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

搶救餐飲業 政院擬發振興券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以英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TAIPEI英文季刊電子報】給你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不同主題的精彩報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1/07/19 第515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搶救餐飲業 政院擬發振興券
記者鄭鴻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搶救餐飲業,行政院擬再發振興券。據悉,行政院已請國發會與各部會盤點並規劃振興方案,預計本周將擇日開會討論;去年實施成效良好的振興券,今年也會發放,使用範圍仍待討論,目前共識是優先搶救受創甚深的餐飲業。

官員透露,日後疫情仍可能繼續微幅波動,要「清零」很困難,考量餐飲業、服務業就業人口眾多,因此盼能在「清零」與中央防疫規範之間空間,創造出振興措施,以協助內需產業。

官員說明,參與盤整振興政策的部會包括經濟部、交通部、文化部、農委會等;以餐飲業為例,外帶雖能維持業者一定收入,但仍不比消費者在大餐廳、飯店的內用所帶來的效益。

官員強調,餐飲振興政策也要搭配地方政府能否進一步放寬餐飲內用,否則在尚未開放餐飲內用的情況下發放振興券,只會淪為消費者仍舊「外帶」的替代性消費效果。因此,相關官員正積極與餐飲業者討論,視疫情發展與防疫作法,再決定振興餐飲政策施行的時機。

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狀態已兩個月,即便已微解封,全台各地大多仍禁止餐飲內用,並要求減少人流,成為這波本土疫情中受創最深者。官員說明,先針對餐飲業內用振興,人們仍會在生活圈內就近消費,不致產生過多人潮流動。

去年推動成效良好的措施,除振興三倍券之外,還有「藝FUN券」、「農遊券」、「國旅補助」等都有不錯迴響,但官員說明,由於未來得和「疫情共存」,因此暫時還不適合推出會刺激人流的振興措施。

官員說明,「微解封」已放寬電影院等室內靜態文化場館,農產品銷售情況大體上還可以,因此暫無推出藝FUN券、農遊券的急迫性。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透露,去年振興三倍券創造近千億元經濟效益,今年衝擊最大的包括餐飲、百貨、零售、展演等,行政院正規劃推出新一波刺激內需的振興措施,盼能創造經濟效益。

 
財經專題
業界:「振興券」刺激消費 有效
記者黃淑惠、何秀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規劃新一波「振興方案」,對此,餐飲、零售、通路業者均期許,中央、地方均能同步「實質降級、解封」,而對政院擬再發「振興券」 ,以刺激消費動能,挽救垂危的通路業者,均表示肯定之意。

通路業者表示,之前經濟部也已請中國生產力中心來調查過業界看法,因此不論是建議或看法「該說的都說了」;業者強調,政府的解封政策,應中央、地方一致、方向明確,業者才能因應調整。

連鎖超市業者全聯表示,超市最大檔期是中元節,接著是中秋,因大家中秋都會烤肉,可帶動周邊商品銷售,政府若能再度發放振興券,是好事一樁。

大型賣場通路業者家樂福表示,疫情趨緩而現在正值最大檔期中元節,不少人希望買民生物資來祭祀,接著又有中秋節,若政府能發振興券,確實可刺激消費。

電影院龍頭威秀影城董事長吳明憲表示,去年文化部發放「藝Fun券」,去年使用在電影院的人也不少,是一種方式。若能再給電影院多些幫助,他期望,政府能在未來兩年免繳營所稅,若明年電影院有機會恢復獲利,至少能免稅,以彌補前年和今年的虧損。

另外,餐飲業者表示,若疫情許可,期許官方能將警戒等級實質降到二級,唯有降級,對於餐飲業者來說,才是解困境最快的方式。

 
國際財經要聞
OPEC+共識 下月增產石油
編譯任中原、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18日已達成協議,8月起進一步鬆綁原油供給限制,直到減產額度完全取消,OPEC+整體協議的實施期限也延長至2022年底,且多國明年5月起都將採用更高的產量基準。這次增產將能緩解國際油市的供給吃緊壓力,降低油價持續上漲的可能性。

