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 星期二

人行:拿真金白銀 融資民企


《新新聞》是國內政治新聞雜誌的第一品牌,閱讀【新新聞電子報】,讓您洞悉局勢變化,成為時代領袖!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1/07 第431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財經要聞 人行:拿真金白銀 融資民企
習近平會民企老闆後 官方爭相表態挺民企
支持民企小企 李克強:擴大減稅降費
A股占MSCI權重 擬升至20%
從出口轉型進口 陸欲掌自由貿易大旗
天貓雙11將至 阿里巴巴矢言協助中國降低貿易順差
年砸780億港元挺科創 林鄭:香港將成亞洲矽谷
汪洋見王文淵 謝台商貢獻
中國強打擴大開放 郭台銘相挺
廣東改革開放/陸產業轉型 「有實力者見黎明」
商情資訊 襄陽電博會 120家台企參展
中國消費者購物意向 進口貨仍是品質保證
需求不振 大陸車市恐出現28年來首次衰退
長生復牌跌停 面臨退市危機
葉宏燈:創校連結兩岸 見證粵變遷
呂正一:颱風改寫人生 傳產跨生技
蔡文卿:在陸深耕 要接地氣要敢拚
陸跨境電商上半年交易額4.5兆人民幣 躍增25%
李小加:250企業 明年要在港IPO
中國平安 躍滙控最大股東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兩岸財經要聞
人行:拿真金白銀 融資民企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針對當前大陸民營、小微企業面臨融資困難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易綱表示,人行有「真金白銀」改善民企融資環境,並採取增加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民營企業發債、研究設立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三支箭」的政策組合,讓資金流向民企。

易綱指出,人行將進一步擴大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試點,目前已有30家民企正在抓緊準備債務融資工具的發行工作,另外人行正與證監會緊密協作,制定支援民營企業公司債券具體方案。

大陸經濟日報報導,易綱指出,人行和有關部門已公布了一系列措施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今年以來營造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四次降準共釋放約人民幣4兆元流動性,扣除對沖中期借貸便利等之後,淨釋放人民幣2.3億元流動性。

他表示,今年另外一個工作,就是怎麼使這些流動性流到民營企業和最需要的地方,所以採取三支箭政策組合。

「第一支箭」是增加民營企業的信貸,特別是小微企業的信貸,今年以來再貸款及再貼現額度增加了人民幣3,000億元。

「第二支箭」是支持民營企業發債。推出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也就是為民企發債買保險,目前已試點運作,包括浙江榮盛、紅獅集團、寧波富邦等三家民企共集資人民幣19億元。

「第三支箭」是研究設立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人行提供初始引導資金,帶動金融機構、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為出現資金困難的民營企業提供階段性股權融資支持。

中新社報導,易綱表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面臨的困難,人行有「真金白銀」的政策措施幫助他們解決,人行今年增加人民幣3,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是一個政策引子,還要依靠大銀行、股份制銀行、中小金融機構一起給民營企業貸款。

 
習近平會民企老闆後 官方爭相表態挺民企
台北6日電/中央社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國進民退」的疑慮下會見民企代表並發表談話後,中國官方單位開始跟進表態,還推出具體措施。像最高人民法院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便作出政策宣示,保障民企經營。

習近平1日與10名中國民營企業代表舉行座談會,中共大小官媒均以顯著篇幅及時段報導,新華社事後甚至公布習近平的談話全文,凸顯官方對這場座談的重視。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5日召開黨組會議,傳達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措施。

院長周強在會中表態說,各級法院要「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堅決防止將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且要「合理和準確把握資金借貸的裁判尺度」。

根據報導,這項會議並提到,要全面清理、完善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釋,凡是「有悖於平等保護民營經濟」的條款,要「及時廢止或調整完善」。同時要「運用司法手段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同一天,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市場監管部門要圍繞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著力「減證照、壓許可」,建立規範統一的市場監管規則,為民營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張茅還說,針對當前一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落實不到位,准入不准營」等難題,市場監管總局要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確保各項政策舉措落到實處,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他還承諾,11月起將進一步改革106項行政許可,解決民營企業「准入不准營」的問題,同時大力壓縮企業開辦所需時間,今年底還將在部分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及省會城市,把企業設立的時間由原來的22天壓縮至8.5天,明年將在全國推展。

 
支持民企小企 李克強:擴大減稅降費
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6)日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時表示,大陸貨幣政策不會搞「大水漫灌」,亦即不會採取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而是要更有針對性地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大陸將會實施更大力度的簡政、減稅、降費,降低市場交易成本。

中國政府網公布,拉加德此次到北京是為出席第三次「1+6」圓桌對話會。「1+6」圓桌對話會是由李克強與拉加德、世界銀行行長金墉、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阿澤維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古里亞、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國際勞工組織副總幹事格林菲爾德等六個國家經貿組織負責人舉行的圓桌對話會,就當前世界經濟走勢等議題進行討論。

