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7日 星期日

龐培歐見金正恩 談妥二次川金會


【Live 互動英語報】內容生動且生活化,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最好的學習教材,並讓你輕鬆開口說英語! 想知道國內外財經重要議題及影響力人物的經營思維?快跟著【遠見電子報】一起掌握知識與延伸全球視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0/08 第428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龐培歐見金正恩 談妥二次川金會
龐培歐結束平壤行抵首爾 將拜會文在寅
川普推文:期待第二次川金會
南韓軍校生巡航訓練 將乘軍艦造訪日俄
美國祭「毒丸條款」 擬聯合日本、歐盟組抗中國
陸學者諷潘斯:絲幕演說…軟綿綿
安倍晉三:日本歡迎英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知名沙烏地記者失蹤案 土耳其總統關切
殺手部隊來過? 沙記者領事館消失
50:48 抗議聲中 卡瓦諾就任大法官
美大法官任命風波 代價高
上任七個月 美華裔第二高官潘天漢去職
川普最棒的一周 能為選情加幾分?
巴西大選 投資人押寶右派
向左走向右走?巴西大選分裂 結果今揭曉
拉脫維亞大選國會更形分裂 右傾新政黨崛起
波士尼亞大選登場 族群分裂陰影籠罩
國際要聞 印尼強震海嘯 失蹤人數據信增至5000人
3項刻板非洲–大象、孤兒、木髓盔 學者諷梅蘭妮亞1天完成
「有時不同意他」 梅蘭妮亞:曾奪川普手機 不讓他推文
正妹抱怨收到字條「這麼美該多微笑」遭網友吐槽
美高教呼籲:缺錢可募款 別苛扣老師
紐約上州死亡車禍 豪華禮車20人亡
法國野放兩頭母熊 牧人不滿入山威嚇
教廷主教部長:指控教宗包庇性侵是政治誣陷
影╱星期一猴子開公車 網路瘋傳猴子載30多名乘客
影/惡搞藝術大師 作品4千萬落槌拍賣後「自毀」

焦點新聞
龐培歐見金正恩 談妥二次川金會
編譯李京倫/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七日結束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會面後離開平壤,抵達亞洲行第三站南韓首爾,隨後會見南韓總統文在寅,介紹北韓行的結果。龐培歐說,他與金正恩商定「盡早」舉行第二次川金會,並繼續就會談時間、地點等細節進行溝通。

龐培歐說,美國與北韓就「北韓將採取的無核化措施、美國政府在這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美國將採取的相應措施」進行了磋商。雙方商定組建工作談判小組,早日商討北韓無核化進程和第二次川金會日程。文在寅對此表示,希望第二次川金會舉行並取得巨大成功,南韓將全力推動。

分析家指出,當前中國大陸、俄國和南韓都尋求對北韓放鬆制裁,美國可能考慮新的選項。首爾「北韓大學院大學」教授梁茂進說:「北韓已採取一些無核化步驟,美國若還繼續要求北韓完全棄核而不解除任何制裁,將面臨國際社會批評。我們不排除,美國可能會朝『根據無核化進展而部分放鬆制裁』的方向前進。」

龐培歐抵達首爾後,在推特上傳與金正恩會面的照片,並寫道「我們將以新加坡川金會達成的協議為基礎,繼續推動有關事宜取得進展」。龐培歐並未說明細節,官員透露他一抵達南韓,就向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和白宮幕僚長凱利匯報北韓行的情況。

唯一獲准跟在龐培歐身邊、報導他這次亞洲行的記者說,龐培歐和金正恩總共會晤三個半小時,首先舉行正式會議,而後是九十分鐘的午宴,金正恩在國賓館作東,在場的有金正恩胞妹金與正和北韓前情報首長、龐培歐主要聯繫對象金英哲。

這是龐培歐第四次訪問北韓。龐培歐上次訪問平壤時沒見到金正恩。上個月美國總統川普因無核化談判缺乏進展取消龐培歐訪問北韓的計畫。

   
龐培歐結束平壤行抵首爾 將拜會文在寅
首爾7日專電/中央社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今天結束平壤行,下午抵達南韓京畿道烏山美軍基地,龐培歐將拜會南韓總統文在寅,之後與南韓外交部長官康京和進行晚餐餐敘,說明訪問北韓的結果。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指出,龐培歐今天下午5時20分左右在自己的推特賬號上傳與北韓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會晤的照片,並寫道:「我訪問平壤並與金委員長會面,我們將以新加坡的美國北韓高峰會談達成的協議為基礎,繼續推動相關事宜取得進展。」

報導指出,龐培歐今天訪問平壤會晤金正恩。美國北韓雙方可能就非核化措施、終戰宣言、第二次川金會等交換意見。

這是龐培歐時隔3個月再次訪問北韓。龐培歐在訪問平壤之前先訪問日本,10月8日將從南韓啟程前往中國,向中國高層說明訪問平壤的結果。

   
川普推文:期待第二次川金會
華盛頓7日專電/中央社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推文表示,國務卿龐培歐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面,就新加坡「川金會」達成的協議取得進展,他期待在不遠的將來和金正恩再次見面。

川普稍早透過推特提到他期待二度「川金會」,並貼出龐培歐當地時間7日與金正恩會談時的照片。

這是龐培歐3月以來第4度訪問平壤。他原本計畫8月下旬成行,但川普在最後一刻以非核化問題遲無進展為由,要求龐培歐取消行程。

陪同龐培歐訪問平壤的一名美國官員今天表示,龐培歐這次訪問北韓的成果「超越上次」,達成一些進展,但還須進一步努力,「未來會是一段漫長而艱辛的路」。

不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究竟進展為何,北韓在朝向非核化的步驟上,又是否提出哪些具體承諾,官員沒有具體說明。

川普推文時則重述龐培歐的說法指出,龐培歐和金正恩的會談良好,雙方就新加坡首次「川金會」達成的協議取得進展,他期待在不遠的將來與金正恩再度會面。

龐培歐和金正恩這次會談持續約兩小時,包括在平壤的百花園國賓館共進午餐。

龐培歐結束平壤的訪問已抵達南韓首爾,他在當地時間8日將前往中國。

美國副總統彭斯日前大動作細數中國以全方位手段,試圖影響美國政治與民主體制,破壞國際規則與秩序,美中關係緊張情勢不斷升高,龐培歐在這樣的背景下訪中,格外引發關注。

   
南韓軍校生巡航訓練 將乘軍艦造訪日俄
首爾7日專電/中央社
南韓國防部今天表示,三軍官校600名學生將於11月搭乘3艘海軍軍艦巡航,造訪日本佐世保和俄羅斯海參崴等港口。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韓日兩國近日由於日本堅持要在參加南韓濟州島國際閱艦式的護衛艦上懸掛自衛隊旗「旭日旗」而產生矛盾,日本最後決定不參加閱艦式。