OPEC+於18日召開部長級會議,會後聲明表示,各國從今年8月到12月將進一步增產每日200萬桶,也就是日產量將每月遞增40萬桶。

原定明年4月到期的現行供應協議,也將延長到明年底,以保留全球經濟復甦若因變種新冠病毒肆虐而陷入停滯的操作空間。不過,OPEC+多個成員國明年5月起將採用新的產量配額,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俄羅斯、科威特及伊拉克。

其中,阿聯明年5月起的產量基準將調高到每日350萬桶,高於目前的316.8萬桶;沙國和俄國的產量基準也將各從目前的每日1,100萬桶,調高到每日1,150萬桶。此前知情人士透露,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日產量基準將各調高15萬桶。

根據路透的計算,OPEC+明年5月起的新產量配額,將使每日供應量增加163萬桶。

這項協議將有望緩解油市供應緊俏困境,也降低油價暴漲所帶來的通膨風險,並且化解OPEC+內部的外交爭端。

沙國能源部長阿布都阿濟茲表示,希望能在明年9月完全取消每日580萬桶的減產額度。俄國能源部長諾瓦克則說,俄國今年下半年將提高原油產量,8月起每日增產10萬桶,在明年5月時達到新冠疫情爆發前的產量水準。

瑞士信貸中東研究主管伊克巴指出,在OPEC+達成協議後,油價漲到每桶80美元的可能性不高。布蘭特原油期貨16日小漲0.2%,報每桶73.59美元。

 
科技股當紅 小型股漲勢降溫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經濟學家警告,Delta變種病毒蔓延,正導致許多地區疫情升溫,可能拖慢經濟重啟進度,且讓消費者審慎支出,拖累經濟成長。分析師認為,在這種背景下小型股漲勢將降溫,大型科技股前景看好。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Delta變種病毒已成為美國主要病毒株,幾乎各州的感染病例都正在上升,紐約州新增確診病例超過1,000人,為5月中以來首見。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顯示,過去七天新增確診病例移動平均值目前升至5月中旬以來最高水準。

英國英格蘭地區19日起將解除多數封鎖措施,但英國衛生大臣賈維德18日卻確診新冠肺炎,促使首相強生自我隔離,也使解封前景平添變數。澳洲新增確診病例數居高不下,當局因而不願排除擴大限制的可能性。

南韓18日新增病例數約為1,400例,促使當局擴大限制範圍,把大首爾地區以外的警戒層級提高到第二級,19日起將禁止四人以上的室內聚會。泰國18日宣布,防疫限制實施範圍擴至另外三省。越南整個南部地區18日起封城兩周。

麻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經濟學教授杜布表示,一些聚焦於經濟重啟的投資人,似乎忽略了變種病毒,「(變種病毒疫情)不僅影響公共衛生,還可能衝擊就業成長、商業開放、學校」。

儘管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美歐當局不會採取更多封鎖措施,但若疫情持續惡化,可能讓消費者更審慎支出。Leuthold集團首席投資策略師波森說,新冠疫情復熾的時機點,恰好碰上學校復課、重返辦公室以及加碼失業救濟金措施到期,格外令人擔憂。

市場開始評估Delta病毒對經濟重啟的影響,擔心成長將在下半年放緩,也拖累美國小型股的表現。投資人正從原本的押注「通貨再膨脹行情」,轉向投資科技股和高成長股等過去十年領漲大盤的類股。

分析師指出,未來幾個月較具吸引力的股票,可能是獲利較不受景氣波動影響、又能挺過高通膨與貨幣政策趨緊衝擊的企業。Per Stirling資本管理公司主管菲利普斯看好蘋果、Google母公司字母及臉書等大型科技股,因為這些公司對景氣的依賴程度較低,價位又低於軟體類股。

