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新冠病毒張牙舞爪,占據你我原本悠閒的生活空間,於是有的人居家辦公、全台學子線上學習,人們彷若被打包塞回家中,因疫情如火如荼的躁動,倒也能轉身發現難能可貴的靜謐。 和學生進行幾堂線上課程後,我們談到楊牧先生的〈壯遊〉,聊到他不怕獨處、甚至是喜歡單獨出遊的心理,忽然發現我們也正難得的、同時經歷著可能的獨處。我問學生是否想念同學了?是否覺得有點孤單?確實,有若干人已經落入這番狀態,甚至感到無趣了。但我想的是,怎麼在這靜處時刻挖掘創作的靈感寶礦呢?自我,是最近卻最易忽略的距離。 把握內觀的好時機 「面對真實的自己」有時是人最大的心魔。常常帶孩子做人物描寫時,聽到「寫自己好難」的哀號;也曾經遇過孩子被要求寫自己,幾近整節課點著筆尖,攤著空白稿紙無法下墨,換成寫他人才肯動筆。 內觀自我是種考驗,考驗定靜的功夫。 楊牧年輕時便覺察到個人喜愛獨自探索,出遊時亦如此。他認為旅行看風景,「其實是在看自己如何在看著風景」,這需要足夠的靜,還要有意識的抽離旁觀自己,方能體會的狀態。 如今疫情要我們嚴守門戶,遵此分際者,都與自己獨處了起來,還有什麼比現在更好審視自己的機會?何不「看看自己如何在體驗獨處」?是迷茫在電玩的日以繼夜?還是學會了安排時間的優雅從容? 正視自己不一樣 我們常習慣於和別人「一樣」,矯飾自己是平凡的,彷彿能省去些麻煩,對應至寫作時,就成了自我麻痺的機制,各種素材都淪為「沒什麼特別」,這實在可惜了。從個人喜好、特質、專長、外來經驗… …林林總總可以組成無以計數的不同樣貌,只待我們去認領專屬的光環。 直面自我是種挑戰,挑戰對自己誠實的勇氣。 開不了心門,看世界的眼光也會受限。若能接受個人獨有的樣貌,無須批判,並且進一步想這樣的我會有什麼可能性呢?寫作之前先拿回自己的創造力吧,在這「疫」起獨處的時刻,就讓心靈大膽探索,大方接受! (本文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提供) ●想知道更多寫作技巧嗎?《40週寫作覺醒》精選聯合報寫作教室專欄,集結出版,選購電子書還可享66折優惠。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