在這情況下,南韓派軍艦訪問日本港口,體現韓日將如往常開展軍事合作的意願。

報導說,南韓國防部表示,陸軍、海軍、空軍官校二年級學員共600人將從本月28日至11月18日參加周邊國巡航訓練。這是陸海空三軍官校學員首次聯合參加周邊國巡航訓練。

南韓官校學生搭乘的3艘軍艦--「大祚榮」號驅逐艦(4400噸級)、「天王峰」號登陸艦(4900噸級)、「日出峰」號登陸艦(4900噸級)將從京畿道平澤港出發,先後造訪南韓白翎島、離於島、濟州島,之後於11月初前往日本佐世保港,11月中旬抵達俄羅斯海參崴港。

報導說,南韓軍方消息人士表示,南韓提出艦艇訪問佐世保港的提議時,日本方面表示歡迎。雖然日本艦艇將缺席濟州國際閱艦式,但兩國堅持加強軍事合作的立場,因此南韓艦艇訪問佐世保港的計畫不會發生變化。

   
美國祭「毒丸條款」 擬聯合日本、歐盟組抗中國
中國新聞組╱北京7日電/世界日報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日前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新簽署的美墨加貿易協定,包含一項阻止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的毒丸條款,未來可能會複製到美國與日本、歐盟等其它國家和地區達成的貿易協定中。

根據毒丸(poison pill)條款,若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中的任何一個國家,與一個「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貿易協定,另外兩個國家可以在6個月內自由退出,並簽署雙邊協議。美國在世界貿易組織內仍拒絕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

路透5日刊登羅斯(Wilbur Ross)專訪。對於這項條款,羅斯認為「這是合理的,相當於一劑毒藥」。

當被問到毒丸條款是否會被複製到未來的貿易協議時,羅斯表示,有了這次先例,在其他貿易協議加入條款會變得更為容易。「大家會明白,這是達成協議的前提之一。」

報導指出,美國與日本及歐洲聯盟(EU)的談判目前處於初期階段,協商目的是為了降低關稅與監管壁壘,並試圖減少美國在汽車和其他商品的巨額貿易逆差。

路透分析,如果歐盟和日本簽署類似USMCA的條款,這就代表他們和華府立場完全一致,試圖向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施加壓力,要求對重大經濟政策作出改變。

日本共同社則分析,日本正力爭實現包括中國在內,總計16國參加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美方此舉可謂牽制RCEP推進,也可能成為今後磋商中爭論焦點之一。

而香港文匯報則引述中國商務部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美國此舉目的已經非常明顯,就是擠壓中國的國際市場。而美國炒作的「非市場經濟國家」原本就是一個偽命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早已經過了15年,所謂的『非市場經濟國家』成立條件早已經結束了,中國也已經不在意這些。如今美國的許多盟國,包括澳洲、紐西蘭等國家都與中國簽署了相關貿易協定,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白明還說,美國妄圖在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定中複製相關條款存在極大困難。「美國是加拿大與墨西哥兩國的第一大貿易國,中國是兩國的第二大貿易國,兩者相比,自然會選擇第一。但是其他國家就不一樣了,中國目前是170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國,包括美國所提到的歐盟和日本,都極其看重中國市場。美國想要讓這些國家和地區與其簽署反華條款,那一定要狠下血本,或許才會有所可能。」

【小檔案】毒丸條款 原用防惡意收購

毒丸條款(poison pill,又譯毒丸防禦),原意是用於私人市場的商業條款,正式名稱為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是美國常見的抵禦惡意收購措施。目的是讓惡意併購者如吞下毒丸般,需付出極大代價知難而退。

當收購人持目標公司一定比例股份,條款即生效,令收購者需以更多成本購公司股份,增加其控制難度。羅斯以此引伸於多邊貿易協議中,參與國倘另與華合作會受懲罰。

毒丸條款雖是防止敵意收購的有效措施,但也有聲音認為會阻礙資本自由流通。

   
陸學者諷潘斯:絲幕演說…軟綿綿
記者許依晨/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副總統潘斯四日發表被視為「討中檄文」的長篇演說後,中國大陸上下全面反擊。大陸國際關係學者金燦榮稱,這個講話充滿了情緒,嚴厲程度有點像要發起新的冷戰,「但是他的能力不行,發起不了冷戰」。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中國對外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金燦榮接受環球網專訪,對於潘斯的演說,他指出,潘斯說出此番言論的動機,首先跟美國期中選舉有關,目前執政黨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沒有明顯優勢,有點膠著,選情很不明朗。這個時候潘斯出來指責指責中國,從選情角度來講,應該是對他本人和共和黨都有好處。

至於外界認為這將為「新冷戰」揭開序幕,金燦榮指出,有人說潘斯這次講話是「準富爾頓演說」,一九四六年三月五日,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訪問美國時,於密蘇里州富爾頓發表演說,揭開了冷戰的鐵幕,也是歷史上著名的「鐵幕演說」,與邱吉爾相比,潘斯的這次講話,只能算是「絲幕演說」,「絲綢的絲,軟綿綿」。

金燦榮分析,搞冷戰需要有一個團隊,形成兩個集團對抗,但是中國不搞集團,結伴、不結盟。而且,中國國內市場很大,對資本很有吸引力。美國是被資本控制的國家,如果不讓資本來中國賺錢,是會被資本修理的。此外,如果要搞新冷戰,需要整個社會的參與投入,而「與中國全面對抗」的想法在美國沒有群眾基礎,甚至在國際上也沒有基礎,潘斯講完話以後,美國的盟友好像也都沒有什麼反應。

美中緊張關係會持續多久?金燦榮說,現在美國執政當局對中國敵意很大,想對抗一段時間,但如果美國整個社會不支持的話,估計這個狀態持續不了多久就會改變。中國需要穩住,若美國對抗了半天,沒達到什麼效果,一段時間以後,還是會跑來尋求合作,「美國某些政客變臉變得很快」。

   
安倍晉三:日本歡迎英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倫敦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天告訴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日本將會「張開雙臂」歡迎英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英國國際貿易大臣佛克斯(Liam Fox)今年7月曾說,一旦英國脫離歐盟,他將徵詢各方意見,是否要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此一協定同時包括加拿大、澳洲與墨西哥等國。

英國梅伊(Theresa May)政府認為,脫離歐盟在經濟上的主要好處之一,就是可以自由地與歐盟以外的國家與地區簽署貿易協定,但其能耐仍取決於英國脫歐談判的結果。