 
水價高漲 消費品產業有壓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全球大型企業日益擔憂水價高漲、缺水等問題,且若消費必需品產業爆發缺水危機,可能使整體產值損失2,000億美元。分析師示警,氣候變遷可能導致缺水問題進一步惡化,各大企業應及早最好準備。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巴克萊數據顯示,全美30大城市的水價在2010至2019年平均漲60%,且在全球各大產業中,消費必需品產業面臨的缺水風險最高,而缺水可能導致整體產值損失2,000億美元;消費必需品產業涵蓋食品、飲料、農產品、菸草等。

巴克萊分析師表示,消費必需品產業面臨的缺水風險之所以最高,原因是這個產業高度依賴農產品,而農產品又對水價波動、旱災、水患等風險格外敏感。

巴克萊發現,在主要企業的財報中,去年與水資源有關的發言次數較前年激增43%,凸顯企業更加留意水資源風險。

雖然許多投資人較關注碳排放成本增加的潛在影響,但巴克萊的研究發現,缺水對企業財務造成的潛在衝擊,可能是碳排放成本的三倍。巴克萊說,缺水問題會對企業的財務帶來多大風險,取決於一家公司在農產品方面的曝險,例如,缺水危機可能使ABF和泰森食品的息前稅前折舊攤銷前盈餘銳減22%,聯合利華、Colgate、利潔時等業者所遭受的衝擊更達到40至50%。

利潔時表示,將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啟動一項水資源計畫,透過雨水蒐集、廢水處理等方式,力拚2030年前補充的水資源,高於自身對水資源的需求。

 
疫情效應 紓壓商機大爆發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民眾備感壓力之際,愈來愈多企業競相推出紓壓商品,涵蓋文具、飲料及沐浴球等「療癒系產品」,期能減緩消費者的焦慮、憂鬱等心理症狀,搶攻化解「疫情焦慮」新商機。

華爾街日報報導,早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壓力已成為美國民眾關切的主要問題之一,如今民眾面臨的壓力更加沉重。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6月公布的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一受訪者表示,出現焦慮、憂鬱等症狀,但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CHS)在2019年做的調查顯示,當時僅11%受訪者出現這些症狀。

美國聯邦衛生研究人員今年稍早也曾指出,若不分種族、性別及年齡,所有群體出現這些症狀的人數都有所增加,且年輕人、學歷高中以下者增加最多。

於是,許多消費者開始尋求支持,願意接受企業提出的心理健康建議,也願意使用紓壓商品。

現年26歲的理查森,就使用一系列居家用品來緩解焦慮,例如沐浴球、室內盆栽。她在家裡寫文案時,為了讓心情平靜下來,也會將填滿薰衣草的毛絨玩具放進微波爐,待加熱30秒後,她抱起這些毛絨玩具,便能感受到一股溫暖,且香氣四溢。

便利貼大廠3M公司全球文具與辦公用品事業副總裁格林指出,近年來3M持續觀察消費者的壓力,並發現消費者在疫情期間的壓力明顯加重。因此,3M在去年12月推出名為「Noted by Post-it」的新系列產品,有色調柔和的便條紙,搭配的筆和筆記本,以鼓勵消費者寫下心中想法,並排定優先順序,進而達到減輕壓力的效果。

百事公司(PepsiCo)的研究則顯示,三分之二美國受訪者表示,壓力導致他們無法在睡前放鬆。為抓住這個商機,百事在去年11月推出新款飲料「Driftwell」,為黑莓混薰衣草口味,含礦物質鎂和茶氨酸,有助於改善消費者的睡眠品質,減輕心理壓力。

