隨後就隨國際股市出現明顯修正,但國泰金調查民眾對股市的樂觀情緒與風險偏好雙升,這也受到本土疫情降溫影響。

根據國泰金「庶民經濟」7月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股市的樂觀指數從6月的2.2明顯回升至17.7 ,風險偏好指數則上揚至12 ,亦較6月的4.6明顯上揚。

調查顯示,有43.1%民眾認為未來半年股市會上漲,占比還是最多,高於認為台股會下跌的25.4%。

至於不動產實價登錄2.07月上路,賣房意願指數急墜,創下至少一年新低,逾64%民眾認為現在不是賣房時機占最多,買房意願指數雖略上提高,但仍以逾54%認為不是買房時機占最多。

 
三圓處分大陸股權 拚轉盈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上櫃建商三圓建設(4416)已連續虧損五年,今年營運可望轉虧為盈。三圓建設總經理王雅麟昨(20)日表示,三圓轉投資的中國大陸青島公司36.5%股權,確定以人民幣5.61億元(約新台幣24.3億元)全數處分予Goal Fortune Corp,目標今年底完成交割、入帳,若順利完成,營運確定虧轉盈。

三圓處分轉投資青島公司股權案,耗時四年之久,且過程不斷引發爭議,這宗股權交易案買方從2017年的上海仲盛建設工程,2018年5月又轉為Casco Overseas Limited,今年5月公司公告該案交易對象再變更為Goal Fortune Corp。

不僅交易對象換人,股權處分交易更從原先27.53%提高至36.5%,交易金額也從原本的人民幣約3.88億元(約新台幣17.6億元),增加至約 人民幣5.61億元,且處分利益估達新台幣14億元,對公司每股挹注高達約23.3元,獲利驚人。

 
解封後…54%最想恢復旅行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泰金昨(20)日發布調查結果,顯示在疫情趨緩下,民眾恢復外出活動的意願明顯升高,其中有41.4%的民眾在疫情趨緩且政府放鬆管制措施的情況下,將開始恢復外出活動;而解封後亦有過半數、 約54%民眾最想恢復旅行,17.8%民眾想到餐廳、咖啡館與酒吧等場所用餐。

近日疫情因控制得當而平穩,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表示下周有可能鬆綁部分防疫措施,7月26日是降級而不是解封,目前做出的規定和指引,必需在疫情控制和防疫疲乏之間取得平衡, 解封仍要非常謹慎。

國泰金昨日公布7月最新時事調查,詢問民眾在疫情趨緩下,對於恢復外出活動的意願,結果顯示,一旦警戒下調,有超過四成民眾會外出。28.8%民眾傾向在台灣達到群體免疫且政府相關限制解除才出門。

不過,也有民眾相對保守,有16.5%民眾表示會在完全施打兩劑疫苗後恢復活動,僅13.3%民眾認為在打完第一劑疫苗即可恢復外出。

此外,解封後民眾最想去的地方?國泰金此次調查結果顯示,疫情趨緩後,有54%的民眾最想規畫旅行,17.8%民眾想到餐廳、咖啡館與酒吧等場所用餐。

也有9.9%民眾選擇繼續宅在家,7.2%民眾想去健身房或運動中心,7.2%民眾則想從事看電影等室內休閒娛樂活動,僅3.9%民眾會去大型購物中心購物。

國泰金此次調查於2021年7月1日到7日進行,針對國泰人壽官方網站會員及國泰世華銀行客戶發出電子郵件問卷,並成功回收共23,916份有效填答問卷。

 
留住外銀 金管會三個放寬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營造外商銀行在台經營的有利環境,金管會昨(20)日宣布修法放寬三大措施,修正兼營債券、證券承銷及自行買賣業務規定,31家國銀與八家外銀在台分行可望受惠,今日正式上路。

銀行局主任秘書童政彰表示,放寬三大措施可望提升外銀在台子行或分行通路經營的效益、擴大與海外總行交易額度與範圍,同時也滿足國銀在海外籌資與發行新商品的需求。

外銀近年接連撤台,包括瑞士信貸銀行、南非標準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之後還有澳盛銀行等。