 
A股占MSCI權重 擬升至20%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國際知名指數公司MSCI明晟昨(6)日證實,正就大陸A股在指數中的權重,由5%提高至20%進行磋商,MSCI預計於2019年2月28日之前宣布決定,將牽動全球資金挪移。

路透報導,若MSCI明年將大陸A股在全球基準指數中的權重,由5%提高至20%,可能會吸引逾800億美元(約新台幣2.5兆元)的新外國投資進入大陸。

MSCI亞太研究部負責人Chin Ping Chia指出,最初預計將吸引660億美元資金,但目前資金流入水準卻超過了預期,截至目前流入的資金量遠高於預期,約15%至20%的資金流來自於追蹤指數的被動資金。

華爾街見聞報導,今年9月,MSCI就宣布圍繞「進一步提高A股在MSCI指數中的權重」這項議題展開諮詢。

MSCI表示,諮詢是建立在A股以5%的納入因數,首次加入MSCI中國指數及相關綜合性指數(如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成功實施基礎上。

當時公告列出了三個計畫步驟,首先將MSCI中國A股大盤指數的納入因數從5%提高至自由流通調整後市值的20%,分兩階段實施,時間點分別為2019年5月明晟半年度指數評估審議,以及2019年8月的季度指數評估審議。

其次,深圳創業板指(ChiNext)加入符合條件的證券交易所分部清單,從2019年5月半年度指數評估審議開始實施。最後,增加中國A股中型股證券,納入因數為20%,在2020年5月半年度指數評估審議時一步實施。

MSCI認為,隨著中國A股大盤股納入因數提升至20%,到2019年8月的A股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模擬權重將增加至2.8%。新增納入的中國A股中型股納入因數到2020年5月為20%,將進一步增加A股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至3.4%。

 
從出口轉型進口 陸欲掌自由貿易大旗
上海6日電/中央社
具有指標意義的廣交會今年對美出口成交大減3成,同時中國正熱烈宣傳進博會開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喊話開放,外界不禁猜想,中國是否打算成為世界自由貿易的掌旗手。

正在舉行的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宣示的第一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進博會開幕式上的演講表示,進博會「體現了中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發展自由貿易的一貫立場,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經濟全球化的實際行動。」

習近平在這場演講中,共講到52次「開放」,透露出中國在當前內外經濟狀況交逼下的經濟轉型策略,希望用中國龐大市場支持進口,藉以推動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對外則爭取盟友、平衡貿易順差、引進新產品與新技術。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今天在進博會「世界經濟再平衡:中國的角色和作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也談到這個問題。

他說,中國舉辦首屆以進口為目標的博覽會,顯示出中國對當今世界貿易保護主義的反應,意圖用開放對抗;同時,「中國並不追求順差」,擴大進口也是中國實現貿易平衡的一個方法。

張宇燕會後受訪表示,擴大進口後,短期可能為國內企業帶來壓力,使競爭更加激烈,初期需要政府提供配套協助。但長期來看,擴大進口能促進競爭,而競爭帶來繁榮。

他說,進口不僅限於商品,也包含對新技術的使用、創新、管理等。目前中國正處在非常關鍵的轉型期,要從高速成長轉為高品質發展,包含勞動力成本迅速上升等困難,雖有挑戰,但此時也「恰恰是我們促進經濟增長的機遇」。

61年前,為了突破西方國家的禁運和貿易限制,中國政府1957年4月在廣州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俗稱「廣交會」。當時,廣交會以出口商品為主軸,基礎是中國龐大的廉價勞動力。

如今,廣交會成為中國成交規模最大貿易展會,但隨著勞動成本提高、消費市場崛起,世界工廠也面臨轉型。

與61年前相比,中國政府要處理的經濟問題同樣棘手。中國政府正著力推進供給側改革,此時大推進口,顯示中國要向全球供應鏈上游移動的努力,在中美貿易戰及國際經濟複雜局勢下,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似乎希望更進一步成為世界自由貿易市場的領旗手。

 
天貓雙11將至 阿里巴巴矢言協助中國降低貿易順差
記者林奕榮╱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張勇表示,未來五年將進口2,000億美元商品,盡力協助中國降低每年高達4,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中國中產階級的成長,正加速外國品牌和產品的需求成長;以即將展開的天貓雙11購物節為例,便將提供眾多外國商品。

中國正面臨許多貿易議題,除了貿易順差還有市場准入、智慧財產權等,貿易順差更成為美中貿易爭端的核心。已宣布明年將交棒給張勇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周一表示,貿易戰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張勇周二呼應,表示中國正持續為開放市場做準備,「我們完全了解經濟轉型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