百事表示,壓力等情緒管理已成為飲料領域的新領域。百事北美飲料公司創新和能力部門副總裁席佛也說,消費者想要增加能量,但有時也想要平緩情緒。

 
要聞
太陽能模組價格爭議 落幕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爭議達三個月之久的太陽能模組價格爭議事件,在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協調下,以理性祥和方式逐漸落幕。法人看好,未來國內太陽能產業有望重回正向循環,對聯合再生(3576)、茂迪、元晶等業者有利。

這項價格爭議導因於製造太陽光電模組板的矽原料價格一年來上漲250%,每公斤從8至10美元跳升至30美元以上,加上與太陽能模組有關的矽原料、導電膠料、玻璃、鋁框及逆變器等材料成本上揚,使得台灣光電產業遇到12年來首度因「輸入型成本暴漲」而成本大幅上升。

依據經驗,一旦模組製造成本上升,廠商反映成本而調高售價應是合理狀況,但礙於交易合約大都在三至六個月前就已簽訂,買方要求維持原合約價,而賣方期望提高售價,雙方僵持不下。

近一個多月來,國內能源局數次出面與業者溝通,沈榮津也透過視訊召開協調會,目前模組廠與系統廠已逐步化干戈為玉帛。

 
光學應用...新iPhone秘密武器
記者陳昱翔、劉芳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iPhone有望在9月中下旬問世,市場傳出蘋果持續強化手機的光學應用,不僅要在高階機種持續採用光達(LiDAR),也將在不久後首度導入潛望式鏡頭,透過這兩大秘密武器,衝刺銷量。

法人看好,蘋果大玩光學應用讓硬體更有賣點,有助推升銷量之際,穩懋、大立光、玉晶光等相關供應商在蘋果鏈的地位也將大幅提升,成為大贏家。

供應鏈消息指出,由於LiDAR導入iPhone 12 Pro後,大幅提升夜拍以及擴增實境(AR)應用,獲得用戶正面迴響,因此蘋果在今年新iPhone高階機種將持續採用,穩懋為獨家供應商,近期將開始大量出貨。

針對LiDAR出貨概況,穩懋因法說會在即,不願多做評論。業界人士指出,LiDAR是一種光學遙感技術,透過向目標照射一束光來測量目標的距離等參數,而LiDAR近年來已用於智慧手機、平板等消費性電子。

目前LiDAR主要用於拍照與攝影,但也有不少車廠將用於自駕車,藉此做為自駕車的眼睛,提升自駕安全性,傳聞未來蘋果電動車也將採用,因此前景備受市場關注。

潛望式鏡頭方面,美國專利和商標局日前批准蘋果潛望式鏡頭系統專利,外界臆測,該設計最快明年將首度應用於iPhone上。外界看好,隨蘋果鏡頭規格升級,主力供應商大立光、玉晶光受惠最大。

蘋果這項專利名稱為「折疊式相機」。蘋果在專利中表示,透過「折疊式相機」光學系統,圖像感測器吸收的光線被彎曲或「折疊」,可以增加光學變焦和改善影像品質,同時保持適合智慧手機的內部空間受限的設計。

潛望式鏡頭設計最早應用於華為P30 Pro,相較於目前多數相機鏡頭採用鏡片堆疊的直立式設計,潛望式結構讓鏡頭「平躺」,有效解決手機內部機構件空間限制,透過放置稜鏡,延長光線在潛望式長焦鏡頭內的折射路徑,達到光學變焦的效果,符合手機輕薄化趨勢。

根據蘋果取得的專利描述,如稜鏡為相機提供一個「折疊」的光軸,減少相機組件高度。外界預期,潛望式鏡頭技術將使iPhone的光學變焦率大幅提高,遠遠超過目前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的2倍和2.5倍限制,將讓果粉有更不同的拍照體驗。

業界分析,蘋果最初在開發自己的潛望式鏡頭遇到困難,因為很多技術受到其他專利的保護,例如,三星擁有許多潛望式鏡頭中使用的專利技術,而現在蘋果取得這項專利,顯示已經找到解決方案,開發自己的技術。

