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央行理事示警 通膨隱憂浮現


【樂高雄電子報】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1/07/30 第516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央行理事示警 通膨隱憂浮現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理事示警,通膨隱憂浮現。央行昨(29)日公布第2季理監事會議議事錄摘要,有理事表示,近期美中貿易戰持續,部分產品供應鏈恐移出中國大陸,造成部分商品成本上升,加上疫情影響,出現貨運缺櫃、塞港問題,恐進一步推升運輸成本,反映於商品售價漲價上。

央行6月17日召開第2季理監事會,決議政策指標利率「連五凍」,重貼現率維持在1.125%的歷史低點,符合市場預期。央行總裁楊金龍宣布,上修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值至5.08%,並預測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6%,低於2%警戒線。

細數央行昨日公布的理監事會議議事錄摘要,在第2季理監事會議上,「通膨」字眼共出現29次,顯示理事們對此議題十分關注。

其中有位理事認為,過去美國物價多呈平穩,主要受惠於全球化發展,商品均在成本最低的國家生產,因此美國輸入型通膨低,導致其CPI及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年增率均不高,未來是否會在某個臨界點有觸發通膨的可能性,仍不確定。近期美中貿易戰持續,部分產品供應鏈恐移出中國大陸,造成部分商品成本上升,加上疫情影響,出現貨運缺櫃、塞港問題,恐進一步推升運輸成本,反映於商品售價。儘管全球化不可能反轉,但不同的時空背景仍將影響物價走勢。

有理事說,依6月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後發布的PCE及核心PCE年增率預測值資料顯示,今年美國通膨率較高,明年則將下降。國內物價方面,國際原油價格波動造成的輸入型通膨,對我國此等小型開放經濟體的物價影響頗大。例如,今年5月台灣CPI年增率達2.48%,其中半數漲幅來自油料費及機票價格上漲。國內通膨是否會持續上升,值得進一步探討。

另位理事指出,根據以往國發會國家發展計畫,台灣通膨目標均訂在2%以下,惟最新的「國家發展計畫(2021至2024年)」,通膨目標介於1%~1.5%間。小型開放經濟體對通膨的控制實屬不易,例如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對我國物價影響大。瑞士亦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其通膨目標即設在2%以下,但不能陷入通縮,基本上與我國央行可接受的通膨在0%~2%區間相同。若國內投資持續上升,內需增加,即使通膨率略高亦可接受。目前台灣通膨尚不致成為太大問題。

 
國際財經要聞
Fed、白宮若錯估通膨形勢 經濟會受到什麼樣的衝擊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CNN報導,白宮和聯準會(Fed)至今仍認為,通貨膨脹不會持續,隨著經濟重啟,物價將降溫。多數經濟學家似乎同意Fed的「通膨僅是暫時性」之說,投資人也沒被2008年以來物價最強漲勢嚇退。

然而,一些分析師警告,這種看法的風險極高;如果這些共識有誤,通膨居高不下,可能危及經濟復甦、股市,甚至是總統拜登的施政議程。

摩根大通私人銀行資深市場經濟學家羅斯表示:「他們仍高喊通膨是『暫時性』,但如果這種看法錯了,可能會讓目前的經濟周期縮短。」也就是說,屆時Fed必須快速升息以抑制通膨;借貸成本升高,將拖緩甚至讓經濟復甦偏離正軌。

與此同時,高通膨和高利率,將使拜登更難實施逾4兆美元的基礎建設和社會安全網計畫。

Bleakley顧問集團投資長布克瓦表示:「Fed在玩一場他們會輸掉的試膽遊戲;我認為,Fed對通膨的看法並不正確。」

布克瓦表示,Fed應盡快改變政策,若裹足不前,會更難在不讓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緩解通膨;「Fed想必不願從後面追趕通膨走勢」。

一些華爾街領導人,包括貝萊德執行長芬克、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等,近來都已示警,認為通膨恐怕不是暫時性。