阿里巴巴的營收雖主要來自國內,但也是中國購買包括美國在內外國產品的最大平台,目前已銷售Nike、Urban Outfitters等知名外國品牌產品,並與全球各生產商合作,進口各種產品,包括龍蝦、草莓。

張勇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表示:「未來五年將幫助全球商家將商品進口到中國,完成超過2,000億美元的進口額。這是阿里巴巴的承諾,不是夢想,一定會實現。2,000億美元不僅是數字,還包含創新,要完成銷售模式的創新,還有供應鏈模式的創新。幫助商家利用數位化方式進入新市場。」

 
年砸780億港元挺科創 林鄭:香港將成亞洲矽谷
香港新聞組╱香港6日電/世界日報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出席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並在「貿易與創新」為主題的論壇發言,她表示技術創新在香港有著舉足輕重地位,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香港也將建成亞洲的矽谷。

明報報導,「貿易與創新」論壇上,林鄭表示「進博會重申了自由貿易的信念,能讓子孫後代都能享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成果」,而香港作為世貿成員,是支持自由貿易發展。她表示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相信會為香港帶來更多機遇,又說國家主席習近平亦特別提及優先開放金融服務業方面,及進一步改善內地營商環境,相信對於長期在內地投資的企業是好消息。

報導指出,林鄭月娥說,技術創新在香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的目標是將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在5年內由0.73%提升到1.5%;重點支持醫療和人工智能產業。今年9月香港與科技部簽訂了全面的合作協議」。

她又表示,香港目前正在構建智慧城市藍圖,過去15個月,香港支持科創發展金額投入達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此外還給科創企業減稅,目標是令香港研發投入成倍增長。她稱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香港也將建成亞洲的矽谷。

據報導,開幕儀式後,林鄭月娥向巡視中國館的國家主席習近平介紹香港展示區的主題和內容,透過多媒體科技,如透明觸控投影顯示屏、全息投影儀器及裸眼3D顯示屏等技術,介紹香港的大型基建、景點及創科產品和發明。展覽內容亦包括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大灣區發展、一國兩制及《基本法》。

林鄭月娥表示,展館有三重意思,包括國家改革開放40年,香港亦扮演進出門戶的效果;「進」代表進取,表示政府積極作為,支持香港經濟發展;以及香港在「一帶一路」的角色中,希望與內地企業「併船出海」,提供專業服務。

 
汪洋見王文淵 謝台商貢獻
特派記者賴錦宏/北京報導/聯合報

中共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昨在全國政協大禮堂會見台灣工總代表團。汪洋表示,感謝台商在大陸改革開放過程中對大陸經濟的貢獻,拉動大陸的就業,貢獻了稅收。他並對台商在中國統一進程中的貢獻,表示感謝。

汪洋指出,工總是台灣最重要的工商團體之一,工總的會員一半以上在大陸都有投資,他很感謝工總會員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做了貢獻。台商有投資,就安排了許多大陸民眾的就業,為大陸財政交納了稅收。

汪洋表示,那些沒有對大陸投資的會員,也為全世界經濟發展,為台灣經濟發展做出獻,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個地方的經濟增長,也有連鎖效應,應該表示感謝。

汪洋表示,在前天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強調,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宣布擴大開放的新舉措,相信一定會讓包括台企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有更好的發展條件和更多的獲得感,台企台胞在大陸發展前景更廣闊。

汪洋強調,兩岸中國人要順應歷史大勢,以實際行動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推動和平統一進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汪洋稱,他在廣東工作時,就和許多台商有接觸,印象深刻。後來到了北京工作,現在在對台方面有更多的接觸,希望工總這次訪問「不虛此行」。

工總理事長王文淵表示,工總由台灣一百五十九個工會組成,會員員工占台灣就業人口四百萬,占台灣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卅二。工總一半以上會員都在大陸有投資,僅台塑集團就在大陸投資超過一千億元人民幣,算不少。此次工總拜會全國政協,希望促進兩岸產業交流,共同創造兩岸同胞福祉。工總也希望發揮民間力量,為兩岸融合貢獻一份心力。

這是王文淵上任以來,首次率團訪問北京,工總副理事長、宜進董事長詹正田及多位理監事隨行,與大陸官方交流。九合一選舉在即,工總北京行刻意低調以對。

 
中國強打擴大開放 郭台銘相挺
特派記者戴瑞芬、尹慧中╱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美中貿易爭端持續延燒,鴻海董事長郭台銘5日表示,未來幾年在中國市場還將擴大出口,並引進美國中小企業走進中國市場加強合作,來平衡進出口。

鴻海及富士康是中國對外出口創匯重要的台商,郭台銘5日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貿易與開放平行論壇指出,富士康多年來排名中國出口企業第一、占2017年中國出口總額的3%、為中國出口貢獻達3.6%。