 
陸出口企業百強 鴻海稱冠
記者吳凱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20年中國大陸外貿出口企業百強企業名單出爐。根據統計,2020年出口額排名第一的企業,是鴻海集團旗下的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光鴻海集團就有九家上榜百強;和碩、廣達等台灣代工大廠也在前十強中占有一席之地。

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是鴻海集團生產iPhone的大本營,去年出口額是316.4億美元(約新台幣8,859億元),這也顯示iPhone組裝事業仍是鴻海在大陸營運的重中之重,因此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才奪下大陸出口企業百強龍頭寶座。

鴻富錦精密是富士康河南分公司,富士康在大陸國內多省有工廠,年出口額高達1,000多億美元,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2020年進出口額480億美元,占河南省進出品總額的48%。

總計鴻海集團共九家入榜大陸外貿出口企業百強,包含鴻富錦鄭州、深圳富士康、鴻富錦成都、鴻富錦太原、深圳富桂、鴻富錦煙台、鴻富錦天津、深圳富泰宏、鴻富錦武漢。

另外,鴻海旗下深圳富士康公司排名第四,出口額150.5億美元。第五名也是鴻海集團旗下的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有限公司,出口額146.1億美元。

據了解,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富士康公司,是生產iPhone的兩大基地。至於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有限公司,主要是生產iPad。

其他台廠方面,廣達旗下上海達豐拿下大陸外貿出口企業百強第二名;和碩集團旗下上海昌碩及蘇州名碩分別占據第七及第九名。

根據統計,2020年中國大陸外貿進出口共2.755兆美元,出口百強企業出口額總和為4,600億美元。

 
非蘋手機 規格升級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蘋果持續強化手機應用之際,非蘋陣營也正全力提升手機規格。

其中,日商索尼(SONY)與南韓三星預計未來都將開始採用光達(LiDAR)技術,而華為率先採用潛望式鏡頭,一度讓主要稜鏡供應商亞光成為市場當紅炸子雞,隨著LiDAR與潛望式鏡頭在蘋果與非蘋陣營擴大應用、推波助瀾下,兩項新應用商機爆發,供應鏈業績吃補。

根據供應鏈消息指出,蘋果與索尼今年已簽訂了三年協議,供應新一代的近紅外線CMOS影像感測器( CIS ),而不少非蘋手機廠也將跟隨蘋果步伐,考慮為旗下手機加入LiDAR零組件,藉此強化夜拍以及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應用。

法人表示,LiDAR的應用不止是提升夜拍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實現許多AR/VR應用,加上蘋果iPhone 12 Pro獲得市場高度肯定,讓許多非蘋品牌手機廠更具信心,估計下半年LiDAR市場需求將大幅提升。

潛望式鏡頭方面,最早應用於華為P30 Pro,而先前華為P40 Pro 採用潛望式鏡頭,最高可達10倍光學變焦,市場預料今年潛望式鏡頭將更加精進,鏡頭功能將全面升級。

此外,過去大立光是華為旗艦機P系列的主力供應商之一,對於潛望式鏡頭設計並不陌生,因此未來非蘋陣營若擴大採用,大立光也有足夠的能力可以供應,而另一光學廠亞光則主要供應稜鏡等關鍵元件,估計也將同步受惠。

 
鴻海、和碩代工 懸賞徵人
記者吳凱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蘋果主力代工廠鴻海、和碩啟動新一波重金搶人計畫。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iPhone最大生產基地河南鄭州廠,祭出最高獎金人民幣8,500元(新台幣約3.5萬元);和碩旗下上海昌碩近期也在官方徵才平台宣布調高返費,最高達人民幣8,500元。

業界人士分析,鴻海、和碩是iPhone兩大主力代工廠,隨著今年度新iPhone可望在9月中下旬問世,兩大代工廠不惜調高獎金找人,透露新iPhone已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而且實際備貨量也比預期高。

