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崛起牽動全球經濟,讓世界目光聚焦。1978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回首期間風雲湧動,其傳統與進步都是當代不可磨滅的歷史進程。40年間,大陸政府與台商都出現重大影響的關鍵性人物,「創新的思維」也反映改革開放以來的蛻變。9月的初秋,廣州氣溫居高不下。現代化高樓林立的街道上,汽車喇叭聲交織著人群嘻鬧聲,整個城市都在繁忙,各處施工聲不絕於耳,綿密的交通網映照著精力充沛的中國。改革開放40年間,無任何前例可循,在不斷繳交學費、修正錯誤、一步一腳不斷探索中,成就了今日的中國。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建設加速中國大陸城市化,資料顯示,全中國大陸高鐵營業里程為2.5萬公里,超過全球高鐵總量的6成,現代化鐵路網與高鐵網在世界居冠。預計再過2年城市化將達7成。改革開放40年間因交通的大幅改善而加速各地發展。
與台灣地緣關係密切,緯度相同的廣東省,蘊孕出的嶺南文化更是中國歷史重要的一部分。從古自今一向視為西方文化東漸的要衝,地點特殊。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全省通車里程不過5.9萬公里,遑論有高速公路。但時至今日廣東省高速公路已突破8000公里,今年底更是預估將達到9000公里,進展之快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今年的博鼇亞洲論壇上指出,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改革初期廣東成立第一個經濟特區,之後擴展到中國各地,當時人們都以吃飽飯為主要目標,經濟的大環境並未有明顯起色,但情況到了1992年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鄧小平一席「南方談話」底定了改革開放路線,自此中國開始跳躍式的高速發展,尤其在2001至2011年,中國大陸GDP都維持超過8%成長,站穩世界工廠的主導地位。
然而,發展之路並非一路平坦,也必須歷經許多艱辛和荊棘,像是交通建設、環保議題、勞動力成本提高、產業轉型升級等瓶頸,但最終成功的從世界工廠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翻轉成為世界市場。
企業轉型有時間的急迫感,稍有不甚就會被排除在外。大陸早期以國家經濟發展為優先,環保議題非考慮選項,當時定位世界工廠的大陸,因官方提供的優惠、便宜人工等,也幫助許多台商造就另個高峰。如今,鑒於環境汙染嚴重,成為發展下的犧牲品,中國大陸以世界市場之姿毅然嚴格要求環保、當然便宜的人工也成為過去式。
惠州台協會長呂正一表示,企業轉型是大勢所趨,因此成立立泰生物公司,針對飼料添加劑做優化,研發生態保護的主力產品。像是「養豬樂」、「養魚樂」等產品,讓養殖戶不必用抗生素就能進行養殖。
但他也強調,產業轉型要視政策以及當地人文的配合,並非每一個行業都適合,因此事前須多加調研,廣聽各方意見,最後親自去體驗嘗試,才可能在轉型的潮流中撐起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珠三角是改革開放後許多台商深耕的第一站,期間歷經多次產業變革,都必須捨棄舊有思維,不斷創新才能存活、重生後高飛。目前新的粵港澳大灣區時代來臨,下一個改革開放10年必定會有更多挑戰。但「有實力的人,都將見到黎明。」廣州台協花都分會副會長蘇一舫如是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