英國與歐盟都希望在11月以前完成談判,但目前談判停滯,已令部分投資人擔心,英國可能「無協議」脫歐。許多投資人認為,這將有損英國的經濟。

針對英國脫歐(Brexit)談判僵局,安倍晉三希望英國與歐盟能夠妥協,讓英國脫離歐盟能夠順利完成。安倍晉三是英國首相梅伊最親密的國際盟友之一。

   
知名沙烏地記者失蹤案 土耳其總統關切
安卡拉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土耳其總統艾爾段(Tayyip Erdogan)今天表示,他個人密切關注知名沙烏地阿拉伯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上週失蹤案,他仍希望此事能有正面的結局。

土耳其消息人士昨天對路透社表示,土耳其當局認為,哈紹吉上週已在伊斯坦堡(Istanbul)的沙烏地領事館內遇害。這些消息人士指出,哈紹吉以批評沙烏地統治當局著稱,成為被蓄意鎖定的目標。

艾爾段對媒體表示,土國當局正在檢視所有監視攝影機的影像紀錄,並密切注意機場的入出境旅客;不過土耳其會等待檢方的調查結果出爐。

   
殺手部隊來過? 沙記者領事館消失
編譯李京倫/綜合報導/聯合報

經常撰文批評沙烏地阿拉伯政策的華盛頓郵報沙國籍特約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二日因為即將與土耳其未婚妻結婚,要拿取相關文件,進入沙國駐土耳其伊斯坦堡領事館後音訊全無,土耳其官方消息人士六日透露,土耳其警方認為哈紹吉在領事館內遭謀殺。沙國則否認哈紹吉在領事館內遇害。

消息人士說:「根據初步發現,警方認為一支團隊被派往伊斯坦堡行凶,並在同天離開。」

警方稍早表示,包括官員在內的約十五名沙國人員二日分別搭乘兩架飛機抵達伊斯坦堡,而且他們身在領事館的時間與哈紹吉重疊。警方告訴土耳其國營安納杜魯新聞社,哈紹吉「沒有再踏出」領事館大樓。

土耳其消息人士告訴路透:「警方初步研判,哈紹吉在伊斯坦堡的沙國領事館內遭殺害,我們認為這起謀殺為預謀,且遺體被移出館外。」土耳其六日宣布,對哈紹吉失蹤案展開正式調查。

沙國駐伊斯坦堡領事館消息人士否認哈紹吉在領事館內遇害,說指控毫無根據,並表示沙國調查團隊已抵達伊斯坦堡,參與哈紹吉失蹤案的調查工作。

哈紹吉經常在報紙專欄中批評沙國王儲穆罕默德的政策和沙國介入葉門戰事,為了避免可能的追捕,去年逃到美國。

土耳其執政黨正義發展黨幹部阿克泰與哈紹吉熟識,他說,哈紹吉事先跟領事館人員約好二日領取文件,「哈紹吉去之前,朋友都警告他別去、那裡不安全,但他不以為意,說沙國的人沒法在土耳其對他怎麼樣」。

穆罕默德五日接受彭博專訪時說,哈紹吉已經離開領事館,土耳其當局可以入館搜查,「我們沒什麼好隱瞞」。沙國領事館屬於沙國領土。

   
50:48 抗議聲中 卡瓦諾就任大法官
編譯陳韻涵/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聯邦參議院六日以五十票贊成、四十八票反對,通過保守派法官卡瓦諾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案,卡瓦諾當晚隨即宣誓就職,成為美國史上第一百一十四位大法官,也是美國總統川普任內任命的第二位大法官,確立最高法院右傾路線。

川普九十天前提名五十三歲的卡瓦諾接替六月退休的大法官甘迺迪,但加州教授克莉斯汀.福特等人在九月中旬陸續揭露卡瓦諾在學生時期涉嫌性攻擊及酗酒等不檢行徑,讓大法官任命案出現變數。

卡瓦諾否認所有指控,聯邦調查局上周再次調查他的背景,也查無實證。不過卡瓦諾在參院作證時痛批民主黨刻意阻擋他的仕途,有違大法官黨派中立立場,被批不適任大法官。

這項爭議極大的任命案以美國史上少見的些微差距通過,參議員表決過程也不斷受到公眾席上抗議聲打斷,抗議民眾高喊「丟臉、丟臉、丟臉」。華府等地六日都出現抗議人潮,卡瓦諾在場外喧鬧聲中宣誓就職。

任命案過關後,川普立刻推文祝賀卡瓦諾。美聯社指出,把卡瓦諾送進最高法院是川普及共和黨的重大勝利,紐約時報則認為,任命過程造成美國社會嚴重分裂,整個認可程序是一場毫不留情面的慘烈爭鬥,卡瓦諾在共和黨護航下靠著強硬的政治意願闖過重重關卡,不少民主黨支持者則根本懷疑他的道德威信。這一切間接傷害到高院,使其威望受損。

美國大法官為終身職。卡瓦諾上任後,最高法院九席大法官五位偏向保守派,四位自由派,保守派居多數的局面可能持續數十年,將影響美國關於墮胎權、同性戀權利、歐記健保、擁槍權等爭議問題的最終判例。

川普六日在堪薩斯州的造勢場合上,推崇卡瓦諾「足以挺過民主黨可怕的攻擊」,指民主黨為「憤怒的左傾暴徒」。多數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認為,卡瓦諾任命案過關,有利共和黨於下月初的期中選舉中獲勝。

共和黨籍的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說:「大法官提名案策動了我們的基層。」

不過,民主黨籍的參院少數黨領袖舒默表示,「改變必須從選票開始」,美國總是這樣創造改變。民主黨議員說,民主黨若在期中選舉奪回眾議院多數,將深入調查卡瓦諾的醜聞。

   
美大法官任命風波 代價高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參院6日通過卡瓦諾(Brett Kavanaugh)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案,象徵美國總統川普取得一大勝利,使長達數月的黨派紛爭宣告落幕,這項任命案不僅驚動全美,企業更可能已付出接近90億美元的代價。

參院以50對48的票數通過卡瓦諾任命案,隨後卡瓦諾宣誓就職。顧問機構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的數據顯示,大約7,000萬人透過工作電腦、手機及電視觀看或閱讀相關消息;有些人在工作時花將近二至三小時關注證詞,導致每小時損失近18億美元,上班族更彼此交換意見,更新網頁追蹤最新發展,導致雇主的總損失擴大至88億美元。

參院表決前上班族可能又花一至兩小時查看新聞。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推算的損失,部分是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該顧問機構並假定工作日約只有80%勞工上班。

   
上任七個月 美華裔第二高官潘天漢去職
編譯劉煥彥/綜合6日電/世界日報

今年3月才接任聯邦人事管理局(OPM)局長的華裔官員潘天漢(Jeff Tien Han Pon),在任七個月就被川普總統換掉,由白宮管理與預算局(OMB)副局長瑪格莉特.魏徹特(Margaret Weichert)代理。