面對美中貿易戰,郭台銘認為,中國外向型企業具有持續發展的動力,可以應對貿易爭端,未來幾年,富士康在中國還將大幅擴大出口,同時也將引進美國企業參與合作。

貿易戰陰影籠罩下,中國舉辦進博會大打「擴大開放」政策牌,郭台銘不但親自出席,還集結鴻海旗下子集團資源,在進博會打造占地500平方公尺的富士康賦能平台,全力相挺。富士康也引進日本SHARP、加拿大SMART、美國Flying Eagle等品牌合作,擴大賦能建構開放型世界經濟。

鴻海集團引進14家以綠色循環環保應用為特色,來自威斯康辛州及加州的代表性美國中小企業走進中國市場。鴻海也在展區搭建了美國威斯康辛專區,在推動「威谷科技園區」的建立之外,結合威斯康辛州傳統自然資源以及歷史悠久的製造技術,透過與威斯康辛州政府合作,邀請五家環保建築材料和先進製造企業代表參展。

智慧生活方面,鴻海集團展出相關電源設備、螢幕、手機、電腦與平板周邊配件,集團旗下美國Belkin展示Linksys全方位無線網路連接設備,以及搭配WeMo與Phyn等智慧家居控制與水資源監測系統的電子產品。

 
廣東改革開放/陸產業轉型 「有實力者見黎明」
黃興文/廣州報導/聯合報
大陸崛起牽動全球經濟,讓世界目光聚焦。1978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回首期間風雲湧動,其傳統與進步都是當代不可磨滅的歷史進程。40年間,大陸政府與台商都出現重大影響的關鍵性人物,「創新的思維」也反映改革開放以來的蛻變。

9月的初秋,廣州氣溫居高不下。現代化高樓林立的街道上,汽車喇叭聲交織著人群嘻鬧聲,整個城市都在繁忙,各處施工聲不絕於耳,綿密的交通網映照著精力充沛的中國。改革開放40年間,無任何前例可循,在不斷繳交學費、修正錯誤、一步一腳不斷探索中,成就了今日的中國。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建設加速中國大陸城市化,資料顯示,全中國大陸高鐵營業里程為2.5萬公里,超過全球高鐵總量的6成,現代化鐵路網與高鐵網在世界居冠。預計再過2年城市化將達7成。改革開放40年間因交通的大幅改善而加速各地發展。

與台灣地緣關係密切,緯度相同的廣東省,蘊孕出的嶺南文化更是中國歷史重要的一部分。從古自今一向視為西方文化東漸的要衝,地點特殊。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全省通車里程不過5.9萬公里,遑論有高速公路。但時至今日廣東省高速公路已突破8000公里,今年底更是預估將達到9000公里,進展之快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今年的博鼇亞洲論壇上指出,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改革初期廣東成立第一個經濟特區,之後擴展到中國各地,當時人們都以吃飽飯為主要目標,經濟的大環境並未有明顯起色,但情況到了1992年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鄧小平一席「南方談話」底定了改革開放路線,自此中國開始跳躍式的高速發展,尤其在2001至2011年,中國大陸GDP都維持超過8%成長,站穩世界工廠的主導地位。

然而,發展之路並非一路平坦,也必須歷經許多艱辛和荊棘,像是交通建設、環保議題、勞動力成本提高、產業轉型升級等瓶頸,但最終成功的從世界工廠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翻轉成為世界市場。

企業轉型有時間的急迫感,稍有不甚就會被排除在外。大陸早期以國家經濟發展為優先,環保議題非考慮選項,當時定位世界工廠的大陸,因官方提供的優惠、便宜人工等,也幫助許多台商造就另個高峰。如今,鑒於環境汙染嚴重,成為發展下的犧牲品,中國大陸以世界市場之姿毅然嚴格要求環保、當然便宜的人工也成為過去式。

惠州台協會長呂正一表示,企業轉型是大勢所趨,因此成立立泰生物公司,針對飼料添加劑做優化,研發生態保護的主力產品。像是「養豬樂」、「養魚樂」等產品,讓養殖戶不必用抗生素就能進行養殖。

但他也強調,產業轉型要視政策以及當地人文的配合,並非每一個行業都適合,因此事前須多加調研,廣聽各方意見,最後親自去體驗嘗試,才可能在轉型的潮流中撐起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珠三角是改革開放後許多台商深耕的第一站,期間歷經多次產業變革,都必須捨棄舊有思維,不斷創新才能存活、重生後高飛。目前新的粵港澳大灣區時代來臨,下一個改革開放10年必定會有更多挑戰。但「有實力的人,都將見到黎明。」廣州台協花都分會副會長蘇一舫如是說。

