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常常和老師、父母共讀繪本的人,經驗告訴我,他們常常都是我的老師。會把自己陪伴的孩子當做共同思考的夥伴。
鴨兔同頭,想什麼?
文/楊茂秀(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
你手上捧著,正在閱讀的這本書,邀約你參與一種語言遊戲,一種把玩觀念玩具的思考實驗。在我們這個不斷強調「說清楚、講明白」的時代裡,這部兒童哲學圖畫書的出現,在思考的哲學趣味、思考教育的方法上,點出了簡單有效的案例。學校的教室中,家庭的客廳或起居室,讓這個案例演奏出來,大人與小孩,或是小孩與小孩,或是老人、中年人、青少年,乃至幼童,就容易產生不同世代、不同年齡在思維上的互動,可能由趣味性對談、閒聊,漸漸轉化為相互學習的思考實驗。
讀者應用《鴨子?兔子?》這一本圖畫書,閱讀之後,演奏、討論之後,如果能夠把書帶到有兔子與鴨子的環境,如動物園或養鴨人家、養兔人家,讓圖與文和實實在在活跳跳的鴨子與兔子做比較。說不定會了解,要能夠成為有能力、有習慣說清楚、講明白,並不是一直泡在說清楚、講明白的語言環境裡,所能達到的。
怎麼樣才能達到呢?
「鴨兔圖」是一個有混淆意義的圖。面對它,問自己:這畫的是鴨子嗎?是兔子嗎?它可以同時是鴨子又是兔子嗎?面對類似在生活語境中有混淆意義的圖或文字,並且有能力、有耐心、有技巧的去做描述、分析,能產生欣賞並自己運用具有混淆意義的圖與文,是「說清楚、講明白」能力的根本。
在生活中,在日常談話中,文學、藝術乃至科學教育中,到處都會遇到混淆的圖、文、觀念,只要我們不因為要清楚明白的表達而阻礙了對「混淆」探索的興趣,讓孩童可以因好奇而玩耍「混淆」的觀念玩具,我們社會便容易進入必要說清楚、講明白時,就能講清楚、說明白的境界。
我是常常和老師、父母共讀繪本的人,經驗告訴我,他們常常都是我的老師。會把自己陪伴的孩子當做共同思考的夥伴,換句話說,小孩也是他們的老師,了解上述的道理與表式不是問題,畢竟「了解」或「懂」是程度上的用語,有誰徹底了解什麼呢?
我相信虛心的大人,是會承認自己不是對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有徹底了解的人。雖然了解不透徹,仍然要跟他們一起生活啊!要教他們啊!怎麼辦?和他們共同探索啊!「教學相長」不就是這個意思嗎?(《鴨子?兔子?-啟動想像、學習尊重的創意繪本》導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