白宮並未說明撤換潘天漢的原因,但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潘天漢不滿川普政府改造OPM的方案,將使該機構的層級變低、職權更小,才會導致他去職;潘天漢並未回應這項報導。

「華盛頓郵報」報導,根據川普總統6月宣布的聯邦政府機構大規模改造方案,OPM大多數功能將被畫分到其他部會,政策功能則轉移至白宮。

儘管潘天漢公開支持這項方案,但他曾私下告訴國會議員,改造方案仍需要國會同意,這導致他與白宮的關係變壞。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公共事務教授凱透(Donald Kettl)說:「他坐的位子是要改造政府組織,白宮則想要砍掉他服務的單位。」

OPM職責是管理為數210萬人的聯邦政府公務員,而魏契特接掌後,可望使白宮直接掌握聯邦政府的人事政策。

魏契特受訪時說:「總統管理方案的大方向,是要在21世紀真正改造管理公務體系,以及公務人力。」

現年48歲的潘天漢,父親潘伯虎是來自廣東開平的移民,也是美國退伍軍人會華裔支會前指揮官,一生致力為華裔社群爭取權益,也是當選加州共和黨執行委員會北區主席的首位亞裔人士。

受父親影響,潘天漢21歲就投身公職, 1991年至1992年在老布希政府時期服務於白宮公共聯絡辦公室,並於2003年至2005年在小布希總統時期,擔任OPM的eGovernment部門副主任;2006年至2008年,潘天漢轉任聯邦能源部的人力資源長,在人事管理領域有豐富經驗。

   
川普最棒的一周 能為選情加幾分?
編譯劉煥彥/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廿個月以來,本周堪稱他在內政、外交和經濟傳出三連勝的一周,除了將他提名的卡瓦諾送進最高法院,川普政府與加拿大及墨西哥還談妥全新貿易協定,加上美國最新失業率降至一九六九年以來最低點,紐約時報指出,這三大政績可望讓川普一吐悶氣,成為未來幾周他為共和黨助選的絕佳材料,肯定會自我吹噓一番。

由於調查通俄案的特別檢察官穆勒在期中選舉前相對安靜,加上三大「政績」,有利川普在選前最後一個月重新主導政治議題,營造自己的正面形象。雖然其中部分政績,例如失業率降到百分之三點七,被認為是前總統歐巴馬執政時經濟復甦的延續。

歐巴馬的資深幕僚艾哲洛說:「對一個老說自己是贏家的人而言,川普如今確實有很多東西可拿來說嘴,就業數字與貿易協定都是。」

但在民主黨人眼中,這些「成就」是否能在期中選舉發揮催票作用,仍有疑問。而且這些「勝仗」都有代價,例如不少加拿大人認為川普的談判手法太粗暴,大大傷害美加關係,卡瓦諾提名案也嚴重撕裂美國。

艾哲洛指出,卡瓦諾提名案的影響有好有壞,或許有助於川普拉抬共和黨在參院的優勢,但也可能使眾院選情更不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大多數民調中,川普的支持率仍停留在百分之四十左右,以現在距離期中選舉僅一個月來看,這種總統支持率其實是歷史低點,並意味共和黨可能在選舉中落敗。

曾經在二○○八年為希拉蕊.柯林頓在民主黨總統初選操盤的帕蒂.杜爾說:「獨立派選民非常厭倦川普執政的混亂與不確定性。沒錯,經濟很好;沒錯,川普提名兩位保守派法官到最高法院;沒有錯,他實現了競選政見,但是付出了什麼代價?」

她說,「關稅大戰、把無證移民兒童與母親分開、龐大赤字預算,我可以一直講下去。」

艾哲洛也質疑,上述成績能在一個月後的選舉為共和黨加分多少,現在仍不明朗。

   
巴西大選 投資人押寶右派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巴西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7日登場,極右派候選人波索納洛的民調支持度領先,儘管他對經濟計畫並未著墨太多,但巴西投資人偏好這位右派強人能勝出。

隨著波索納洛的民調持續走高,巴西股、匯、債市在選前攀抵數周來最高。交易員認為,市場青睞波索納洛,不是因為投資人傾心其政策,而是因為選民認為波索納洛是能避免讓左派工黨再度掌權的最佳人選。波索納洛對預算計畫含糊其詞。

在左派工黨執政多年下,巴西經濟一團糟,投資人非常渴望有一個替代人選。工黨候選人哈達德的民調位居第二。由於檯面上缺乏更成熟且更具改革思想的人選吸引選民支持,因金融界認為波索納洛為次佳選擇。

貝萊德和Santander等銀行都樂觀看待這次大選,認為無論誰勝出都須解決財政議題。瑞銀財富管理公司、安本資產管理公司)和滙豐全球資產管理公司等則認為,押注誰當選都太冒險。

   
向左走向右走?巴西大選分裂 結果今揭曉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巴西總統大選七日投票,這次大選堪稱巴西史上最激烈也最分裂的一次選舉,自由社會黨的極右派候選人波索納洛以百分之卅六的民調支持率領先,但有四成五選民表示絕不會投給他。左翼總統候選人哈達德獲百分之廿二支持率居次,但他代表的勞工黨因不斷發生貪腐弊案,四成二民眾表示絕不會投他。

投票至台灣時間八日清晨四時截止,路透報導,出口民調將在投票結束約兩小時後發布,初步開票結果也會迅速揭曉,因為巴西採用電子投票。

極右派國會議員波索納洛承諾要強力打擊犯罪,外界認為他與許多涉貪的政客不同,但波索納洛曾發言貶抑女性,對同性戀懷有敵意並批評窮人,還表示嚮往巴西一九八五年之前軍事獨裁時代。

哈達德則獲得高人氣的前總統魯拉背書,在魯拉因貪汙入獄無法出馬情況下,代替他成為勞工黨總統候選人。但勞工黨政府執政下國營企業和政府貪腐醜聞不斷,二○一六年勞工黨的前總統羅賽芙還遭彈劾下台。

如果沒有任何一位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中拿到超過五成選票,將由得票率前兩名的候選人參加第二輪決選。預料波索納洛與哈達德將進入第二輪投票。若這兩人對決,波索納洛獲四成四支持,哈達德四成二,差距在誤差範圍,勝負難料。

   
拉脫維亞大選國會更形分裂 右傾新政黨崛起
里加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拉脫維亞昨天舉行的國會大選結果顯示,人民否決中間偏右執政聯盟,但是對左傾的親俄羅斯政黨也持保留態度,使下任政府很可能出現右傾拉脫維亞族群政黨的組合。

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間敵對關係持續升高,拉脫維亞身為歐洲聯盟成員國,同時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一分子,如此的大選結果更確認拉脫維亞作為對抗俄羅斯堡壘的角色。