國際貨幣基金(IMF)也敦促各國央行,不要對只延續幾個月的通膨過度反應,但也承認「暫時性的壓力仍有可能變得更持久,各國央行可能需先發制人」。

經濟預測可能出現嚴重錯誤,包括Fed在內;Fed主席鮑爾6月時自己都曾說過:「很多方面我們都須謙卑,(預測經濟)充滿高度不確定性。」

 
鮑爾穩住市場 用心良苦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會議顯然已成為一種「墨跡測驗」:主席鮑爾說得天馬行空,博大精深,再由分析家們自己決定該如何解讀。

彭博電視主播阿布拉莫維琪(Lisa Abramowicz)撰文指出,一些Fed觀察家表示28日會議相當無聊,其他一些人士則認為結果非常含混,更有人認為這意味Fed朝向購債措施「退場」,邁出了如同嬰兒般的一步。

不過會議結果也傳達出一些確定訊息:Fed決策委員已首度、正式、深入討論「退場」的速度與組合;且委員們要先看到一些漂亮就業數字,再決定市場是否已達到「重大的進一步進展」目標,儘管如何才算是「重大的進一步進展」,依然曖昧不明。

從諸多雜亂訊息中,究竟能看出些什麼?首先,鮑爾仍偏向「鴿派」;且無論企業在財報說明會上多擔心供應鏈混亂與勞工短缺問題,他在Fed擁有足夠的「同志」來維持目前路線。決策官員仍將大方地對經濟體系注入鉅額現金,來麻醉任何對資本市場的憂慮。

因此儘管鮑爾已暗示Fed正在規劃「退場」路徑,但他仍不願打擊全球股市及債市行情。從市場的反應,也顯示交易商似乎認為廉價資金流入市場的時間反而會更久。

會議之後市場對未來10年的預估通膨率雖已上升到一個多月來高點,但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卻不升反降,這也使10年期實質殖利率降到負1.18%的空前低點,5年期實質殖利率更降到負1.98%。

 
要聞
台商資金匯回 一周大增90億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境外資金專法即將於8月中落日,台商搶搭「末班車」引資回台,財政部台北國稅局昨(29)日指出,本月諸多大案陸續提出申請,單單一周之內,新增申請匯回金額就達90億元,剩下最後半個月施行期內,還有不少大案正在排隊等待。

《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施行期間將於今年8月14日截止,台北國稅局昨日舉行例行記者會,官員表示,台商剩下最後半個月的時間,可以運用所提供的租稅優惠,將海外資金匯回台灣。

財政部於專法上路前,曾推估本法施行的二年期間內,每年至少可帶動1,333億元海外資金回流台灣,實際上施行第一年期間,便已吸引總金額2,166億元申請回台。

不過第二年匯回租稅優惠降低,資金回台金額明顯放緩,官員表示,統計至7月23日止,專法施行第二年期間內,申請匯回總金額共約674億餘元。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第二年申請匯回的金額較低,但若觀察7月15日至7月23日這一周,申請匯回金額就達到90億元,可見專法落日在即,還是有許多台商搶搭租稅優惠的最後末班車。

官員透露,過去這段期間以來,台北最大的資金匯回申請案,是單案匯回超過30億元的案件,據瞭解,與國稅局配合的銀行端,還有部分大額案件尚未送件,可以期待近期的資金匯回申請表現。

台北國稅局局長宋秀玲強調,資金專法的租稅優惠「絕對不會延長」,8月14日前若未提出申請,台商便不能再適用專法的租稅優惠,務必把握最後半個月的期間,及早提出申請。

 
台灣景氣展望 兩外銀按讚
記者楊筱筠 □ 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疫情控制得宜,未衝擊表現優秀的出口,外銀對台灣2021年經濟展望按讚,最新報告指出,法國外貿銀行以及星展集團同步認同疫情並未影響台灣2021年經濟成長率表現,維持增長6.4%與5%不變。但對2022年,星展集團下修至2.8%,預期央行最快2022年底啟動升息。

法國外貿銀行指出,雖然台灣企業營收僅從2021年第1季年增26%,放緩至第2季的18%,但總體上看仍相對強勁。

對台股,法國外貿銀行報告中指出,中期仍然看好台股,尤其是半導體公司營收基本上並未受到影響,另外,航運和交通運輸是表現最好的行業,然而,由於全球各國政府可能採取行動抑制暫時的通脹,投資者應注意相關估值。