今年花旗銀行宣布將撤離包括台灣在內亞太區13個消費金融市場,立委憂心未來會有更多外銀撤離台灣;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日前財委會承諾將「依法審慎」審查花旗消金業務撤台案,尤其嚴禁花旗銀轉介台灣高資產客戶到海外。

金管會也積極修法,改善外銀在台經營環境,完成「銀行申請兼營債券、受益證券、資產基礎證券承銷及自行買賣業務應遵循之規定」修正,主要有以下重點。

一是放寬外銀分行提列備抵呆帳及保證責任準備金額50%計入外國銀行分行淨值,有利外銀在台子行達到風險控管標準。

二是放寬銀行兼營債券自行買賣部位限額,不再適用券商管理規則,而一律以銀行「核定基數」計算。放寬後與「單一」海外關係企業的買賣及交易總餘額不得超過銀行核算基數10%,所有交易總餘額不得超過20%。

童政彰以花旗銀為例,過去兼營證券商指撥營運資金需15億元,比台銀8億元多出近倍,花旗銀向海外總行或新加坡分子行交易有價證券時,為擴大額度需列很大部位指撥營運資金,但未來限額放寬為核算基數10%後,兼營自行買賣部位依核算基數(960億元)計算,可提高至96億元,花旗銀指撥營運資金不必那麼多,可跟總行或香港、新加坡分行的交易額度擴大,交易對象大幅鬆綁後,可有效提升其經營績效。

三是放寬取得海外子行發行之公司債限制,結合集團資源滿足客戶需求,得透過自營買賣方式提供海外子行發行之結構債予高資產客戶,提升我國銀行業者競爭力,並進一步促進我國金融市場之國際化。

 
本土生醫併購交易 熱呼呼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20)日發布《2021台灣生醫併購白皮書》,觀察今年上半年本土生醫併購表現,今年前四月為止,交易金額就已達到87億元,遠超去年全年50億元,主因在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向台康生技注資50億元,此案帶動近期生醫併購金額繳出亮眼成績單。

報告指出,台灣生醫產業的併購交易大多以生技製藥領域居多,2021年上半年生技製藥業交易量明顯增加,2020年全台共有七件生技製藥業併購案,而2021年前四月的案件數就已經七件,顯示出生技製藥領域愈來愈熱門。

報告顯示,生醫產業在今年上半年最重大的併購案,莫過於郭台銘以其個人公司鋐維投資台康生技一案,雙方在今年4月簽署意向書,台康生技董事會也於5月通過該私募案。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執行董事翁麗俐表示,郭台銘投資台康生技一案,公告交易額逾50億元,無疑是今年上半年最大的公開併購案。此案需台康8月股東會通過,以及主管機關核准後才可執行。

翁麗俐指出,今年第二大案件為三顧生醫、日立、耀華玻璃、中鋼等眾多大股東合資成立的樂迦再生科技,公告總價值達20億元。

翁麗俐認為,再生醫學研發領域,可謂生醫產業的「藍海」,台廠透過併購策略,與日本日立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正式打入全球再生醫療的供應鏈,可望讓台廠快速與世界接軌。

至於今年生醫產業第三大併購交易案,是由泰國國家石油子公司Innobic注資14.1億元,攜手美時化學製藥進軍國際市場。報告指出,在這些逾10億元大型併購案的帶領下,今年前四月生醫產業併購交易總額上看87億元,已大幅超越去年全年表現。

新冠肺炎疫情從去年開始在全球爆發,翁麗俐表示,即使全球面臨疫情的不確定性,生醫產業的併購活動卻十分活絡,在疫情之下,市場資金更加認同生醫產業的關鍵地位,進而加強對生醫產業的布局。

從全球表現來看,生醫產業的併購案件於去年上半年曾略為降低外,而在去年下半年開始,併購案件數及金額皆已雙雙回升,顯示出投資人積極透過併購,加速取得優質資產的野心。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