波羅的海小國拉脫維亞人口僅200萬,人民受夠了貪腐和民主政治不彰,以選票懲罰3黨執政聯盟,執政聯盟將近半數選票拱手讓給2個政界新勢力。

民粹政黨「國家屬於誰」(KPV LV)和反貪腐新保守黨(New Conservatives)各自取得14.1%和13.6%選票,頓時成為第2大和第3大政黨。

親俄的和諧黨(Harmony)獲占人口4分之1的俄裔選民支持,拿下19.9%選票,成為第一大黨,但幾乎不可能參與聯合政府。

拉脫維亞政壇的族群分裂嚴重,其他政黨總是拒絕與和諧黨合組政府。儘管和諧黨試圖重新打造西方式社會民主黨形象,但直到去年才正式切斷與普亭所領導團結俄羅斯黨(United Russia)的關係。

有意爭取總理職位的新保守黨領袖博登斯(Janis Bordans)說:「我們的選民要求改變,揚棄直到現在仍強有力的後蘇聯時代老派政治。他們要的是拉脫維亞穩定,但不是一灘死水。」新保守黨好幾名領導人物曾任政府肅貪機構官員,執意要加強執法,掃除貪官。

選舉結果導致國會更為分裂,進入國會的7個政黨中有6個得票率介於10%到20%。要組成聯合政府恐將需時數月。

   
波士尼亞大選登場 族群分裂陰影籠罩
塞拉耶佛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波士尼亞今天舉行中央和地方大選,將決定國家是繼續朝加入歐洲聯盟邁進,或落入更嚴重族群傾軋和分裂。但國內三大族群政黨仍以國家主義為號召,未提出任何明確政經政見。

波士尼亞約有335萬名合格選民,他們今天將選出組成國家元首主席團的3名成員,3人須分別由國內波士尼亞、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3大族群選出。選民今天還將選出波士尼亞國會眾議員、兩個自治區以及10個州(canton)的首長和議員。

造成10萬人死亡的波士尼亞內戰已過去超過20年,但現在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波士尼亞穆斯林3個族群的主要政黨,卻重提內戰時的訴求作為政見。選戰打到尾聲,各族群領袖都以分裂言論散布恐懼,令人憶起內戰場景。

選舉監督人員指出,波士尼亞這場大選的競選過程,充斥違規、濫用公款和仇恨言論等情況,程度更勝以往。

投票所在上午7時開放,晚間7時(台灣時間8日凌晨1時)關閉,初步選舉結果最快午夜出爐。

不願透露全名的芮姆吉亞(Remzija)投完票後,告訴路透社記者:「我對情勢改善不抱任何希望。」這位65歲的退休人士還說:「這麼多年過去,我們原本期望情況會越來越好,但似乎只變得越來越糟。」

波士尼亞這回有將近7500位候選人爭奪518個職位,反映波國政府結構的龐大和複雜性。這個結構以族群配額為基礎,是根據終止1992-95年內戰的和平協議而規劃。

專家指出,行政體系如此龐大,造成波士尼亞無法前進。但過去所有嘗試修改憲法的行動,都遭到國內敵對的族群團體阻撓。目前的波士尼亞憲法,是由美國牽線達成的岱頓(Dayton)和平協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波士尼亞各個執政的國家主義政黨想保有恩庇侍從體系,讓估計約100萬名的追隨者占據政府各級單位職位,藉此鞏固選票基礎。

這樣的政治文化,過去5年共造成約17萬名受過教育的波士尼亞人出走,年輕人口持續流失,威脅到國家的經濟發展。

分析家表示,塞爾維亞族的杜迪克(Milorad Dodik)和克羅埃西亞族的柯維奇(Dragan Covic)兩位國家主席候選人,都受到各自「母國」支持,一旦當選勢必令波士尼亞國力更弱。

親俄羅斯的杜迪克一再主張讓塞族共和國(Serb Republic)自治區脫離波士尼亞,併入塞爾維亞共和國。柯維奇則呼籲建立獨立的克羅埃西亞區。

民間機構「改善和促進人類包容倡議」(Initiative for Better and More Human Inclusion)主管巴比克(Zarko Papic)表示:「若目前的執政黨繼續在位,將打開領土分裂的潘朵拉盒子,而這可能導致波士尼亞解體。」

格拉茨大學(University of Graz)東南歐研究教授畢伯(Florian Bieber)則指出,若杜迪克和柯維奇各自的政黨在這次選舉失去一些權力,至少波士尼亞可能朝向加入歐洲聯盟邁進。

塔立克(Teodora Talic)今天在塞族共和國首府巴尼亞盧卡(Banja Luka)投完票後說:「選舉結果難以預料。那些抗議事件令選民相當震撼。」她指的是一名年輕男性離奇死亡,引發5日群眾抗議要求真相。

塔立克表示:「或許這會導致人們前去投票,以改變現況。」

   
國際要聞
印尼強震海嘯 失蹤人數據信增至5000人
印尼巴路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印尼官員今天說,巴路市10天前遭強震和海嘯侵襲,造成的失蹤人數據信攀升至高達5000人,顯示實際罹難人數較官方發布的1763人多很多。

9月28日蘇拉威西島(Sulawesi)發生規模7.5強震,接著引發海嘯,國家災害應變總署說,至今找到1763具罹難者遺體。

外界擔憂巴路附近重災區貝托波(Petobo)和巴拉羅亞(Balaroa)可能有數千人罹難,隨整個社區遭液化的土地吞噬。

災害應變總署發言人蘇托波(Sutopo PurwoNugroho)今天對記者說:「根據貝托波和巴拉羅亞兩村落村長回報,約5000人不知去向。」

「不過那裡的官員仍試著證實這個數字,持續收集資料,但要取得受困土石流或土壤液化的實際人數,十分不易。」

蘇托波說,搜尋工作將持續到11日,到那時下落不明的人將被列為失蹤,假定已死亡。

發生災難10天後,估計的失蹤人數急遽增加。官員一開始預測埋在巴路地區廢墟下的約有1000人。

政府考慮宣告遭地震海嘯夷平的社區為大型墓場,維持原樣。

救出生還者的希望已渺茫,搜尋工作變成收屍及計算死亡人數。

   
3項刻板非洲–大象、孤兒、木髓盔 學者諷梅蘭妮亞1天完成
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首次隻身出國訪問的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妮亞.川普(Melania Trump),5日在肯亞奈洛比戴了一頂木髓製的白色遮陽帽,引發非議。原因是,這種被稱為木髓盔(pith helmet)的帽子,長久以來被視為是白人殖民統治非洲的象徵。