與此同時,房地產前景依然向好,市場樂觀情緒及投資增加亦令各類物業土地價格上漲。房價在在政府收緊宏觀審慎政策之後仍在上漲,但考慮到居民的負擔壓力加大,監管機構可能會推出更多措施。

 
政院:研擬紓困5.0方案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昨(29)日在政院會後記者會表示,政院將在特別預算1,600億元額度內,對防疫、紓困、以及振興做整體性盤點與評估。他並表示,現正研擬紓困5.0方案。

他說,紓困4.0只到7月底止,防疫警戒雖降級,但仍有產業營運持續受到衝擊,各界也認為紓困有必要再加強或補充,目前政院評估中,若定案,可稱之為紓困5.0。他並表示,紓困5.0和振興方案不排除同時推出。

至於外界關切振興方案,現在國發會正在收集意見、檢視、盤點中,目前時程未有定案。此外,因國際疫情嚴峻,我國的防疫支出有可能再增加或補足。針對振興方案,外傳行政院將推出「五倍券」,預計最快9月上路。羅秉成強調,行政院還在討論中,尚未定案。

羅秉成表示,立院通過8,400億元特別預算,目前剩下1,600億元,紓困5.0、振興、防疫原則會在1,600億元範圍內規劃,但會有所取捨,有部分可以用明年公務預算、移緩濟急。

至於振興、紓困5.0推動時程上,他表示,外界可能認為下一波特別預算執行須送立法院通過,而立法院新會期是9月開始,因此猜測會在9月、10月才能推動;事實上,不一定與立法院會期連動,因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11條規定,此為一彈性條款,只要政院院會通過,在立法院通過之前,政院就可先行動支特別預算。

媒體追問是否有可能提前到8月執行?羅秉成表示,以政院目前節奏看,振興方案時程未定案。

至於政院研擬提出紓困5.0,羅秉成表示,將由各部會評估各產業是否有必要再進行一波紓困,並由國發會彙整。

另據了解,紓困5.0若要推動,對象將鎖定住宿餐飲、觀光休閒等短期內尚無法完全恢復,以及因防疫需要而被令其停止營業之行業。

 
日月光:封測產能缺到明年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昨(29)日舉行法說會,對營運後市釋出樂觀看法。營運長吳田玉表示,目前需求比先前看起來強勁,下半年產能持續供不應求,緊缺態勢將一路延續至2022年全年,最快2023年才有機會達供需平衡;法人估,日月光投控第3季營收季增21%-25%,創新高,全年力拚賺一個股本。

吳田玉預期下半年營收及獲利率可望逐季走揚,封測需求比預期強,明年首季更有機會再優於今年第4季。日月光投控上半年封測事業毛利率達到全年的目標25%,預估下半年毛利率較上半年好,今年的營益率目標相較去年,可超越或增加2.5至3個百分點、達到高標。

整體來看,吳田玉說,今年半導體產業市場可年成長10%,日月光投控成長幅度比產業成長幅度倍增。法人看好,日月光投控第3季營收季增21%-25%,將創歷史新高,加上第4季、明年第1季逐季成長,日月光投控營收可望三季改寫紀錄,進入高速成長期。

日月光昨天普通股漲2.5元、收115元。周四ADR早盤勁揚逾7%。

日月光因應成本今年已調整價格,針對外資詢問價格走勢部分,日月光投控回應,若原料成本上升,明年仍會適當調整價格,但具體漲幅無法透露。

日月光投控指出,客戶相當積極,需求延續至2022年,長約更簽訂至2023年,產能擴充仍須考量整個封測產業鏈,如導線架、載板、設備等,現在設備交期長達一年,預期供需最快到2023年才達到平衡。

針對市場對重複下單的疑慮,吳田玉回應是局部及暫時性現象,對整體業務動能影響有限。他強調,半導體需求由創新驅動,5G、AI、電動車、物聯網等創新仍驅動需求加速,是產業成長的長期支撐。