 
商情資訊
襄陽電博會 120家台企參展
特派記者蔡敏姿/襄陽6日電/經濟日報
電電公會6日率團前往湖北省參加襄陽電博會,參觀湖北自貿區襄陽片區。電電公會副理事長、瑞林電機董事長鄭富雄說,大陸中部大開發以內需型產業發展潛力大,其中汽車電子、車聯網商機可期。

海峽兩岸(襄陽)電子信息博覽會7日開幕,由湖北省台辦、襄陽市主辦、電電公會協辦。共有四大主題館,聚焦智慧電子、汽車電子、智慧生活暨大健康、工業節能。

電電公會率領台商團參觀湖北自貿區襄陽片區、襄陽市規劃展覽館,與當地市府官員舉辦企業家盛會晚宴,參展大廠包括億光、康舒、華城、菲凡能源科技、達方電子等,團員共136位、120家廠商。

鄭富雄說,大陸中部大開發以內需型產業最有發展潛力,襄陽是工業重鎮,有汽車、高端製造、電子信息產業齊全。而汽車零部件中最重要的就是電池,襄陽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完整,台資可藉其優勢,資源互補。

電電公會高級顧問、經濟部前部長尹啟銘參觀襄陽片區感慨說,兩岸台商經貿合作的機會一直存在,但要看如何整合資源。

襄陽是一座「汽車之城」,2017年汽車產量突破30萬輛,獲大陸國家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創新型產業聚落。湖北自貿區襄陽片區總面積21.9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大數據、雲計算、商貿物流、檢驗檢測等新興產業。

在襄陽片區的知名台企,有裕隆汽車集團與日本NTN株式會社共同投資的企業「襄陽恩梯恩裕隆傳動系統有限公司」於2014年在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目前主要客戶為東風日產、廣汽三菱、東風雷諾、武漢本田等。襄陽市台商協會會長王碧緣指出,襄陽目前約100多家台資企業,多數從事汽車配套設備。

 
中國消費者購物意向 進口貨仍是品質保證
上海6日電/中央社
中國電商平台京東商城今天發布2018中國進口指南手冊。調查顯示,對於要求品質、科技的產品,中國大陸消費者仍獨鍾進口貨,但中國廠商也在藉此學習,快速提升自我競爭力。

進口指南手冊由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京東-中傳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共同製作,京東今天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公布相關調查數據。

調查顯示,電商平台交易已在中國進出口貿易中占據了相當的比重。2017年與2016年相比,進口品牌用戶數增加37.1%,進口品牌商品數量上,2018年上半年較2016年上半年成長率超過150%,增幅明顯超過中國國產商品。

據中國海關總署,中國貨物進口來源前4名分別是南韓、日本、台灣、美國和澳洲,南韓連續5年成為中國最大進口來源國。

相較中國國產產品,報告表示,品質、科技和安全性仍然是進口產品在中國消費市場主要優勢,如母嬰、高科技家電以及數位產品。而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品牌更受中國消費者歡迎,銷售額排名前5位的國家是:美國、日本、韓國、德國和荷蘭。

京東大數據顯示,進口品牌消費主力以男性、26至45歲的中青年人群為主,多數收入及教育水準較高。若以地域區分,華東、東北和華北地區是進口品牌消費前幾名。

2018年上半年銷售數據顯示,進口商品銷售量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別是: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成都市、深圳市、天津市、蘇州市、武漢市、重慶市、瀋陽市。

中國大陸大力推動進口,希望進口品牌能為中國帶來新技術,帶動中國市場消費升級,推動中國品牌技術提升。

報告舉例,2016至2017年智慧電鍋人均消費額增速中國品牌比國外品牌高8%,免治馬桶蓋人均消費額增速中國品牌比國外品牌高27%。報告說,正處於產業結構和產品升級轉型階段的中國品牌,可藉進口品牌抓住消費升級的機會,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品質需求。

 
需求不振 大陸車市恐出現28年來首次衰退
記者林則宏╱即時報導/聯合報
自7月起,大陸汽車銷售已連續三個月下滑,預估10月銷量依舊不振。《證券日報》引述野村證券分析稱,大陸今年車市恐將出現自1990年代以來的首度衰退,預計全年銷量將下降1.6%,第4季銷量更將大減7.5%。

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日前就已預告,從目前形勢來看,大陸汽車產銷高速增長期可能已經過去,低增長恐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常態。

面對車市陷入蕭條,一直有傳言稱,大陸官方有意推出新的稅收優惠政策以挽救低迷的買氣,例如將1.6升及以下的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由目前的10%降至5%。但截至目前為止,相關部門仍未正式公布任何利多措施。

不過,普華永道思特略全球合夥人彭波和汽車城創新港行銷總監金軼峰都認為,今年大陸車市不好是因為老百姓「沒錢、沒信心」,即便推出購置稅減半政策效果也將有限。

同濟大學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表示,購置稅減半對車市有促銷作用,但不會改變車市今後衰退的現實。