梅蘭妮亞5日上午剛公開現身時,剪裁合身的白襯衫塞進卡其色馬褲,腳上套著棕色皮革馬靴,顯得既挺拔又帥氣。她先是在薛德里克野生動物信託(David Sheldrick Wildlife Trust)用奶瓶餵食幼象,緊接下來的活動是在鄰近的奈洛比國家公園乘車接受野外導覽。這時的她,戴上了一頂木髓盔。

這頂木髓盔一出場,頓時讓無數旁觀者譁然。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說,這頂帽子「非常的『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梅蘭妮亞的選擇,恐怕失了衡,讓帽子這種實用的服裝配件,危險地喚起了人們對殖民主義者的記憶。

「遠離非洲」這部根據傳記改編、在1985年推出的知名電影,主角是梅莉史翠普和勞勃瑞福,背景設定在1920年代殖民非洲時期,講述一名西方女性獨立經營肯亞農場的故事。影片裡多次出現這種木髓盔。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指出,雖然人們至今仍可在網路和帽子商店買到木髓盔,但多年來它們已成白人殖民主義統治和「壓迫的象徵」。

紳士公報(Gentleman's Gazette)則稱,木髓盔被歐洲軍隊廣泛用於非洲和印度殖民地,也是1930年代歐洲平民造訪或居住殖民地時相當流行的遮陽帽。前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909年卸下總統職務後,率領「史密森尼 - 羅斯福非洲探險隊」(Smithsonian-Roosevelt African Expedition)遠赴非洲探險時,即是佩戴這種帽子。

聖勞倫斯大學(St. Lawrence University)歷史學家兼非洲研究協調員馬特.卡羅特諾(Matt Carotenuto)嘲諷指出,梅蘭妮亞5日一舉完成了非洲刻板印象「三連勝」--大象、孤兒、木髓盔。

不過,梅蘭妮亞對於外界批評她的帽子,很不以為然。她6日在非洲之旅最後一站埃及回應媒體表示,「我們剛完成了一場很棒的非洲之旅,我們去了迦納、馬拉威、肯亞、埃及,我想談的是我的旅程,這比較重要□□我希望人們把焦點放在我做的事,而不是我的穿著。」

   
「有時不同意他」 梅蘭妮亞:曾奪川普手機 不讓他推文
編譯陳韻涵/綜合6日電/世界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愛發推特,不論是宣揚本身政績、試政策的水溫,或是攻擊對手,多數都透過推特為之,頻頻讓幕僚不以為然;第一夫人梅蘭妮亞.川普6日在埃及受訪時就表示,她有時奪過川普總統的手機,不讓他發推特。

梅蘭妮亞說:「我有時不同意他的推文內容,且我直接這麼告訴他。」

梅蘭妮亞說:「我提供誠實的看法與建議,有時他會聽,有時他不聽,但我有自己的聲音與意見;能夠暢所欲言,對我來說很重要。」

記者問梅蘭妮亞是否曾請川普放下手機時,梅蘭妮亞答道:「是」。

川普與梅蘭妮亞經常為如何善用網路而爭執;川普常在推特上砲轟批評者,但梅蘭妮亞投注時間與精力協助對抗網路霸凌。

在短暫的五分鐘記者會上,梅蘭妮亞告訴記者說,她認為大法官提名人卡瓦諾(Brett Kavanaugh)「非常夠格」,且慶幸加州教授克莉絲汀.福特(Christine Blasey Ford)的「聲音被聽見」。

福特指控卡瓦諾於高中派對上,試圖強暴她未遂;梅蘭妮亞被問到是否相信福特的說法時,不予回應。

梅蘭妮亞在埃及著名的獅身人面像旁說,這趟出訪行程旨在展現「我們在乎,且我們希望向世界展現,我們在乎。」

梅蘭妮亞今年6月穿著背後以塗鴉字樣寫著「我真的不在乎,你呢?」(I really don't care, do u?)的綠色連帽外套,從白宮登機赴美墨邊界一處收留非法孩童的拘留中心;她抵達德州時換上另一件外套,但仍引發熱議及揣測。

梅蘭妮亞此行會晤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al-Sisi)及其夫人安緹莎.穆哈梅德.艾默(Entissar Mohameed Amer),三人會談近一個小時,會後並未發表聲明。

安緹莎5日在臉書發文,歡迎梅蘭妮亞來到「第二個國家,埃及」,引發揣測。

梅蘭妮亞的發言人表示,第一夫人此行走訪非洲四國,推廣美國贊助的保育計畫,並推動教育、健康照護與觀光。

   
正妹抱怨收到字條「這麼美該多微笑」遭網友吐槽
記者郭宣含╱即時報導/聯合報

英國一名女子珍(Jane)搭火車上班時,收到一名陌生男子給的字條,上面寫著「像妳這麼美麗的臉蛋不該皺眉」,並建議她應該多微笑。珍在網路抱怨這件事後,被網友抨擊「反應過度」,但也有人認為該男子很詭異。

珍表示,她搭車上班時,一名陌生男子看了她一眼。該男子離開後,她注意到對方在她的桌上留下一張紙,上面寫著「數到十再打開。」

她打開紙條後,裡面寫著「就算世界讓你失望妳也應該微笑,像妳這麼漂亮的臉蛋不該皺眉。」

珍表示這件事讓她很不自在,她說男性無法理解他們評論女性外表所「累積」的影響。珍表示,對方要她數到十再打開,就像是不想看到她的反應。

她說:「如果你單以這次事件來看,你可能覺得我反應過度,甚至你可能覺得我應該把這當作讚美。但其實這忽視了這種事每天對女性累積的影響。」

一名男性網友表示:「敬告那些接近女性會緊張的男人,把這件事加入你的憂慮清單。」不少網友認為該名男子只是要表達善意。

不過也有其他網友支持珍的看法,有網友表示,你認為是讚美的話,在別人看來可能是另一回事。另一名網友認為該男子的舉動很詭異,「如果隨便一個人叫我要微笑,尤其是在我上班途中,我絕對會被惹惱。」

   
美高教呼籲:缺錢可募款 別苛扣老師
記者邱慕天╱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美國許多高等教育院校正陷入財政危機,但為了緩解這個危機而紛向學院師資開刀,更可能會透過高等教育的道德信譽,使學校陷入更難挽回的「道德赤字」危機。

如今之法,學院主事者應當思考「社會創造的財富在誰身上?」如何以道德使命做財富的導引,以「開源」代替「節流」為高等教育謀出路?這是芝加哥神學院前院長月前投書媒體的呼籲。

前院長的警告

蘇珊.布魯克斯□希索絲維特在1998年至2008年共11年期間,擔任美國芝加哥神學院的院長。卸下院長職務仍擔任教授的她投書「美國宗教協會」網站表示,近來諸如神學領域等高教場域面對愈來愈嚴峻的危機,但學校主事者卻拒絕面對、拒絕積極變革。