法人認為日月光投控全年有望賺一個股本,明年在12吋和8吋晶圓產出增加下,同步使後段封測持續暢旺,強勁動能將延續至2022年。

 
友達在台擴產…明後年大戲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經濟日報
友達力排市場唱衰面板產業前景的聲浪,看好面板景氣,昨(29)日宣布上修今年資本支出為240億元,較年初預告的220億元增加9%。友達董事長彭雙浪表示,主要為昆山廠LTPS擴產所需,明、後年擴產重點放在台灣。

友達今年第2季資本支出32億元,累計上半年資本支出65億元,資本支出將集中在下半年。

友達今年以來三度新增資本支出預算,2月董事會核准資本支出預算394.83億元;3月董事會再新增資本支出4.55億元;7月28日董事會核准新增資本支出預算317.08億元,今年資本支出預算達716.46億元。

法人關切今年三度追加資本支出,彭雙浪表示,產線建置布局至少需要一年的前置作業期,現在已開始與設備商討論採購設備。年初的394億元用於擴充昆山廠筆電產能,在高階NB市占率六成的基礎上再精進。7月28日董事會核准的317億元將從明年底執行,用來提升台灣廠區高階、大尺寸電視產線。

至於在次世代面板的布局,彭雙浪直言,迷你發光二極體(Mini LED)、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目前成本仍高,只能先鎖定高階產品,如電競市場;為掌握LED料源,友達轉投資富采投控,發揮整合效益,降低成本。

 
高通:晶片荒 年底前有解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手機晶片大廠高通 (Qualcomm)本季財測優於預期,看好包括iPhone在內的5G手機晶片銷售將攀升,高通指出,與多家合作夥伴積極解決全球晶片短缺造成供應不足的問題。消息激勵高通早盤股價大漲超過5%。

高通於美股28日盤後公布財報,上季營收大增63%至近80億美元,聯網裝置晶片銷售激增至14億美元;上季每股盈餘1.92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68美元。

關於展望,高通預期本季營收可望達84億至92億美元,每股盈餘2.15至2.35美元,都優於市場預估。

高通最新財測可能緩解投資人對全球晶片短缺,影響iPhone等智慧手機市場的一些擔憂。

高通執行長艾蒙(Cristiano Amon)在法說會中表示,取得晶片的努力有了進展,在上季取得第一批大量出貨,未來數月還有更多出貨,「年底前仍有望大幅改善供應」。

高通也受惠於中國大陸華為退出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因為華為旗艦手機並未採用高通的晶片,但華為的競爭同業多數採用高通晶片,而這些業者正在分食華為的市占。

高通的其他晶片產品銷售也提升,例如無線射頻晶片銷售增加,各種車用晶片與物聯網相關晶片銷售也成長。

高通表示,預期這類非主力產品的晶片銷售額在本年度將達100億美元,高於前一年度的60億美元。艾蒙說,這反映公司將業務多元化取得進展。高通也預期2021年度經調整後每股盈餘8.24美元,較前一年度增加近一倍。

另外,高通表示,2021年全球5G手機銷售量可能達到自家預測4.5億至5.5億支銷量的較高端值。這代表手機製造業者可能會把任何正面臨供應短缺的晶片,用於生產獲利空間更大的5G手機。

 
壽險業 6月減碼台股700億元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昨(29)日公布統計顯示,壽險業也炒短線。5月台股受本土度情衝擊下大跌近500點時,壽險業進場加碼100~200億元「撿便宜」,但是6月台股加權指數一反彈超過4%,壽險業馬上順勢「落袋為安」 ,減碼約有700億元左右。

壽險業連續四個月持股市值都在2兆元之上,截至6月底尚有2兆1,209億元。

5月本土疫情急劇擴散,別人恐懼時,壽險業勇敢進場加碼,在融資斷頭賣壓大減後,散戶信心為之一振,6月加權指數更急速反彈上攻,一度漲最高觸抵1萬7,797點,月底亦上漲有687點之多,等於5、6月高低差就超過2,600點之多,壽險業也順勢玩起「你丟我撿」、「你撿我丟」的套利遊戲。