鴻海鄭州廠iDPBG事業群近期加大徵人力度與獎金,最新徵才公告顯示,鴻海加碼鄭州廠內部推薦合夥人獎金部分,最高可達人民幣8,500元。

至於內部推薦正式工部分,推薦總獎金則為人民幣6,000元,包含推薦人獎金人民幣600元,被推薦人獎金人民幣5,400元。離職返聘入職獎金則為人民幣5,400元。針對7月派遣工留任政策,獎金也上調至人民幣7,500元。

上海昌碩近期在官方徵人平台宣布調高返費,最高可達人民幣8,500元。昌碩自6月初的人民幣7,700元一路上調徵才獎金。

業界人士透露,上海昌碩6月下旬起開始加大找人的力道,綜合中國大陸各大人力仲介公司招聘訊息,人力仲介公司紛紛上調返費,約落在人民幣7,500至8,500元區間。

鴻海、和碩、緯創為iPhone主要組裝廠,今年蘋果又新增陸廠立訊精密加入代工戰局。據了解,鴻海仍穩占iPhone最大組裝廠地位,囊括頂規的6.7吋iPhone 13 Pro Max新機全數訂單,6.1吋iPhone 13也有68%由鴻海操刀,另一6.1吋的iPhone 13 Pro訂單也有約六成由鴻海拿下。

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已要求供應商今年生產多達9,000萬支新款iPhone,較去年iPhone 12系列上市初期大幅增加20%。

知情人士表示,今年新iPhone相比去年的iPhone 12,在處理器、拍照鏡頭和螢幕功能都改善升級,儘管新機的設計大致不變,但蘋果計劃縮小前置鏡頭和臉部解鎖感應器的「瀏海」(缺口)尺寸,並希望未來版本的iPhone最終能完全去除瀏海,明年還可能進一步縮小尺寸。

 
匯價…27.8~28.2波動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熱錢7月賣股匯出,根據匯銀主管估計,短短半個月內,外資累計淨匯出逾10億美元,進而促使新台幣匯率貶值1.3角,貶幅為0.48%;展望後市,匯銀主管說,美元強弱、外資動向與台股表現為三大關鍵變數,估計短期內,新台幣匯率將維持27.8~28.2元區間波動。

外資大匯出,台北股匯上周五(16日)雙雙下挫,不只台股失守17,900點,新台幣匯率也回貶28字頭,終場收在28.005元,重貶1.13角,總成交量為16.95億美元。

證交所資料指出,外資7月以來賣超台股逾350億元,根據匯銀主管估計,7月上半個月,外資匯出金額大於匯入,估計淨匯出規模超過10億美元,而這股匯出力道也促使新台幣匯率轉弱、重返28字頭。

央行統計顯示,7月以來,新台幣匯率累計貶值1.35角,貶幅為0.48%。

觀察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市場最新報價,1個月期目標價由27.85元下滑至27.95元,顯示海外法人預期,新台幣匯率短期內易貶難升。

匯銀主管指出,新冠肺炎變種病毒全球擴散,疫情為經濟復甦之路投下巨大不確定性;回顧上周五,國際美元反彈、台股跟隨亞股走跌,加上外資賣超台股,新台幣匯率收盤重貶逾1角、重返28字頭。

7月以來,除日圓外,主要亞幣對美元多呈貶值。其中,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韓元重挫1.18%、星元貶值0.82%、人民幣貶值0.1%,日圓則是逆勢升值0.34%。

 
四大刷卡行 搶解封商機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疫苗逐步抵達台灣,政府展開疫苗施打計畫,7月中旬微解封,前四大發卡行中國信託、國泰世華、玉山及台新銀行,開始動態調整促刷活動,並持續與外送平台合作,以衝刺信用卡業務,彌補第2季以來,日漸走滑的簽帳金額。