「這危機就是:一、已有愈來愈多的大學教師是沒有兼職、臨時的學術長工。二、他們常常是過著在接近或低於貧困線下的生活,沒有福利或工作保障。三、學校經常選擇減少全職教職員工的福利,並用兼職和臨時教師取代他們來『平衡預算』。」希索絲維特說,這讓學校在「財務危機」之外,多加上一層與其辦學精神互相矛盾的「道德赤字」。

財務與道德的矛盾

希索絲維特指出,這是因為大部分神學院校都將追求政治、仁慈、人類社會的福祉公益當作其核心使命,但剝削在勞動市場弱勢的博士師資,如何稱得上符合核心使命?2017年底「美國宗教學會」年會中的報告指出,今日在美國有5成教學人力都落在兼職(包含兼任、碩博助教、外聘講師),這比例已經過高。

「然而,有許多被剝削的老師卻不敢聲張自己所受的剝削,因為他們害怕受到報復。當隱蔽的恐嚇是我們教育結構的一部分時,我們如何能夠以天堂的名義宣稱自己教導人們在追求上帝的正義與和平?」希索絲維特表示,在自己提出觀點後,有大量弱勢老師私下向她求助。

困境的解套

有的老師只被當作正職教授出去做安息年研究或放假時的「臨時替代工」。有的老師被迫忍受長年只有一年一聘、半年一聘的不安定感。而更大的問題在於一些連基本勞健保都沒有、只能領鐘點費的狀況。

希索絲維特從三個面向分析「道德赤字」困境的解套:首先,大學評鑑機構不應該只看學校的「財務狀況」是否良好,更應該審視學校是否剝削教職員「用道德破產的方式達成財務平衡」。其次,物極必反,「學術長工」們將聯合起來向高教發起抗爭,這股力量勢不可擋。最後,學校主事者應該要做對的事,而不是做容易的事、大家都在做的事。

教育的尊嚴

「人們常對我說:『現實如此,我們只能請老師們共體時艱』,但我花了十年時間基本上全職全力為芝加哥神學院籌款,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告訴你,我們做得到。」希索絲維特承認,「這條路很難走,非常困難。它需要校長、高層、堅定的董事會、贊助者的同心協力。把老師薪資一砍再砍,容易多了。」

希索絲維特強調,教育的崇高使命不應只是營銷話術,學校主事者不能把教育的格局做小、把兼任和臨時教員當棄子來「棄卒保帥」——他們是建立伙伴關係的對象;應該走「激勵」和「問責」的道路,「以堅定的信念和熱情實踐所信的價值觀」,幫學校教師的尊嚴和出路請命。希索絲維特說她已走過的這條路,其他學校也可以。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紐約上州死亡車禍 豪華禮車20人亡
記者顏嘉瑩/紐約報導/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社)事故發生在斯科哈裡當地一家小有名氣的咖啡店附近。一輛豪華轎車下坡時撞上了另一輛停放在咖啡店外的汽車及數名路人。肇事豪華轎車上載有一群參加婚禮派對的人。目前確認的20名死者中,有18人是豪華轎車上的乘客。  

據FOX新聞報導,斯科哈裡縣位於紐約市以北,距離約170英里。警方于6日下午兩點左右接到報警,稱兩輛汽車在30號公路和30A號公路十字路口相撞,紐約州警、斯科哈裡縣警、紅十字會隨即派人赴現場救援。有目擊者稱,現場聚集了許多消防車和救護車,救援人員砸碎了事故車輛的車窗以便被困人員逃生。

《紐約時報》報導稱,目前事故的具體情況仍在調查中,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已經派出調查組趕赴現場。有目擊者對《紐約時報》表示,豪華轎車下坡時速度很快,時速估計在60英里左右。現場照片顯示,事故路段的限速是每小時50英里。

《紐約時報》稱,10月8日是法定假日哥倫布日,有許多紐約州、新澤西州的遊客利用長周末來到斯科哈裡縣郊遊、採摘。咖啡店的經理對《紐約時報》說,每年的哥倫布日長周末是他們一年中最繁忙的時段,因此事發當天附近遊客人數很多,咖啡店旁的停車場也停滿了車。

一輛豪華禮車6日下午在紐約上州發生事故,根據消息,約有20人亡,目前仍未公布死亡名單,但警方預計於今日(7)下午公布最新消息。

該起意外發生於6日下午約2時,於州際公路30號和30A的交叉路口,目前已知為兩台車相撞而造成該事故。

意外發生後包括州警、救護車和消防隊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救助。同時警方也派員針對失事原因進行調查,該車禍發生後也造成部分路段封閉好幾個小時。

根據最新消息,目前警方估計約有20人喪生,傷亡名單將於今日下午陸續公布。

【中央社/紐約州斯科哈裡7日綜合外電報導】

紐約州警方今天表示,紐約上州(upstate New York)昨天下午發生一起重大車禍,一輛大型豪華轎車和另一輛汽車相撞,造成20人喪生。

當地媒體報導,一輛大型豪華轎車載著婚禮派對人士昨天下午在紐約州斯科哈裡(Schoharie)當地一家商店(Apple Barrel Country Store)外,和另外一輛車相撞。

商家經理柯比(Jessica Kirby)表示,大型豪華轎車從30號公路下坡高速衝撞停車場上的人群,造成多人喪生。她指出,當時車速可能超過時速60英里(大約時速96公里)。

   
法國野放兩頭母熊 牧人不滿入山威嚇
巴黎7日專電/中央社

法國政府基於延續物種,近日在西南部庇里牛斯山區野放兩頭來自斯洛維尼亞的母熊,期望促進牠們與當地公熊繁衍。但當地牧人擔心羊群受害,聯合獵人試圖把熊嚇跑。

新任生態部長戴扈傑(Francois de Rugy)在推特(Twitter)發文表示,分別於本月4日、5日以直升機運送兩頭熊到庇里牛斯山脈西部山區的貝亞納(Bearn)地區,以「重新賦予庇里牛斯山區的熊群延續一個未來」。

「費加洛報」(Le Figaro)引述斯洛維尼亞當局的說法報導,兩頭母熊都已有孕。

根據法國國家狩獵及野生動物局(ONCFS)於2017年調查,庇里牛斯山區目前僅有43頭熊,其中41頭棲居在山區中部和東部,西部只有兩頭,而且都是公熊。

法國政府為了促進物種繁衍,規劃引入母熊進山區,過去也有前例。

1990年代,庇里牛斯山區幾乎難見熊蹤,政府曾於1996年和2006年在這片山區野放熊,多年來,熊的數量確實逐漸增加,但仍稀少。

野放熊雖有利於物種繁衍,但山區牧人相當反對,他們擔心熊會攻擊或驚嚇到放養的羊群。

報導說,當地約150名畜牧業者自3日起就聚在主要道路上,想攔截可能運送熊的車輛。戴扈傑透過廣播電台表示,此舉令人無法接受,野放熊的工作不受任何威脅影響。

為安撫牧人,根據法國政府公布的計畫,萬一羊群遭熊攻擊而造成損失,牧人可申請補償,還可協助牧人設置活動通電柵欄、添購牧羊犬等。

但法國第3電視台新阿基坦大區頻道(France 3Nouvelle-Aquitaine)報導,上百名牧羊人和獵人昨天進入山區,試圖「嚇跑」兩頭母熊和一些狼,想把牠們往西班牙方向驅趕。