金管會保險局公布統計,截至6月底,壽險業持有台股市值連四個月突破2兆元大關,6月底達2兆1,209億元,較5月僅增加66億元,月增僅0.3%,但台股6月較5月大漲4%,壽險業增加市值幅度、遠低於台股漲幅,顯示6月壽險業減碼台股。

若照台股加權指數單月漲幅逾4%來看,壽險業6月對台股持股水位應升到2兆1,988億元,但實際6月壽險水位僅2兆1,209億元,顯示壽險減碼台股700多億元。

反倒是壽險業手上國內外現金部位來到1.51兆元,較上月略有增加557億元,顯然壽險業6月選擇機動操作,見好就收。

 
銀行高利定存 拚場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股震盪,匯市波動,銀行競推台、外幣高利定存,除新台幣專案天期較長,外幣幾乎以3個月期以下為主力,一方面爭取大戶資金在股市震盪下可能部分資金自股市撤出,另方面美國升息預期心理,在新台幣仍強勢下,趕推外幣短天期定存,以利客戶機動調度。

不少銀行的台幣或外幣高利定存在7月底到期,有銀行最近新推高利定存專案,以利舊客戶繼續轉匯新資金存入,避免客戶轉進其他銀行而流失,加上股市波動,除了台幣高利活存,也順勢推台幣高利定存,提供客戶資產配置調整的選擇。

中信銀主要針對網銀與行動銀行App通路,推出外幣短天期高利定存,客戶換匯轉存最低1,000美元起,存款1.2萬美元1個月期就有1.68%高利,3,000美元以上不到1.2萬美元,1個月期也有1.0%的高利,高於多數銀行的美元高利定存。

遠東銀美元高利定存2個月期利率0.88%,也相當高,起存門檻則是5萬美元,辦理通路部分,9月以前網路銀行與臨櫃均可辦理,但9月後則改為只限臨櫃。

台中銀行則是主打人民幣高利定存,6個月期高利2.2%,1年期高利2.3%,起存門檻人民幣2萬元。由於台中銀客戶群不少偏好人民幣,以及中小企業主或大股東也有不少人民幣存款需求,因此推人民幣高利定存。

上海銀原本就以兩岸三地都有上海銀為特色,兩岸有不少企業客戶,人民幣高利定存因此除了自然人客戶適用,也有開放法人戶辦理,但是同樣6個月期,法人戶的高利利率比自然人要略低0.1個百分點,法人戶承作人民幣高利定存專案,也設定上限人民幣500萬元。

王道銀則是持續推新台幣高利定存,13個月期1%,由於王道銀主打數位通路,起存門檻與限額寬鬆,提供一般小資族到大戶階級都可存。

 
台幣連三升 攀二周高點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外資回頭、股匯雙漲,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昨(29)日升值6分,收在27.945元,連三日升值並創近二周新高,總成交量為14.73億美元。

匯銀分析,美國聯準會鴿派言論使美元下挫,包括新台幣在內的亞洲貨幣昨日普遍升值,外資蜂擁匯入,使台北股匯市「漲」聲響起。

央行統計顯示,美元指數昨日下挫0.5%,主要亞幣對美元全數上漲,其中,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韓元升幅最猛、高達0.71%,人民幣也強漲0.62%。相較於韓元、人民幣的激情演出,新台幣升值0.21%,星元升值0.42%,日圓升值0.09%。

對於新台幣匯率重返「27字頭」,匯銀主管說,新台幣表現強勢,即使外資領到股息後有匯出需求,但在其他外資逆勢匯入下,新台幣不貶反升,終場升值6分,收在27.945元,為近二周的高點。

匯銀主管說,受到主要亞幣激升影響,新台幣匯率也重返「27字頭」,當匯價再度升破28元大關時,吸引不少散戶與進口商買美元。

展望後市,匯銀主管說,「目前還是月底,出口商仍有拋匯需求,也許新台幣匯率會繼續緩升也說不定」。

聯準會主席鮑爾指出,就業市場確實正朝非常強勁的方向前進,但現在還不是討論升息的時刻。

 
壽險業 上半年大賺2,592億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台幣對美元6月回貶,讓壽險業匯兌避險鬆一口氣,獲利續創新高。金管會昨(29)日公布統計,壽險業今年上半年稅前盈餘高達2,59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55.9%,是歷年同期最佳成績,繼續超越去年一整年水準,6月底淨值也回升至2.63兆元,創史上新高。