若官方沒有推出購置稅減半政策,對於明年車市前景的看法,北京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吳周濤認為,主要仍要看明年中國經濟整體情況,但總體銷量應該不會比今年差,畢竟中國基本消費需求在那擺著。彭波則稱,只要經濟基本面變化不大,估計明年大陸車市再下跌2%~5%應該是正常的。

 
長生復牌跌停 面臨退市危機
中國新聞組╱北京6日電/世界日報
停牌兩個月的長生生物,5日終於恢復交易。然而,其開盤便直接一字跌停,截至9時44分,公司股價下跌4.91%。可以說,兩個月時間內,對於這家公司沒有任何好消息可言。問題疫苗事件後,成了「過街老鼠」的上市公司長生生物,如今距離退市只有一步之遙。

紅星新聞報導,ST長生日前發布公告稱,自5日起復牌。同時,公司將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簡稱由「ST長生」變更為「*ST長生」,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後,公司股票交易日漲跌幅限制為5%。

報導說,5日復牌當日,*ST長生開盤便直接一字跌停,截至9時44分,公司牢牢被封住跌停板,最新股價為3.10元,公司股價下跌4.91%。

截至目前,長生生物依舊未能披露2018年半年度報告。而若公司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後,在兩個月內(也就是2019年1月5日前)仍未能披露2018年半年度報告,深圳證券交易所將可能暫停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更關鍵的是,就算*ST長生能夠如期披露半年報,按目前的狀況判斷,其也難逃即將退市的命運,原因如下:

此前,長生生物的問題疫苗事件出來後,證監會修改了退市制度,制度規定:上市公司構成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或者其他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和公眾健康安全等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的,將作退市處理。

而就在上個月,針對長生生物的問題疫苗事件,最終的處罰決定是91億元罰款,91億的罰款一旦執行,長生生物面臨的將是破產的問題。

長生表示,「根據相關處罰決定,巨額罰款可能會導致公司存在暫停上市或退市風險。」

2018年10月16日,長生生物公告稱,子公司長春長生分別收到國家藥監局和吉林省食藥監局的行政處罰告知書,長春長生被認定,自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生產的所有涉案產品(共計748批)均為劣藥,長春長生遭吉林省食藥監罰沒共計91億元。

 
葉宏燈:創校連結兩岸 見證粵變遷
黃興文/東莞報導/聯合報
從IT產業投入興學領域,18年來足以讓嬰孩長大成人的歲月,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董事長葉宏燈秉持無私理念,讓大陸第一家台商子弟學校持續發光發熱。

一早在東莞台商子弟學校門口,車潮湧現,一群4、5歲到高中生年紀的學生默默拉著大大小小的行李箱,睡眼惺忪的步向教室。這是周一早晨再正常不過的情景。大多數學生都來自東莞市周遭的鎮區,直到周五才會由父母接回家度周末,校園始恢復寧靜。

東莞的發展與台商息息相關,許多人攜家帶眷前往東莞發展,隨之而來面臨孩子們的教育問題。

「辦一所可連結兩岸教育的學校!」這想法在時任東莞台商協會會長葉宏燈的心頭不斷浮現,之後進行捐款、與大陸中央協調4年後,終於柳暗花明達成興學的理想。這18年來,見過金融風暴導致眾多台資企業轉型失敗倒閉、出走潮,但是學校的學生人數卻逐年上升,探究原因發現,台資企業減少,但前往大陸上班的主管職人數卻增加了。

80年代台灣解嚴、開放大陸探親、各行業欣欣向榮一段時間,面臨台幣美元升值、勞力成本增加等利空條件,種種因素使台灣傳統產業紛紛外遷到大陸,不少人因此尋獲事業第二春,這個時空背景正值改革開放初期。

對於改革開放期間的一路變遷,葉宏燈說,近40年來,看到最顯著的變化莫過於經濟層面,從當初整片農村的農業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僅如此,民眾的生活也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包括市容、市政的現代與進步,不論食衣住行都顯而易見,也感覺到老百姓的自信心都不斷提升。

他說,有心想到大陸發展首先必須了解大陸市場的巨大,若成功就代表在全球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必須要「接地氣」,台灣人面對當地的投資環境、人脈、法規都是陌生的,因此建議在這裡結交一些好友,一起努力、合作,成功的機會絕對比單打獨鬥來的高。

 
呂正一:颱風改寫人生 傳產跨生技
黃興文/惠州報導/聯合報
許多台灣人當初抱著理想到中國大陸創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從無到有,許多事情親力親為,在大陸的開革開放初期,台商實有不小貢獻。雖因兩岸政治影響,近來各項交流起伏不定,但長期以來,台商致力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對穩定兩岸和平寫下不可抹滅的一頁。