   
教廷主教部長:指控教宗包庇性侵是政治誣陷
梵蒂岡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教廷樞機主教魏雷(Marc Ouellet)今天發表嚴厲批評的公開信,指控大主教維甘諾對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發動前所未見的攻擊,進行「缺乏真實根據的政治誣陷工作」。

魏雷在不厭其詳的3頁公開信中指出,維甘諾(Carlo Maria Vigano)要求方濟各下台,理由是教宗據傳包庇美國前樞機主教麥卡里克(Theodore McCarrick)的性侵行為,但這根本是「誣衊和毀謗」教宗。

目前擔任教廷主教部部長的魏雷發表此封公開信,是回應維甘諾8月26日突如其來發表爆炸性聲明,指控梵蒂岡和美國教會的眾多現任和卸任官員,隱瞞現年88歲的麥卡里克性侵行為,還呼籲教宗辭職。

維甘諾當時表示,教宗多年前就已知道麥卡里克對成年男性神學院學生犯下性侵行為,卻未採取任何行動。

魏雷在公開信中逐項駁斥維甘諾的指控,表示維甘諾「說服(自己)相信這項駭人聽聞的指控」。維甘諾目前行蹤成謎,只透過一向敵視方濟各的天主教保守派媒體發表指控。

來自加拿大的魏雷指出:「別再躲藏,為你的反叛行為懺悔,恢復對聖座較正面的看法,而非對他加深敵意。」

   
影╱星期一猴子開公車 網路瘋傳猴子載30多名乘客
記者郭宣含╱即時報導/聯合報

印度卡納塔克邦南部一名公車司機讓一隻猴子「開」他的公車,當時車上還有約30名乘客,事後該司機遭停職處份。

這隻長尾葉猴開車時一派自在,看似經驗十足,這段影片在網路瘋傳後,該公車司機的上司也採取行動。

公司發言人表示,司機不能讓猴子掌控方向盤,罔顧乘客安全。不過並非所有網友都滿意這項決定,一名網友推文表示:「這很溫馨,為什麼要停職?應該告戒他不要再犯就好了。」

根據印度政府道路交通公司,該事件發生在星期一(1日),公司在影片廣傳後才知道此事。

目擊者表示,這隻猴子跟著另一名乘客上車,但猴子哪兒都不坐,偏選在公車最前面坐下,公車一邊繞著達文蓋雷市(Davanagere)行駛。駕駛帕卡許(Prakash)似乎不太在意猴子的出現,讓他的新朋友坐在方向盤上,然後繼續行駛。

秉公而論,帕卡許的一隻手一直放在方向盤上,猴子似乎專注在前方道路。根據報導,這隻猴子到達目的地後便下車,讓司機繼續開車。

   
影/惡搞藝術大師 作品4千萬落槌拍賣後「自毀」
記者尤寶琪╱即時報導/聯合報

行事神祕的英國知名塗鴉藝術家班克西(Banksy)又有驚人之舉,5日在倫敦蘇富比「當代藝術夜拍」會上,在自己《氣球女孩(Girl with a Balloon)》作品以104萬英鎊,相當約4277萬新台高價落槌拍賣出後,啟動內建裝置,當場將畫作碎成條狀,堪稱班克西歷來最大膽的惡搞行動。

班克西的真實身分無人得知,只知道他出身於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擅長使用噴漆模板進行街頭塗鴉藝術,作品曾出現在世界各地著名的街道和建築物上,風格為深具諷刺性、社會批判性、尖銳政治觀點的特色圖樣及標語,當地民眾總是後知後覺,完成後才發現。

《氣球女孩》是班克西最著名作品之一,畫作中有一名伸著手的女孩,以及一顆愛心形狀的氣球,最初畫在倫敦東部肖爾迪奇(Shoreditch)的一條街道牆面上。班克西還曾為了替戰亂動盪的敘利亞發聲,在2014年以《氣球女孩》製作了一支動畫短片。

蘇富比表示,這幅畫的賣家宣稱,畫作是2006年直接從班克西手中取得,原本就裝在畫框裡,背面有班克西簽名,且經過班克西的代理機構「Pest Control」認證為真跡。蘇富比推測,畫框底部早就隱藏碎紙機,以遙控方式啟動後自動切碎畫布。

甚至還有報導指出,班克西本人當晚可能也悄悄現身現場,因為拍賣場所入口曾有戴墨鏡的男子與保全發生爭執,但無法證實那是否就是畫家本尊。

班克西事後,6日在Instagram上貼出拍賣現場眾人驚訝盯著被絞碎畫作的照片,以拍賣會慣用的行話寫著:Going, going, gone...(繼續,繼續,成交),也同時諷刺這件作品已成為過去式。並隨後在晚間更新一段影片,先用字幕解釋自己為了避免作品被拍賣,因此祕密安裝了碎紙機,緊接著在放出《氣球女孩》拍賣成交後被碎成條狀的過程,現場民眾驚訝的樣子,以及工作人員緊急將畫作撤下的景像。

蘇富比歐洲當代藝術部門主管布蘭齊克(Alex Branczik)事後無奈指出:「我們被『班克西』了」。表示過去從沒經歷過這種事,這幅畫幾乎創下班克西最高價紀錄,卻在同時間自動毀滅,但直言,現在切碎的部分也成為藝術品的一部分了。

依照慣例,如果藝術作品在拍賣公司手中毀損,買家可以不認帳,取消這筆交易;但有說法指稱,經過這個戲劇性的事件,班克西這幅畫價值更高了。網友評論:「這幅畫瞬間增值」,蘇富比發表聲明說:「已通知買家,對方非常驚訝,未來要如何處理?我們還在討論。」

   
你的孩子染上「數位海洛因」了嗎?
今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在第11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已經正式將「網路遊戲成癮」視為一種「病」。而CNN則用「數位海洛因」報導此上癮現象。

漫步圳水間 印象葫蘆墩水岸之旅
兩百多年前,來此拓墾的漢人開鑿葫蘆墩圳為良田灌溉,讓這裡變成富庶豐饒之地,而有「富春鄉」、「小蘇州」之美譽。漫步水圳間,除了美麗的河岸景觀,其實歷史一直書寫在圳水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