保險局副局長王麗惠昨日表示,新台幣對美元今年6月底,相對於2020年底,升值幅度為2.2%,所幸6月新台幣略貶,壽險業若不避險,6月底恐出現2,341億元虧損。

但所幸壽險業者花錢買進避險工具,產生了1,559億元的評價利益,再扣掉花費715億元去買避險工具的錢,另收回外匯準備金143億元。

壽險業上半年整體匯兌成本達到1,354億元,至少減少千億元的風險。

6月單月新增匯兌成本為147億元,是今年單月次低水準,僅高於今年3月的135億元。

壽險業5、6月實現股債利益的動作都不如之前,但靠著今年首季大賺,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2,592億元,超越去年全年的2,061億元水準。

產險今年前六月稅前盈餘122億元,整體保險業加總後的前六月稅前盈餘2,714億元也一舉超越去年全年 ,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年增率為148.5%。

若從單月的角度,匯兌成本減少、實現股債入帳較上月增加,因此6月單月稅前盈餘為372億元,高於5月的168億元,回復到4月水準。此外,6月底壽險業淨值再度提升至2兆6,330億元,較上月增加1,756億元,再度重回歷史新高。

截至今年6月底,壽險業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的累積餘額為319億元,月增15億元,壽險國外投資淨利益(含兌換損益、避險損益)為4,166億元,較5月增加794億元。

此外,受新台幣升值、美元保單大賣影響,壽險業需要增補海外投資部位,截至6月底國外投資金額已達19兆953億元,突破19兆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相較前一個月再增加2,592億元,占可運用資金的65.31%,這部份含國際板債與外幣保單為主。

 
台塑:一次性民生塑料 2025停產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昨(29)日舉行股東會,呼應全球綠色減塑的環保趨勢浪潮,台塑董事長林健男會中宣布,自2025年起,台塑將停止供應保鮮膜、塑膠袋、免洗餐具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料,空出的產能將轉拓銷窗框、醫療級針筒等耐久型及利基型產品,全面升級轉型。

另外過去一年面對新冠疫情,讓台塑有很多體悟,也看到商機,台塑昨天同時也宣布將投資3.9億元,在高雄仁武廠設立「醫療材料生產中心」 (簡稱醫材中心),預計明年6月就會完工。

將投入開發更多先進的醫療材料, 讓台塑所生產的產品,能更廣泛應用在醫療與民生用途,除提高下游加工產品的附加價值,更達到保障人類健康與提升生活品質的目標 。

 
遠東新攜亞馬遜 打造綠色鏈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遠東新昨(29)日股東會,由董事長徐旭東主持並宣布,該公司打入國際大廠供應鏈,將與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共同打造綠色供應鏈,提供Amazon自有品牌服飾;也與全球瑜珈第一品牌Lululemon合作,躋身重要供應商,今年出貨量將倍增;近期旗下產品也打入國際電動車鏈,由合作廠商認證中。

徐旭東也宣布,未來兩年遠東新的資本支出會「很大」,在美、日、越都有繼續投資的計畫,此外,目前遠東新再生事業基地包括兩岸、日本及美國,未來將增加越南、菲律賓等生產據點,持續擴充全球產能。遠東新並在股東會上完成董監改選,徐旭東之子徐國安以亞泥代表人身份出任董事,遠東集團接班部署又跨一步。

徐旭東表示,遠東新在再生事業方面,除了將增加越南、菲律賓等生產據點,日本廠也即將進入第三期擴建,將增設產能10萬噸再生聚酯工廠,至2025年本公司全球再生聚酯產能將成長至86.5萬噸。