「一場賀伯颱風改變了人生既定劇本!」惠州台商協會會長呂正一回憶說,22年前因颱風將家族在板橋經營的工廠完全吞噬,頓時沒了工作,只得與姊夫到惠州力圖東山再起。為了理想,頭兩年不支薪咬牙苦撐、吃住全在工廠打理,現任太太當時跟著他吃盡苦頭也不喊一聲累,在旁支持他;熬了幾年終於柳暗花明,當時為了應付訂單,需大量人力,因此就將附近馬路兩旁的廠房與宿舍全數租下來才能支應。

從創業之初至今,呂正一的經營理念秉持一步一腳印。最初爭取包括迪士尼、環球影城等知名主題樂園的代工項目,也曾參與奧運盛會的周邊製作。但是政策與市場不斷變化,20年來也遭遇不少瓶頸。

他說,每個階段,任何行業都會面對不同轉型,以自己的產業來說,面臨到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力缺乏」,由於一胎化政策影響,許多年輕人不願意待在勞力為主的傳統行業,即使生產自動化也不能一次到位解決問題,製程中仍有一部分必須使用傳統人力,這也是目前碰到的最大瓶頸。

從事傳統代工行業超過20多年,呂正一的公司也積極思考轉型升級的路線與規劃,讓企業開創另一個高峰。民以食為天,這也是人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呂正一說,3年前便開始專注生技領域,成立台灣生技公司開發家畜、水產用的飼料添加劑。

有別於坊間的飼料添加劑,呂正一研發的產品無任何抗生素,不但可提高水產家畜的免疫力、降低死亡率,達到健康食安的目的,許多養殖戶都十分感興趣,充分發揮傳統產業透過科學方式讓人食得安心的功能,也創造另類台灣之光。

 
蔡文卿:在陸深耕 要接地氣要敢拚
黃興文/珠海報導/聯合報
近年來大陸IT產業呈現跳躍式的快速成長,已深耕大陸22年的天心天思軟體發展公司董事長蔡文卿表示,也曾面臨重大挫折,但只要秉持創新理念發展相對應的產品,都能迎刃而解。

有龐大人才與市場為基礎的大陸市場,根據統計,在2000年中國大陸軟體銷售額為34億美元,發展至2017年中國軟體市場總規模更達到131億美元。2000年當時就有不少知名軟體公司相繼前往大陸建立研發中心與通路。

蔡文卿表示,1996年來大陸珠海至今已有22年時間,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來確實發生很大變化,其中以「創新」為最,從IT業來看,大陸屬跳躍式發展,與台灣按部就班方式不同,雖開放之初發展較慢,但這20多年來卻是發展迅速,加上市場夠大、活絡,也吸引許多資金挹注到「創新」項目上。

「1996年在大陸設立珠海天心做為海外的研發據點,為了研發更好的產品公司因此閉關3年。」蔡文卿說,台灣公司是1988年成立,當時是DOS時代,致力研發就是要讓軟體適用於Windows作業軟體,但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對當時的大陸是十分陌生的名詞,因此先提共免費試用藉此打開知名度。

蔡文卿指出,到大陸投資的IT廠商會鍛羽而歸主因就是不熟市場環境、過於相信當地人,因此了解大陸民眾習性、做事方法並「本土化」才能少走彎路,陸籍幹部也要好好培養,能有效防範不守法的員工。

市場要做大,只要有新的想法加上資本運作,通常就能發展「巨鱷型」公司,目前大陸IT業尤其是互聯網為全球頂尖,世界各國都會到大陸學習。

「食衣住行方面,包括滴滴打車、餓了嗎等都發展迅速,大陸年輕一代(90後)已經遠超台灣了。」蔡文卿有感而發,坦言若想在陸扎根,首先要敢於拚搏,加上大陸是全球性市場,不管是在產品、行銷都要有持續創新的想法,這是台灣年輕人要去面對、思考的。

 
陸跨境電商上半年交易額4.5兆人民幣 躍增25%
記者 林則宏/經濟日報
透過跨境電商化整為零進出口,或許正成為大陸面對中美貿易戰的因應策略之一。大陸財政部等四個部門日前宣布,為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自今年10月1日起,對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符合條件的電子商務出口企業,試行增值稅、消費稅免稅政策。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孫剛表示,新政策可望提高電商出口企業在海外的商品競爭能力。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指出,相較於一般貿易,跨境電商的特點是交易頻度較大、每單貨值較低,每天總的報關數量多。因此,這次試行免稅政策,對跨境電商出口企業而言,不僅可享受到稅收優惠,而且出口將更加便利。

而從大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數據來看,跨境電商的發展潛力確實不容小覷。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陸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高達人民幣4.5兆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25%。