玉山銀指出,7月規劃持續與量販、外送及網購平台合作,滿足顧客民生消費需求,提供卡友優惠內容;目前7月一般消費簽帳表現與上月相當,但整體來說,7月簽帳金額必會有一定幅度的成長。

中國信託商銀表示,7月因綜所稅入帳,預期信用卡簽帳金額將高於6月,惟國內疫情變數仍多,對信用卡簽帳金額影響尚需觀察。

國泰世華銀則說,自5月下旬開始全國三級警戒,雖然電商及外送平台皆有顯著成長,然受三級警戒影響,禁止餐廳內用及非必要外出,民眾減少逛街購物、旅遊、用餐等非必要活動,直接衝擊百貨、旅遊及餐飲等實體通路。面對7月,國泰世華銀表示,將續規劃更多元及有感的促刷活動刺激全民消費,活絡市場。

台新銀表示,5月有牌照稅入帳,且上半月疫情尚未爆發,有母親節消費議題帶動簽帳,相較之下,6月刷卡金額可能較不如5月表現,而7月微解封議題發酵,台新銀推出刷卡活動,包括「這夏刷台新 8%暑來發」,主打通路吃、喝、玩、買刷卡最優回饋8%活動,最高可拿18,000元刷卡金。

 
台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 創高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最新統計,6月新台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達120.3,創2005年4月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新高;另外,考量各國物價變動因素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6月也攀升至99.03,連六漲並創2018年12月以來、兩年七個月新高,顯示新台幣比主要貿易對手國更為強勢、不利出口競爭力。

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是指新台幣對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匯率指數的加權平均數,該指數上升,表示新台幣對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升值;反之,則表示貶值。

台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資料顯示,6月新台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連五月上漲,6月進一步升抵120.3,為首度突破120、締造新猷。

央行統計顯示,新台幣6月貶值2.13角,貶幅為0.76%,但相較於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韓元貶幅1.35%,僅約一半水準。另外,人民幣與星元6月貶值幅度也超越新台幣,分別為1.56%與1.64%,顯示新台幣相對強勢。

相較於名目有效匯率指數,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進一步納入物價變動因素,該指數上升,表示台灣出口價格競爭力減弱;反之,則表示增強。

央行指出,根據新台幣匯率反應函數的實證結果顯示,當物價上漲率偏高時,新台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上升,有助於抑制物價上漲的壓力;當實際產出高於潛在產出時,NEER上升,則可抑制過熱的景氣,表示新台幣匯率走勢為反通膨(anti-inflationary)及反景氣循環(counter-cyclical),有助總體經濟的穩定。

央行強調,新台幣匯率的升貶是雙面刃,貶值有利於出口商,但不利進口商;升值則有利於進口商,不利出口商;央行制訂匯率政策是以總體經濟為考量,無法迎合所有不同部門的需求。

 
全球塞港 恐延續到年底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塞港問題增溫,根據外電報導,美國最大鐵路商聯合太平洋公司16日(上周五)宣布,暫停美國洛杉磯、長灘、奧克蘭、華盛頓、塔科馬等港口輸運服務,暫時時間自19日起、連續七日,以期緩解內陸港口貨物積壓問題。

美國疫後經濟復甦動能強勁加上旺季到來,據了解,包括聯合太平洋公司在內的美國陸運企業,雖積極去化囤積的貨物,以解決美西沿海塞港問題,但近日發現,非暫停服務恐難解決貨物去化問題。不過海運專家也認為,下游解決而上游繼續塞,問題恐怕會更嚴重。

對此,聯合太平洋發布聲明指出,正在與航運公司密切合作,以改善供應鏈的狀況,期許航商採取更積極的措施,提高洛杉磯港和芝加哥 Global IV 複合運輸站的貨櫃裝卸量和吞吐量,該公司已調整火車班次來擴大輸運能量。

另外,專家也指出,隨第3季歐美消費旺季即到來,全球塞港、缺櫃問題、運費飛漲狀況恐將延續至年底。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