遠東新越南布局也已進入第二階段擴建,聚酯長纖、再生聚酯產能將陸續開出,此外,也正在興建美洲最大PTA與固聚酯粒一貫化廠,可望發揮區域產業鏈優勢。徐旭東說,未來有市場的地方,遠東新就會去投資,像是在美國蓋廠,即便人力成本高,但這是一個成熟且量大的市場,所以仍會積極投資。

除了服飾,遠東新也打入電動車鏈。遠東新副董事長席家宜表示,目前電動車全球占不到5%,2025年可能會成長到20%,呈現倍數增長,遠東新看好這個趨勢,正在發展其中的材料,包括在安全帶、安全氣囊、輪胎簾布等領域,都將扮演關鍵角色。

席家宜表示,遠東新在蘇州生產高值化尼龍6,6工業絲,近年切入車材市場,已有不少出貨,並持續加強研發。看好未來電動車、自駕車的材料需要更強,積極打入供應鏈也認證中。

展望下半年,席家宜認為,今年來看,歐美為首的先進國家產業爆發性需求明顯,產能利用率非常高,目前遠東新在越南的PET工廠仍是全能生產,預期今年營業額可望和2019年相當,淨利則應會比前年高出許多。

遠東新昨日公告半年報,上半年稅後純益62.3億元,年增68.9%,每股純益(EPS)1.25元;該公司也公告高階人事異動,包括化纖總部總經理由范欽智出任代總經理、紡織總部由李源珍出任代總經理,石化總部則新設營運長,由闕盟昌擔任石化總部PTA事業部營運長。

 
長榮長賜輪 重回運力團隊
記者黃淑惠、編譯季晶晶/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長榮海運第一艘2.4萬TEU(20呎櫃)的新船已經交船,正在亞洲載貨的途中,預計8月5日抵達台北港,長榮運力將如虎添翼;另外,長榮旗下租船「長賜輪」(Ever Given)已抵達歐洲鹿特丹貨櫃港,準備進行卸貨作業,將重回長榮懷抱。

華爾街日報報導,今年3月8日自廣東鹽田港出發、途中意外擱淺並堵住蘇伊士運河近一周的長賜輪,已於荷蘭當地時間29日上午抵達目的地鹿特丹的貨櫃港,結束意外長達三個月之久的海上航程。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最大貨運經紀公司之一的羅賓遜全球物流(C.H. Robinson Worldwide)執行長Bob Biesterfeld指出,全球貨運交通堵塞、運能短缺的情況持續惡化,可能要到2022年2月農曆新年後才會緩解。

在此同時,全球前幾大航商,昨日又傳遠東-北美航線運價大漲,業內人士透露,因應旺季來臨,8月起恐怕「只保證有櫃(艙位),而難以保證價格」,換言之,運價隨時調漲的問題恐又重演。

根據《彭博》報導,羅賓遜全球物流表示,供應鏈正陷入船舶、卡車、火車、貨櫃及倉庫工人「嚴重短缺」的困擾。勞動力短缺導致卡車閒置,貨櫃也滯留在配送中心,進一步限縮運能。專家說,國內貨櫃三雄的運力持續提升,新船加入又剛好遇到海運多頭行情,對營運將有加分作用。

全球都在注意各船公司新船交船的情況,國內的兩大海運公司最近都有新船加入,陽明與專業船東合作長租的14艘1.1萬TEU級貨櫃輪陸續交船,7月27日交第六艘,年底前預計再交三艘;長榮海運全新訂造2.4萬TEU新船28日也在韓國交船,正開往亞洲主要港口準備載貨。

長榮海運之前訂造12艘2.4萬TEU超大型貨櫃輪,7月28日已交第一艘船,最快9月交第2艘,預計今年會交四艘。

另外,長榮海運租船「長賜輪」已抵達歐洲卸貨港,因應碼頭作業現況調整卸貨作業安排。長榮因應這項安全規範,原本預計運抵德國漢堡的貨櫃將於鹿特丹先行卸下,再轉運至目的港,船舶到港後儘速卸貨,再由長實輪(加班船)轉運至漢堡。該輪抵達歐洲卸貨後,將需進塢維修,等待維修完成後,會再重新投入航線營運。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