其中,上半年跨境出口電商交易規模為3.47兆元,增長26%;跨境進口電商交易規模達1.03兆元,增長19.4%。同期大陸整體出口僅成長4.9%,僅口成長11.5%。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出口是當前大陸跨境電商的主體。由於中國製造業在成本及規模上具有較高優勢,且受到「一帶一路」倡議及資本市場推動,出口電商行業發展迅速,越來越多傳統外貿企業加快「觸網」力度,出口電商將協助中國製造業更加便捷地拓展國際化市場。

而儘管目前大陸跨境電商出口占比達77%,增速也明顯高於進口。但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預期,隨著「消費升級」,以及「海淘族」迅速壯大,未來大陸消費者對海外優質商品需求將會出現強勁的增長。

 
李小加:250企業 明年要在港IPO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昨(6)日表示,預計2019年香港IPO發行仍會非常強勁,已有超過250間企業有意明年赴港IPO,當中包括很多科技和生物科技企業。

此外,港交所將在明年中期內收購一家科技公司,以支援升級現有交易基礎設施並研究使用區塊鏈的計畫。李小加表示,港交所的長期目標是涵蓋外匯和固定收益交易。

彭博資訊 、香港智通財經援引李小加表示,儘管今年市況困難,但今年上市集資金額已達326億美元新高,相信香港可保持全球集資第一的地位,而企業為支援業務計畫和擴張策略,有集資需求,明年仍會熱衷於赴港上市。

李小加認為,目前基本面仍強勁,未見投資者恐慌跡象,在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下,市場缺乏方向與公式,所以投資趨謹慎,「若市場每天都在討論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就不會來」。

他指出,見到等待上市的公司多於預期,也未看見有公司延遲或取消上市計畫,顯示企業對實體經濟的信心,相信新股上市是視乎集資需求,而非注重一時的估值高低。

李小加表示,歡迎任何企業赴港上市,並相信有更多「同股不同權」的公司陸續到香港,除了希望阿里巴巴回港上市外,也希望吸納更多與阿里巴巴類似的企業,期待更多創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港交所即將在7日發布第3季財報,德銀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第3季盈餘的表現會較疲弱,因日均成交量較低,雖然以首九個月比較仍較過去一年高40%,但第3季與上季相比下跌14%至港幣920億元,以此推估第三季盈餘港幣21.5 億元,季跌13%,年增6%。

目前市場氣氛偏弱,加上估值不吸引,德銀維持港交所「持有」評級,目標價港幣240元。該行指出,第3季證券市場的表現較弱,每日成交量下降,但有小量大型新股上市,整體集資金額升至港幣1,910億元;衍生品市場方面,日均合約成交量67萬張。

 
中國平安 躍滙控最大股東
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香港交易所公告,在最近一次增資後,大陸知名金融保險集團「中國平安」已取代貝萊德集團(BlackRock,Inc.),成為滙豐控股最大股東,持股約14.19億股,持股比率7.01%。

香港商報報導,中國平安表示對滙豐控股的這筆投資屬保險資金的財務性投資,中國平安看好滙豐控股的發展前景,且滙豐控股的分紅率較高,符合保險資金的風險偏好和投資收益要求。

上海證券報指出,中國平安於今年11月1日再次通過平安資產管理公司買入滙豐控股537.56萬股,買入價為每股港幣65.1153元,斥資港幣3.5億元(約新台幣13.9億元)。經過此次增資後,中國平安躍升為滙豐控股第一大股東。

然而在16年前,滙豐控股還曾是中國平安的大股東,當年滙豐控股的利潤、市值等都是中國平安的近20倍。

2002年,滙豐斥資約6億美元入股平安,持有平安10%股權,成為平安最大股東。2012年12月,滙豐控股出清中國平安全部持股,稅後投資收益高達26億美元。

去年12月初,中國平安已透過旗下子公司平安資產管理公司買入滙豐控股約10.18億股,持股比例為5.01%,成為滙豐控股第二大股東。不到一年時間,平安再度增資滙豐並躍升為最大股東,中國平安的市值也已於去年底就超越滙豐。

對於中國平安成為最滙豐控股的長期投資者」。

 
從傳統跨越到現代 高捷R11高雄車站
由高雄火車站轉化而成的捷運R11站,它彷彿是個時空之門,讓人回到過去,更可前進到未來。環繞城市的捷運則在地底下穿梭而行。輕軌又讓車廂從地底竄起,窺看多彩多姿的港都風景。

比日本還日本的雲之鬆餅 就在台北鬧區
雲之鬆餅造成排隊熱潮,但它可不是日本來台展店的連鎖店,是正港台灣人自創品牌。藍帶主廚選用法國頂級巧克力法芙娜,上桌前還灑上食用金箔,是一場兼具視覺與味覺的華麗享受。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